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总结前人研究,列出了西方文明的八大核心特征:
1、古典遗产,也就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2、天主教和新教,
3、欧洲语言,
4、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
5、法治,
6、社会多元主义,
7、代议制,
8、个人主义。
西方,是中国理解自己最重要的他者。“ 他者”并不是个死人,并不仅仅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他者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它不只是让你在比较中认识自己,它还会让你不知不觉地按照它的样子塑造自己。
一、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灿烂的古希腊,不是一颗永远高悬在夜空中的恒星,而是一颗把夜空全部照亮的流星。古典希腊之所以灿烂夺目,是因为它赋予了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人文、理性和民主,这三大基因也是西方和其它文明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
1、人文、理性、民主
古希腊的人文特质,是针对其它古老文明而言的,也就是说,希腊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别的文明都不一样。在其他文明都在追求宗教带来的那种神秘性的时候,古希腊文明却追求人的价值。古希腊文明里面的人地位很高,人没有匍匐在神的脚下,人是自信的、乐观的,是自己的主人。人的地位跟神差不多,人和神一样是这个世界的玩家。在其他古代文明的神话当中,人根本没有资格和神这么玩。
古希腊的神和宗教不那么高高在上,没有和人之间划出森严的壁垒,给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人就去大胆地追求自由、尊严、崇高、美。人从神的世界中挣脱出来,不再是神的附属品,人才成其为人。
理性是人的认识能力,知其一,就可以推其二,但前提必须是世界是有规律和法则的,而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否则人就无法把握。所以,探求世界的规则就是透过表象寻找实质,理性这个词就叫做reason,就是要去一探究竟。
逻辑的目标就是找到合理的论证和好的推理的形式结构。最典型的就是三段论。简单来说,逻辑出现了,而且成了一门大学问,这说明古希腊人已经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了,这样一来,理性这种能力就处于自我升级的状态当中了。
民主在古希腊的恶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格拉底之死”。通过辩论和投票居然是可以判人死刑的,而且被判死刑的居然是全希腊公认的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没有杀人放火、通敌叛国,他就是爱在街头和人聊天,结果雅典人给他安上了“亵渎神灵和毒害青年”的罪名。
如果民主可以随意杀人,人民和暴君又有什么区别,什么坏事干不出来?正是因为民主内含着这种巨大的危险,西方在之后的两千多年,基本上就遵循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把民主当做暴民统治,当做是最糟糕的政治。
2、小国寡民
地形决定了希腊不可能产生像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苏美尔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那样的大规模农业,相应的也没有支撑起庞大的帝国。公平的,希腊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选择了三种农作物,葡萄、橄榄和谷物,也就是“地中海三宝”。
小国寡民还限制了古希腊发展出管理大规模领土和人口的政治制度和策略,国际均衡又对每一个野心勃勃的城邦构成了巨大的外部限制,他们只玩到争霸游戏还没有进入灭国游戏。所以,他们没有大一统。城邦林立的政治格局归根结底在于小国寡民。
3、希波战争
波斯决意征服整个希腊世界,海陆两头都大兵压境,而且还是好几拨,持续了数十年。希腊人奋起抵抗,于是有了你知道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浴血温泉关的故事、马拉松的故事、萨拉米海战的故事。,西方的第一部史书,希罗多德的《历史》,主要就是记录这场战争的,有兴趣可以当故事来看。
希罗多德就把正义属于希腊一方给坐实了,而在为自己战争正义性辩护的时候,自由就作为古希腊的核心价值被广为流传,被普遍接受了。于是,希腊波斯战争不是普通的战争,用今天的话讲,它是文明的冲突,是两大文明的直接对抗。
用希腊人的立场来看,他们之所以和波斯血战到底是为了自由,他们输了就意味着自由输给了专制和奴役,文明输给了野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战败的一方不是波斯而是希腊,那西方文明就被扼杀在童年了。
4、修昔底德陷阱
其实,希腊的内裂,主要就是希腊两大代表城邦雅典和斯巴达的分裂,我们在前面谈古希腊生计的时候也提过一些,古希腊在发展商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贸易的安全问题,最终导致各个城邦之间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大战一触即发。最终,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了。关于这场战争,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专门写了一本著作,名字就叫《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听到这你可能要说,这个答案我知道,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嘛,说的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所以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里,现存大国就是斯巴达嘛,新崛起的大国就是雅典嘛。
每个城邦内的寡头党都想和斯巴达联盟,民主党都想和雅典联盟,那么城邦就不可能再安宁了。古希腊就是在这样一种一层层内裂的逻辑中最终瓦解了自己,所以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负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它表面上是耗尽了金钱和人命,但最可怕的是它耗尽了人心。当马其顿的军团打来的时候,希腊已经没有了抵抗波斯时的那种自信、决心和团结,被征服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5、小国马其顿横扫世界
哲学的巅峰似乎总是比政治、经济的巅峰要来得晚一些。甚至多数时候,在一一个文明的政治、经济走下坡路,甚至快要跌落谷底的时候,哲学的巅峰才到来。
因为哲学是反思,是对文明、对生活、对人心的反思。当文明在上行通道的时候,大家都去追逐这个美好的时代,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人也不会多想,哲学就比较沉默;相反,当文明进入下行的通道,深层次的问题会被聪明人识别出来,反复拷问。
苏格拉底被处死,柏拉图遭受重大打击。柏拉图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坏政治横行的时代,没有一个城邦是好东西!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终结了古希腊,西方文明由此进入新的时代:帝国时代。
亚历山大出身小国马其顿,后来征服了希腊、埃及、波斯帝国,是西方最伟大的军事领袖。
除了亚里士多德本人被好奇心驱动之外,他必须心存一个世界性的知识框架,才可能把海量的知识分门别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有10本书,那你把它们随便扔哪儿,想用的时候迅速找到它们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如果你有一万 本书呢?如果不按照某种分类的方法把它们归置好,你想用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找着。
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北部边陲小国马其顿横扫整个世界?道理其实并不复杂,马其顿很像我们春秋战国时候的秦国。一统天下的不可能是传统大国,齐国、晋国,而是来自边缘,既对天下心向往之,却又没有太多规矩束缚,想加入大国俱乐部,就只有力行改革、富国强兵,用实力说话。
二、罗马:前753~476年/1453年
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 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
1、罗马的扩张
古希腊的主神叫宙斯,在古罗马叫朱比特;古希腊的天后叫赫拉,在古罗马叫朱诺;古希腊的战神叫阿瑞斯,在古罗芙罗蒂特,在古罗马叫维纳斯,等等等等,它们只是名字不同,地位、功能、甚至故事都是一样的。古罗马和古希腊之间存在着很多类似的文化特性,各自的叫法不同,但其实是一回事。
罗马到了青壮年的时候,已经占据了整个意大利半岛,一出家门口,在西西里岛,碰上了一个很厉害的敌人,叫迦太基。迦太基在北非,是海上霸主,依靠贸易和舰队经营自己的帝国。因为罗马人把占据北非的腓尼基人叫做布匿人,所以罗马和迦太基的战争叫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一共打了三次,前后一共打了四十多年。最终,消灭迦太基之后,罗马就再也没有遇到高质量的对手,所到之处完全都取得了碾压性的胜利。
罗马和迦太基的冲突在北部展开,这次的主角是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他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和战略家之一 。他见识过人、胆略超凡,率领迦太基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罗马的很多将军都败在他手上,在主要战役坎尼会战的时候,汉尼拔就合围全歼罗马七万人。在自己的地盘被敌人蹂躏,对于战无不胜的罗马人来说真是奇耻大辱,但一个个激动万分的将军出去之后全都吃了败仗。
最后,罗马这边由费边担任独裁官,全权负责,他的办法就是拖。就是不和汉尼拔展开正面决战,而是拖延、回避、周旋。这种避敌锋芒、迂回周旋的战术,从此之后就被冠以费边的名号,叫做费边战术。终于,汉尼拔被拖垮了,在扎马战役中被击败。
2、罗马的问题
罗马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奴隶制,斯巴达克斯起义是对这种丑陋制度最旗帜鲜明的反叛。但奴隶制造就了罗马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它埋下了抑制技术改进的重大缺陷,一旦征服的脚步放慢,奴隶供给就随之下降,罗马经济就会走向全面的凋敝。
共和制刚诞生时,罗马还是一个小国。随着罗马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罗马开始变成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但是这个时候共和国出问题了,制度和人民都出问题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罗马人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最后又战胜了最重要的对手迦太基,获得了大量的土地、金钱和奴隶。简单来说,原来那个小而穷的共和国,现在变得大而富,但在这个高速发展期间,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也开始拉大。那么问题来了,小而穷时候的制度还适用于大而富时期吗?
这个时候,我就要带你回到文明的核心问题了:
第一,文明的硬壳是政治,没有好政治,再美好的文明也活不下来;
第二,政治的核心是把资源分配理顺,使得人心安定,大家团结一致;
第三,人心的状态和资源分布的状态高度相关。资源变,人心就会变,相应地,制度就得改,否则就会失控,政治毁了,文明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进行起义的斯巴达克斯没有毁掉罗马,在他之后,罗马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从共和变成了帝制,去适应大而富的社会经济新形势,真正成为世界帝国的罗马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3、进入帝国时代
如果跟凯撒对比的话,你可以把苏拉看成是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的过程中,一个政治自救的失败案例。对比一下凯撒你就清楚了,苏拉没有得到后来凯撒那样的殊荣,除了他过于残酷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完成救国的大业。他没有系统性地把终身独裁官职权,变成稳定合理的帝制,没有凭借自己无上的权力完成罗马制度的系统更新,也就是说,他没有主动地为罗马铺设未来的正轨。
凯撒做的事情,前几步和苏拉一样,都是第一步带兵回京、第二步独揽大权,但凯撒在独揽大权之后没有实行恐怖统治。相反,他极力弥合上层贵族之间的矛盾,也用经济手段安抚下层民众,他的行动表明,他想把罗马团结起来,重新成为钢铁战车。可惜的是,他很快就被刺杀了。如果凯撒像苏拉一样心狠手辣,早早杀死政敌,他也许不会死这么早。
苏拉没有管理意识也没有管理才能,凯撒看起来有但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屋大维既有意识又有才能还有机会,他活了77岁,运用他的无,上权威把国家带入新的轨道,一个适用于大而富社会状况的轨道,这才叫真正的雄才大略。
罗马在公元1世纪进入了最辉煌的顶峰,也就是五贤帝时代,他们是密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和马可奥勒留。
4、帝国分东西
将军们为了争夺帝位,跨过卢比肯河成了家常便饭。在每个将军都想凭借军队私有化,做上皇帝的情况下,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丧失了得到相对武力优势的可能性。历史学家把这段时期的政治作了很经典的概括,叫做“兵营出皇帝”。
戴克里先当上皇帝之后大展宏图,他的作为大概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强化皇权;第二,分割帝国;第三,整顿经济。西方历史学家通常把戴克里先之后的罗马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他之前的都叫做元首,因为虽然他们都是罗马的最高统治者,但在道理上和制度上存在重大差别。
事实证明,四帝共治并不稳定,戴克里先在公元305年退休,他信不过他的老搭档马克西米安,让他也同时退休。结果几个继承人为了谁当老大又打起来了,最后是继承人之一君土坦丁一统天下。四帝共治没有成为稳定的制度,没有解决政治中枢和平交接的问题,但帝国分东西这个局面却留下来了。
在君士坦丁手里,一个新都城君士坦丁堡建成,也就是今天你熟知的伊斯坦布尔,新都建成后,君士坦丁堡迅速成为罗马帝国的中心,西边的罗马城则逐渐被放弃、遗弃、抛弃。
5、罗马帝国的灭亡
所以,西罗马帝国尽管被蛮族灭亡了,但是蛮族和东罗马帝国的政治关系,至少在名义上还维持着,罗马,在他们心里其实并没有死。直到公元800年,查理曼称帝,日耳曼人才真正有了自己的皇帝。而且你要注意了,到这个时候,查理曼还是叫自己罗马皇帝。
基督教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奥古斯丁,在公元410年罗马城被蛮族洗劫之后,他写下了基督教神学最重要的著作《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为了驳斥异教徒,也为了安抚基督教徒,写了《上帝之城》,他的回答是:罗马帝国不是上帝之城,只是俗人之城,兴,不足喜,亡,不足悲,所有俗人之城因为它的罪孽和邪恶,都是要毁灭的。
查士丁尼干出这种千秋伟业,你就知道这个皇帝一定不简单,他是有雄心有抱负的。确实,编纂《国法大全》是查士丁尼宣示他雄心壮志的大工程,他还有另外一个大工程,那就是收复西部。
这时候,帝国东线告急,查士丁尼只能从西线撤军,全力对付波斯人。要知道,波斯人的战舰已经开到君士坦丁堡门口了。就这样,查士丁尼花了三十年收复的故土,一夜间又还给了日耳曼人。
这套皇权控制宗教的体系,是从罗马帝国继承下来的,因为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所以没有在西方持续下去,这套体系却在拜占庭得以完整地保存,差不多持续了一千年,一直到1453年拜占庭被突厥人灭亡了,这时候,俄罗斯又接过了拜占庭的大旗,保存了这套皇权控制教权的体系。
三、中世纪:5世纪~15世纪
在西方,整个中世纪是基督教主导的,但是西方的基督教,却跟原来罗马帝国那套传统断了线,也就是,西方的基督教并没有被皇权控制住,教权和皇权,是相互独立的、相互斗争的。
1、西罗马帝国覆灭,基督教崛起
耶稣和保罗到底改了犹太教的什么内容?最重要的大概有六个方面:权威经典、上帝形象、选民范围、世界结局、教会结构、核心追求。第一个权威经典。这个你应该比较熟悉,犹太教的权威经典就是《圣经·旧约》,基督教的当然就是《圣经·新约》。
如果罗马帝国稳定地存续下去,胳膊肯定拧不过大腿,基督教会一定会被收编,它的独立性只能停留在皇帝容许的范围之内。在东边,后来的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东正教教会,大概就是这样。而帝国在西部毁了,收编和控制基督教的庞然大物没了,基督教会不是胳膊了,它直接变成了大腿。西方的独特性就从这里生根发芽,和拜占庭、俄罗斯区别开来。
这个时候,不用我来讲后面中世纪的教权和王权斗得多精彩,你就已经可以作出判断了,基督教会在西方获得了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机会,毕竟头上没有强大的政权,它可以独立而茁壮地成长了。
奥古斯丁把基督教一路走来的知识成果,定型成体系化的神学。在这幅基督教的图景当中,世界的发展就是一部双城记,就是二元的。
教会在手里没有兵的情况下维系了西方文明,有史学家称之为“对西方灵魂的艰苦改造”。西方文明最独特的地方是在中世纪发展出一个道与剑,分别由不同的体系化组织来承担的系统,道由教会掌管,剑由国王掌管,相互独立,相互合作,当然,也相互打架。
2、前500年的几个国家
第一,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法兰克人建立的墨洛温王朝(457年~751年),公元732年在距离巴黎150英里的地方打败了穆斯林,从此之后穆斯林对欧洲的进攻就逐渐消退了,领导这场战役的是当时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
第二,公元800年,查理·马特的孙子查理曼加冕称帝,建立了加洛林帝国(800年–888年),从此日耳曼人的政治秩序就摸到了及格线。
第三,公元955年,神圣罗马帝国(800年/962年-1806年)的奥托击败马扎尔人,西方的东线从此之后获得了安定。
说到法兰克王国(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出自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它是在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不久后,法兰克人在领袖克洛维的率领下建立起来的,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克洛维的领导下,墨洛温王朝几乎实现了对大半个欧洲的控制,而且他带领法兰克人集体皈依了基督教。
查理曼建立的加洛林帝国,可以看作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同时,在他当政的加洛林帝国时期,西方中世纪那种政权和教权相互缠绕的二元结构,也基本确立下来了。查理曼驾崩之后不久,他的三个孙子经过内战之后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大致就是以后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教皇长期被意大利的王公贵族们控制,最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把教皇攥在了手里,罗马教廷几乎成了皇帝的私家教会。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上一讲我们讲了,查理曼的加洛林帝国后来被孙子们一分为三,东边这个叫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
3、教权与皇权之争
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任命权成了教权和政权冲突的最前线,历史上把教权和政权之间这场大冲突叫做"叙任权之争”,叙任权就是任命权。也就是,任命权到底由谁来控制。
格里高利七世一上台,就对神圣罗马皇帝发难,拉开了教权和政权斗争的大幕。他颁布的诰令《教皇如是说》有27条,条条都在强化自己的至尊地位,硬是要把皇帝压在他的宝座下面。
皇帝本人服软了,故意破衣烂衫、光脚露臂地跑到教皇度假的卡诺莎城堡下跪求饶。历史上把这一幕叫做“卡诺莎之辱”。奇耻大辱啊,不要说西方,在人类文明史上,被杀被灭的皇帝真不少,但下跪求饶的恐怕仅此一例。经历了教皇革命,教会就迅速地变成一一个权力金字塔,巍然屹立。西方的二元社会结构也就再也无法回到原来那种一元状态里面去了。
如果说西方中世纪在政治上摆脱前500年的颓势,触底反弹的标志是教皇革命,那么,中世纪在文化上触底反弹的标志,就是亚里士多德革命。所谓亚里士多德革命并不是政治革命,而是知识和文化的革命,西方又重新认识亚里士多德了。
第一所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它的强项是法学。它的起源是,罗马法学家伊尔内留斯在博洛尼亚这个交通要道上卖学为生,就是收费讲学,聚集了大批的顾客。交易就越来越活跃。皇帝一看,好啊,你们讲的这一套对我摆脱教皇控制非常有帮助,于是在1154年给博洛尼亚大学颁发了特许状,承认大学是一个法人,拥有各种权利,而且是特权。
阿奎那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用神学“收编”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对教权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次胜利也让教权的实力达到巅峰。
4、教会大分裂
法国国王美男子菲利普。1303年,他的党徒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城市阿维尼翁,囚禁了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教皇博尼法斯八世,教皇在这里受尽折磨,尽管后来被解救,但很快就死去了。
1377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把教廷从阿维尼翁迁回罗马,但他第二年就去世了,于是,一堆法国裔的红衣主教被围困在罗马城,选出了新教皇,但他们很快就和新教皇翻脸了,跑回阿维尼翁说,之前选的不算,又选了一个新的教皇。
主教和红衣主教们1409年在比萨开会,想要结束这个滑稽的局面。结果搞出了一个更滑稽的局面:大会的方案是两个旧教皇同时退位,在会上选一个新教皇,新教皇倒是选出来了,两个旧教皇又不退位了,结果这下有了三个教皇,相持不下。这种局面延续到了1417年,终于三皇归一。曾经神圣威严的教廷,居然沦落成闹剧不断上演的大舞台,真是可悲啊。
这个时候,你就能理解路德和马基雅维利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出现了,他们把教皇看成了骑在整个西方头上的吸血鬼,一个用宗教改革的办法,一个用力挺国家的办法,目的都是彻底摧毁教会。
西方没有从英诺森三世的英明神武和阿奎那的包罗万象,这样一个辉煌的局面直接走讲现代,西方在中世纪末期又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低潮,经济萧条、黑死病、拜占庭灭亡。
四、现代西方:最近这500年
今天这一讲,我先给你画一个大大的草图,让你对西方最近这500年的走向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你可以先抓住现代西方成长的三个基本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也就是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
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又形成了;
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
西方的现代与中世纪之间最显著的更新是,国家作为一个权力的集装箱,不断加强集权,淘汰掉了古代所有的政治共同体;第二个显著的更新是社会取代了教会,与国家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第三个显著的更新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全面替代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经济。
1、文艺复兴:14~16世纪
人本主义的兴起,也就意味着基督教衰落,失去了主导地位,上帝退居二线,人逐渐占据舞台的中心,从前神高高在上、人匍匐在下的关系被翻转了。
罗马艺术的再生,实质上,文艺复兴干将们想要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再生,确切地说,是想让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那种围绕人所形成的世界得到再生。
现代艺术、道德、科学脱离基督教,成为现在纯粹世俗的样子,并不是文艺复兴从开始就策划好的,而是人逐渐变得自信,后来甚至变得自负、自大后带来的结果。
2、宗教改革:16世纪
北边的德意志出大事了,1517年,据说马丁·路德在符腾堡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由此拉开大幕。
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我先带你看看教义,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正是从路德开始,西方的基督教分成了天主教和新教,天主教延续中世纪传统、奉罗马教皇为尊,新教则另起炉灶,完全不承认教皇的权威。
我们把视野再拉回宗教改革的年代,看看宗教改革的直接后果:宗教战争。路德、加尔文说只靠信仰、不靠善功,只靠圣经、不靠教皇,只靠团结、不靠罗马,基督徒没有等级一律平等,完完全全把教皇权威的根都刨了。
宗教战争为西方人的心灵增添了一种优良品质,叫做宽容。每个人的信仰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尽管你不认同,但要保持宽容,只有这样,大家才有一起生活下去、各自寻找上帝的机会。
3、大航海时代
为什么会有大航海这个事情。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马可·波罗带来的东方想象,二是拜占庭的灭亡。
好,到这里,著名的黑三角就形成了:从利物浦出海的船,拉满朗姆酒和生活用品,到西非换奴隶,再从西非出发去北美,用奴隶换烟草,再拉着烟草回利物浦。这条路线刚好和大西洋里几股重要的洋流相吻合,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英国本土的制造业逐渐进入了为全世界生产的轨道,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展开,而且是在英国的纺织业展开。
三角贸易使得英国和殖民地整合进同一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资本主义的循环是在英国和新大陆之间展开的。一旦可以循环,钱就变成了资本,就成了活钱,就会越来越多。
需要战争实力吗?当然需要。但现代的资本主义教会了英国人一件事:作为死钱的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投入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活钱才是真正不会枯竭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