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什么都没干,就是觉得累,浑身都没有力气,懒得动也不想说话。
这好像是很多现代人的通病,但去医院检查又检查不出什么来,好像自己在装病。
出现了这种情况,各种理化检查都做了却查不出问题,西医大夫会考虑为抑郁等情绪障碍,中医则认为主要是气虚、阳虚了。
一方面可能真的是之前劳累过度、说话过多,过度损耗了体内的元气,脏腑组织机能活动衰退,在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阳气虚少,造成气虚、阳虚。
像说话主要是耗气的,经常说话就会耗散人的内气;内气不足了,就不能推动体内的气血津液到达身体各个部位;身体得不到濡养,就会感到疲倦、没有力气。
所以像老师、播音员之类的职业,往往上了一天班后就不想再说话,好像上班时把一天的话都说完了,回到家之后只想安安静静地休息。这就是上班时说话太多,损耗了体内的气,造成气虚引起的。
古代养生就非常注重少说话,所谓“食不言,寝不语”,就是为了节省人体内的精气来养阳益气。
孙思邈认为“多言则气乏”,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宜少语,少语可使气得以充养,反之则令气耗散。说话太多,耗气伤阴,时间久了还会出现气血两伤的状况,不仅会疲劳乏力,还会引起失眠等问题。
上面说的是劳累过度、说话过多造成的气虚、阳虚。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平时并没有做什么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也不需要总说话,反而是天天坐在办公室没干什么,却天天喊累,总想躺着,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中医还有一种说法叫作“久卧伤气”,就是说长期不运动、睡得时间长了也会损伤阳气。
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就是说运动能够生阳气,而静止时则生阴气。
这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过程:适量的运动能够生阳气,但运动太过就会损耗阳气;同样,适当的休息能够养阴气,但天天坐着不运动就会使阴气比较旺盛从而损伤了阳气。所以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才是养阳的根本。
如果说老年人出现总是觉得累、体倦懒言的情况,主要跟年纪大了,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有关。年轻人主要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
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按照自然的规律起居生活,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本来应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现在却被完全颠倒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整天抱着手机、电脑玩,很少外出运动。长此以往,阴阳失衡,就会出现精力不足、昏昏沉沉、干什么都没有精神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