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夜话
曲赣江
1
很长一段时间,思绪如群山环伺,一声吆喝便回想连绵,倏尔思绪辗转,或如山苍山叠翠凝重,或如夜宿鹊鸣清凉入耳,又或山洪俱下奔涌呼啸,起起伏伏。
梅山之行,置身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山中小城,让草木自然山水流连浸润这分焦灼,沉淀内心奔突不息。又或是金寨红色故事的吸引,牵引我狭窄的思绪,走向掩映在群山盎然绿色中的映山红,走进大别山峰峦层翠的时节……更多的是打开梦靥的囚笼,让心空澄净,如大山深处湛蓝的天空,宁静透彻。
梅山有座梅山水库,为五六十年代治理淮河时修建。三月的最后一天傍晚,我站在了梅山路的新桥上。桥面宽阔,却无川贵崇山间那些桥梁的凌云破空之势,敦颐而低调。突兀的是桥东头矗立起的几幢高层,很令人震撼,有种走过重庆时面对峭壁与高楼砥砺的讶异,山区的建筑用地是一直受地理条件限制。
站在横垮两岸的新桥上,脚下流淌的史河水,是淮河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河,古名“决水”,发源于金寨县西南,大别山之北麓,豫、皖两省交界的伏牛岭(三省垴和棋盘石山系),其上源有沙沟,银山沟及八道河汇入,至梨花尖始称史河,流经丁埠,金家寨、梅山、叶集、河南省固始等地,至三河尖入淮河,河流长度,安徽省志称其220 公里,安徽省境内长110 公里。
站在这片为了共和国付出巨大牺牲的红色土地上,任何个人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金寨光慈文学张凤兰女士说:“我们有五十九位开国将军,有十万英烈,有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有十万移民,还有淹没在水底的几座名镇……这是一座文学创作的富矿……
我们还在战争——为了摘掉贫困山区的穷帽子,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无论文艺创作,抑或脱贫攻坚,需要一种红色忘我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缅怀先烈遗志,感受当年治淮的不易,或更有益于这分沉淀,更有益于继往开来。
2
似乎赶上了蓄水期,眼前大部分河床是裸露的,一道细流像孩童脸上未揩干的泪痕。
从六安转道叶集复至梅山,公交车抵达时已近七时,暮色已以可见速度来临,邻街的店辅灯光次第亮起。此时,拍出的图片依然有着几分鲜明的光亮。
这些年间,曾经过梅山一次,却是一行人直奔库区,沿途一直打着盹,并没有在意城区变化。此时很讶异,不同于25年前,而今这里楼宇林立,却又不是高耸入云的那种,约略小高层,小城整洁干净,不复当年印象。这分感触同样出现在下午走过叶集时,18年前荒凉贫瘠的土地,焕然新颜,已是美丽的园林建筑。
更多时候,伤痛留滞了我的脚步,少于出行。但健康恢复时能走时,我更愿是奔腾激越的河流,恣肆流淌,四方奔突,捕捉让心灵共鸣的感受。
梅山隶属金寨县,这个县成为县治的历史并不久远,与红四方面军有着极密切的关联。十万英烈让这个名字从此扎根共和国的史册。
1932年5月,蒋介石集团对豫鄂皖根据地的红军进行第四次重兵军事围剿,在这次关乎前途命运的战役中,红军失利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离开了大别山。
1932年10月,国民党政府划皖豫两省边境的六安、霍山、霍邱,固始、商城五县各一部分,设立一个新县,以首先进占金家寨镇的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之名为县名,故称“立煌县”。其行政管辖初属河南省,1933年3月改属安徽省。
直至1947年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立煌县建立起县民主政府。1947年9月,将立煌县改为金寨县。时任县长白涛同志亲自撰文的《金寨县民主政府布告》,有这样几句:
查我金家寨,大别山中心。
革命根据地,中外有威名。
立煌本战犯,不应留臭名。
改名金寨县,历史面目真。
从此,为共和国付出巨大牺牲的老苏区,便以新的命名载入史册,沿用至今。
3
梅山原为金寨县城,后为打开经济格局,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迁移至江店。而今,曾经一条路几户人家的江店镇已然脱胎成一座新兴小城。
梅山的建筑也是围绕史河做文章,倚山傍水似乎是中国传统式园林情结的再现。
人在梅山,金寨烈士陵园是必须祭拜的。松柏环绕滴翠,红军烈士纪念堂座落其中,白墙黛瓦肃穆庄严;纪念堂东侧则是洪学智上将的陵寝,冥冥之中一群战友又聚在一起。
几位老人正仰望天空,议论着谁又见着遨翔的苍鹰,争执着究竟有几只。
金寨是片红色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十万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59位将军,仅次于湖北红安61位将军,是著名的将军县。红军主力转移后,两次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就诞生在这里。
烈士陵园的红四方图案寓意金寨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这是为了新中国付出巨大牺牲的红色土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变新颜",或可做为老区人民奉献的写照。
三十多年前,我曾把青春的脚步印在走上梅山大坝的这条林荫道。
时光荏苒,林荫如旧。在夜色中走近梅山水库库,心底又泛起年轻的旋律,清澈的水波湛蓝的天空,瞬间从记忆中奔腾而现。
梅山的夜因为久远的印象对比,很奇特,迥异于别处。站在水库大坝上,空气清新沁脾,极目远眺,北方灯火阑珊宛似长龙,南方则黑魅深沉,那是库区。
从梅山路新大桥西头走过,一侧的映山红宾馆略显清冷,三两个服务员一边说着,一边观望着门外走过的行人。
这个季节是旅游季,做为红色旅游地,金寨烈士陵园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缺游客入住。终究又不是节假日,谁也无法迎来游客爆满入住。
知道这家宾馆并选择为自己今夜的宿处,缘于95年的一场旅行。那时颇为简朴,而今不仅厅堂装帧了,房间也有了改善,有了单独淋浴间,这足议让我一解倦乏。
这间宾馆如今与周边商务宾馆相形见绌,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沿着通往梅山大坝的大道,行至烈士陵园,有人在跳广场舞,不同于别处音响的声嘶力竭,节拍舒缓,喧而不闹。
与烈士陵园东西呼应的一拱券门,路灯下显现三个淡雅的黑体字古柳巷。
一排简棚,几处流动摊点,卖着米线、凉皮之类小吃,买的人轻言细语,吃的人默默无语,偶尔摊主应声招呼,暗灯下,静谧如归家。
点上一份凉拌米线,口感不错,清凉一解口干舌燥。食材不丰富却足以改善口感。
我喜欢这分静谧,也喜欢凉拌米线的凉,不用萦绕于酒肆的鼓噪。
几个摊点居然是统一收款,让我感叹,难怪没有彼此竞卖的吆喝。
梅山的夜,温润恬静,静谧的像一首诗,但这首诗的注脚却是高亢的号角,激扬的旋律,还有曾经付出的巨大牺牲……
梅山夜话
2019年4月17日三稿于皖西草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