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百贝正翔语
读《水调歌头》,品苏子情怀

读《水调歌头》,品苏子情怀

作者: 严一亚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09:45 被阅读0次

月亮,这皎洁的精灵,千百年来,入诗入画,形象多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思乡之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怀人之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孤寂之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闲适之月。

然吾最喜苏子的中秋之月。南宋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有言:中秋诗词自东坡巜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足见《水调歌头》之分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阙,词人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既一气呵成,又矛盾曲折。

一句"我欲归去",一个"归"字,其言万千。"归",有回到原本来的地方之意,苏轼的来处在哪里?自然是朝壬廷,所以,上阙的"天上宫阙"和"琼楼玉宇"喻指朝廷。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为什么恐寒?寒从何来?

我们来看看苏轼的人生际遇,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写作本词时正是他被贬密州之时,政治上非常失意。他被无数小人中伤,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这便是他心心念念牵挂的朝廷给他带来的寒意。

如此想来,朝廷哪比得上我这“人间"呢?“何似在人间",此处人间,便是贬地密州。

这种随遇而安的境界,在苏轼的其他诗作里也有体现。

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他说"抒说先生睡不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所以,词的上阙写了苏轼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彷徨的困惑心态,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理,在逆境中自我慰籍。

词的下阙,写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词人在中秋之夜喝得大醉,望月思人,想念远在百里之外山东济南的弟弟苏辙,想到兄弟两人已有7年未曾见面,悲从中来,对月抒怀。

"何似长向别时圆",月亮啊,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离别的时候你就圆了呢?这种月圆人不圆的遗憾呼之欲出。

不过,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终究是那个豪迈乐观的人,他并没有沉迷于自己的失意。

他由人到月,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是啊,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必也有离别,这正如月亮,它有圆时,必有缺时,这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

既难两全,那唯有祝愿亲人和天下所有离别之人,都能快乐长久,虽遥隔百里千里,也能共赏这皎洁的月亮。

全词上阙问月,下阙问天,归根结底是在问人生。苏轼在想象探索中,战胜矛盾和彷徨,获得人生的启迪。全词无不体现苏轼那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

愿巜水调歌头》里这轮怀人之月,矛盾之月,豁达之月,能永耀我们心间。

相关文章

  • 读《水调歌头》,品苏子情怀

    月亮,这皎洁的精灵,千百年来,入诗入画,形象多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思乡之月。 "秦时明月...

  • 走近东湖宾馆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年轻时读毛泽东同志《水调歌头·游泳》诗篇,就被毛主席诗篇里那种诗人浪漫情怀和诗句...

  • 【水调歌头-浙大即兴】

    【水调歌头-2016浙大学习 偶感即兴】 悠悠江南情,千载余杭梦。 苏子豪气犹在,浙大书香浓。 教授满堂经纶,专家...

  • 水调歌头 品秋

    水调歌头 品秋 秋意何时到?猝然满苍穹。登楼凭轩极目,千里尽畴平。是处黄肥绿瘦,冉冉万物华休。几处怜衰草,几...

  • 水调歌头·品画

    一夜入秋紧 满目重云低 寒树了是穷寂 老雁失江寻 哀尽双花羞额 寒侧眉思绪 送旧梦年年 霜鬓拟先结 回首尽山齐 当...

  • 苏子临江,品如明月

    尝闻贬谪流放的人大多失意,安与困境而后音迹渺无。能够意志不移,宠辱不惊的人实为少见,但苏子却是其中的一位。不仅仅...

  • 品苏子《临江仙》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东坡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

  • 水调歌头·戏步苏子全韵之中秋无月

    水调歌头·戏步苏子全韵之中秋无月 皓月因时隐,今岁藐青天。 逼格高大依旧,我自惜华年。 哪管春来秋去,秋雨淅淅沥沥...

  • 2022-09-27

    水调歌头 步苏轼 明月曾几何 把酒问苏子 岂知千年一醉 长须几丈白 欲借飞船追去 却恐阴阳两隔 梦里千秋事 云中报...

  • 今天我们来读下苏轼的作品,不是那首《水调歌头》,但在创作时间上与

    今天我们来读下苏轼的作品,不是那首《水调歌头》,但在创作时间上与《水调歌头》很近。 丙辰中秋,即公元1076年八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水调歌头》,品苏子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q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