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重温经典,品读周邦彦的《西河•大石金陵》: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得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着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岩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历史陈迹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着秦淮河,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夜读:西河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主要是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而成。其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其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张炎《词源》说:“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
全词共三叠。第一叠写金陵的山川形胜。首先点明金陵是一个“佳丽地”,接着以“南朝盛事谁记”一语总括历史兴亡之感。第二叠写雾夜在断崖边凭吊古迹,曾经系过莫愁佳丽的游艇之树,而今已倒倚,旧迹仍在,可人事已非了。
第三叠写金陵触目荒凉之慨。从眼前景物中,不见“酒旗”,不闻“戏鼓”,只见寻常巷陌中的燕子对语,引起作者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