一
十年前我们搬离了原来的一套小房子,那房子一直就对外出租。十年间换了几拔房客,作为“包租婆”,我从来没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JASON同志一手包办,当然房租我也没见过。
关于房子的状态,都是他回来讲给我听的。有一次我忽然想到:哎哟,我都不知道房客是谁,如果他在那里再养一房,我还蒙在鼓里呢!万一哪天有个女的抱着个娃找上门来,非得认他这个爹……可教我如何是好?
呵呵。我想象力丰富,堪比狗血剧的精彩。
2015年的最后一天,最后这位租住了五年的房客因为老婆生小孩不再续租,房子便空了出来。JASON同志去收拾房子回来,我问那个家“什么样了?”“还行。”他淡淡地又说“得把浴缸拆了、水管换了……”后来干脆盘算着重新装一下。在此之前,他说先把窗帘拆下来洗洗。
然后,我见到了他拆回来的窗帘。因为看上去就很脏,没用洗衣机,泡在水桶里用皂粉洗了两遍,水还是黑的,只好再洗两遍,又放洗衣机加热洗,才辨得出原来的原白底色。我想起那个窗帘是当年在人民商场买的成品,因为很喜欢上面的花。
“这窗帘,他们是不是五年都没洗过?!”我问JASON。
“大概吧”。
二
我没租过房子,不了解租客的普遍心理。第一个房客是南方某家电品牌厂家的业务员,他和女朋友退租后,JASON回来抱怨说他们“邋遢死了,厨房地上都油腻腻的……以后再也不租给没结婚的了。”大概他以为结了婚有孩子的房客,会比较勤快、会过日子、讲卫生,不会把租来的房子稿得乱七八糟吧。
当年读三毛的文章,她写回到台北租房还是买房的事情,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户人家搬完家,把原来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三毛心生欢喜和感念。
余世维先生也是台湾人,他在演讲中讲过自己家的经历。日本战败后,政府规定所有日本战俘和侨民最多只能带10公斤东西离开中国,余妈妈家的邻居都是日本人,他们几乎要把整个家都留下。日本人把家收拾好,拿着钥匙交给他的外祖父。日本人走后,他们去看隔壁日本人留下的房子。
打开院门一看,发现院子全部扫过了,簸箕与扫把统统立在墙边,屋子的地板也擦过了,拖鞋统统排在一条线上,杯子、碗、调羹洗干净后摆放得整整齐齐,就连没有带走的每一床棉被、每一件衣服也全都洗过后一件一件地挂在那里,甚至破掉的纱门、纱窗也都换过了——他们就是这样收拾完之后才把钥匙交给中国人的。
外祖父牵着(余)妈妈的手就说:“这个民族可怕啊!”
我对这个故事很有感触。
去年,有篇名为《行为的卑贱不值得原谅——在美国把房子租给中国大学教授的惨痛经历》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广,阅读量在十几个小时超过数十万,成为微信热帖。一位在美国的留学生把房子租给某大学曾获“十佳杰出青年”称号的教授,房子回收时发现“变成狗窝”,愤然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惨痛经历,有图有真相。
可见,一个人即便是读到博士,知识渊博,也可能在出租的房屋里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而估计即便他自己的家,也是一个样子。也许是对生活的标准和要求真的是不一样。有很多人就以很落伍的生活方式混在城市里,如今又混到了国外。
为了生活抑或生存,很多人需要租房住。房子是租来的,家具是房东的,窗帘是房东的,生活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吗?一个窗帘经年不洗,一定吸附、吸足了很多的灰尘,污染比北方的雾霾还要严重,我不相信房间里会有很好的空气,我也不相信房客会有很好的生活品质。不管他是文盲,还是读到了博士,修养和教养,其实都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小事体现出来的。
“走时比来时好”这一原理,非常适用在房屋租赁界。房子是自己的,为了租上好价格,房东大都会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放出租;而作为租房者,即便房子不是自己的,要短期或长期生活在那里,也要好好爱惜呀,因为生活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你自己的。
我有个同事有非常好的教养和习惯。她出差住酒店,如果是一个人住了标间,通常不会动另一张床,离开房间时也会把自己的床铺归整好,夸张到几乎不需要服务人员花大气力去整理。在我看来,这代表的教养和修养。
一个人要离开一个地方,就要干干净净地离开。后来的房客怎么住进来,房东怎么看,都是别人的事情,如果你离开前能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离开,就代表一个人的教养,也代表一个人做事的风格。
网友评论
因为大家都实在太熟,所以就跟住家是一样的,期间我一直都是担任着大学宿舍舍长类似的角色,包括跟房东沟通交房租,买菜,买日用品,做饭,打扫卫生。当然偶尔,我也会发号施令让我的室友去买菜做饭和打扫卫生的,只是主要工作通常都是我来承担,特别是打扫卫生和做饭。
大家租住一套房子,以及后来大家各自分开租住一整套房子(因为大家都结婚了,要造人了,也有必要独立住了),我的这些室友们都一如既往地在租住的房子里头保留了很好的卫生习惯,也比较爱护租住的屋内设施,没有听说过谁损坏过哪个房子里头的重要物件。
我觉得这就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租房子就把那儿当做临时的家来住,我们定时搞卫生,通常周末会大扫除,我们自己做饭,大家一起吃饭,在客厅里玩耍,所以有一个舒心的环境很重要。
前面我说我负责打扫卫生和做饭,其实我的室友们就会负责洗碗和收拾餐桌啊,把沙发套扔到洗衣机里头洗洗啊,类似这种事情啦。还有我们会大家合作着给家里头添置物件,比如我买一个高压锅,室友买一个饮水机,再有就买一个微波炉啊什么的,这样子几年下来,大家住在一起就啥都不缺了,过得还是很舒心的,那会儿家里最高峰的时候是,总共十个人吃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碗筷,关键是我们晚上下面条每个人还都有大海碗哦。我们一家人张罗饭菜的能力更是与日俱长啊,以前不会做饭的室友们也都纷纷有了自己的拿手菜,每次有朋友过来吃饭,只要每个人搞定一两个自己的拿手菜就行了。
那段时间很快乐很温馨,这是一种财富。不过也有一些我们可能想做但是由于是出租屋的缘故没能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大家都不怎么装饰自己的屋子,连小摆件都不会往家里买(当然不排除即便住到自己屋子里也不会有这闲心),说白了就是不会添置哪天我们搬家可能带不走的东西,例如觉得窗帘难看,我们不会自己换,觉得餐桌布不喜欢,我们也不会想着买个自己喜欢的,俗就俗呗,家里缺绿植也不会想着弄几个回来。
因为在北京租房很容易出现变故,自己换工作了,离得太远必须得换;房子租期到了,要涨价,涨得有点接受不了(通常这个原因居多),所以大家搬家的频率差不多就是一年一换吧。这样一来,大家也都不大情愿在提高舒适度上投入时间和金钱了。
说说搬家,由于通常搬家都会搬动得比较远,我们一大家子人东西也不少,每次都得找搬家公司,通常搬家就跟着搬家公司的车直接到了新的住处了,相应的用来搞卫生的工具也就都带走了,所以搬家之后其实很难保证屋子的清洁,但是我们每次搬家之后在与前房东交接前,都会尽可能地再搞一次卫生(通常就用屋里原本有的清洁工具和我们自己故意留下来的抹布),当然效果可能不如我们住的时候。不过我一直本着一个原则「我住进来是什么样,我搬走还得是啥样」,我的室友们也都同意我这个观点。
租了这五套房子,每次搬走,房东都没有言语过关于房子损耗和卫生的问题,每每都能让双方都满意。
写了这么多,其实是因为我想我的室友们了,老了。而他们大多已经离开北京了,见面的机会也少了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