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点
防御机制可以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方式运作,人们可以又目的地去使用它们,抑或无意中就是用了它们。大部分的防御机制是意识不到的,但可以通过学习,把潜意识意识化,主动调用策略,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防御机制分为紧急突发(压抑、情感隔离)与慢性维持(投射等)两种活动。防御机制通常以组或者群的方式发生。
当人们的自我力量不足的时候,防御就会被正常情感反应触发,也会被信号性情感反应和创伤性情感反应所触发。
防御也能对建立正常心理结构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用来抵挡情感反应。心理防御的积极意义就是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观能动性,战胜挫折。在工作经验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如果挫折来自外人,孩子一般会越挫越勇,如果挫折来自家人的话,孩子一般会抵抗,选择躺平。所以,我们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多接纳,多支持。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越要接纳和鼓励孩子。
二、防御机制的触发情况
潜意识,是自己觉察不到的,通常是本能(本我)的部分。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能够感受到,但是就是说不明白。潜意识的部分只能靠觉察。心里又阻抗的时候,就是觉察潜意识的最佳时机。
三、什么是阻抗
在心里咨询和心理只看的过程中,来访者有意的或者无意地抵抗,从而干扰治疗进程。
佛洛依德指出:阻抗是人们对于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和认知的压抑。
宋老师翻译:对曾经受过伤害的点,让自己感受不好了,或者让自己产生了焦虑,当再有一个类似情境出现的时候,这种不好的感觉就出现了 ,阻抗产生了。也就是潜意识里认同,但是意识不认同。内心就拧巴了。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阻抗是自我暴露极其情绪体验的抵抗,目的是不让自我暴露或者自尊受到威胁。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阻抗是个人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阻抗是语言的,非语言的:沉默(不语)、寡言(嗯、啊)、赘言(自己抢占话语权)、理论讨论、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设提问。遇到阻抗并不是坏事。你的问题点就在阻抗的地方。因为阻抗的时候,防御机制调动出来。是可以疗愈的好时机。
作为成年人,不能有委屈的情绪。因为委屈不是成年人的情绪,是小孩的情绪。
举例:我们在父母课堂上谈到我们婚姻、育儿、价值观、人格大多受原生家庭影响。但是,总有人会质疑这个观点。原生家庭不背锅,别什么都往原生家庭上扯。那么,他们阻抗背后是什么呢?
关于原生家庭理论,不是我们能够探讨的,我也没有能力去探讨。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心理学主流流派,到最后,研究来研究去,都统统指向童年。大量的事实证明,大量的咨询案例,我发现真的是童年决定一个人的成年。我在带着来访者处理他的童年创伤的时候,我们都能把一个童年的创伤事件对应着成年后出问题的一个事件,对应着成年后的一次行为的偏差。每一次,来访者都觉得冒冷汗,我也觉得冒冷汗。也就是我们成年生活里遇到的一个痛点,在童年里都可以找到原发事件,就是当年我们在那个原发事件里面,我们形成了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观点,错误的做法,错误的防御模式,然后,我们带这些错误来到了成年,造成了成年的行为的偏差。
那大家想什么样的人会阻抗原生家庭?不接纳自己出生的人,不敢承认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父母有问题的人,因为他们有问题,就意味着我有问题,但是我不可以有问题。如果我有问题,那我就不完美了,质疑自己的父母,就是质疑自己,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将被世界所抛弃。所以,他不接纳自己,不接纳自己的出身。这样的人他阻抗原生家庭。
阻抗的背后,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对原生家庭的不接纳。1、害怕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是从这样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不喜欢自己;2、害怕自己无法改变和突破。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很喜欢这些阻抗,我不阻抗来访者的阻抗,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我的来访者阻抗我,你们一阻抗,我就连麦,因为通过跟你沟通,我就知道了,哦,原来你们是这样想的呀。然后,我就能看到问题,揭示问题,我的功力就是这么慢慢涨上来的。所以,你们的阻抗对我的价值有多大啊,是不是?那反过来,你出现了阻抗,你就可以觉察到自己的问题,你的功力也提高了。
因为我接纳自己,所以不会引起我的焦虑,我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来访者身上,去寻找他的伤痛,去帮助他突破,当这个任务完成了,我又成长了,功力又精进了。所以阻抗不是坏事,觉察他,突破他,自己就成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