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书籍收录学习
概念和组块——知识的最小单位!

概念和组块——知识的最小单位!

作者: 大卫365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12:12 被阅读328次

    我和一个朋友的对话:
    我:你知道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他:这个。。。没有选项么?
    我:给你4个选项:A文字。B句子。C信息。D概念。
    他:文字
    我:如果文字是知识的最小单位,那么一本书有30万字,那就是说一本书有30万个知识?
    他:信息
    我:信息是文字的集合,报纸也是信息,微信聊天也是信息,短信也是信息,百度搜索里面全是信息,按照你的说法,这些都是知识?
    他:概念
    我:那你知道什么叫概念吗?为什么概念才是知识的最小单位?
    那么,究竟什么是概念?为什么概念是知识的最小单位?


    一、“概念”究竟是什么?

    很早以前,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阅读,但是似乎总是抓不到知识,阅读完一本书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最后记住的都是几句话而已,总有一种无力感。直到后来看到一本书《学习之道》,里面讲到“知识是以组块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那么,到底什么是组块?我把这本书翻烂了也没搞清楚。

    后来,我在阅读李笑来的书籍时发现,他不断重复一句话:“知识的本质就是概念+方法论”,他的每本书几乎都在重复这个东西。我看到这句话时,刚开始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直到最后,我看到了李笑来小的时候,他母亲对李笑来说的一段话,才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原话如下:

    “你看,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难怪李笑来一直说他自己非常庆幸,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他每次看到别人学习时那么痛苦和挣扎,他却能轻轻松松搞懂一本书和知识点,所以他的进步突飞猛进与他母亲是离不开的。再结合了李笑来母亲的讲解、以及李笑来一直宣传的“概念学习法”、以及《学习之道》的“组块学习法”,最终,终于把整个思路理清了:

    image

    1、“概念”是碎片信息的集合
    概念就是通过“理解力”把碎片信息聚合起来,然后取一个名词,形成一个“概念”。有点类似于电脑的压缩包,把各种零散的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学习之道》中讲的“组块”和李笑来讲的“概念”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取名不一样。

    举个例子:“上火”这个概念,只有中国人才有,外国人的大脑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一提到上火,我们本能的就会反应:青春痘、口腔溃疡、肝火旺盛、脾气暴躁、吃辣椒等等各种碎片信息,这些碎片信息共同构成了“上火”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一旦我们说起“上火”,我们大脑中就会激活一大片神经网络,来共同解释这个概念。

    2、“概念”是知识的容器
    水如果没有装在杯子里,就会散落在各个角落;知识如果没有容器,就会散落在大脑的各个角落。而“概念”就是知识的容器,能把零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共同产生作用。你可以把概念想象成一个果冻盒子,一个果冻盒子就是一个知识点。你也可以想象成冰块格子,一个格子就是一个概念。他们都是容器,都能容纳东西。

    3、“概念”是知识的最小单位
    军队的最小单位是班级,3个班级组成一个排,3个排组成一个连。而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概念”,多个概念也可以组成一本模型(也可以组成一本书),多个模型可以组成一个学科。
    世间万物都需要结构,军队需要结构,知识也需要结构。凡是结构就必须要有抓点,如果没有抓点,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思维和水一样,都是抓不住的,必须要有容器,而"概念"就是思维容器,也是知识的最小单位。

    二、知道了“概念”后有什么用?

    1、量化学习:
    在不懂“概念”之前,我们不知道学习的“抓点”是什么,总感觉抓不到东西,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朦朦胧胧。现在我们知道了“概念”这个东西之后,就可以“量化学习”了;我们的学习导向就非常明确,学任何知识时,只要抓到了概念,也就是抓到了重点。要想检验自己是否彻底搞懂了这个概念,只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概念”讲出来,就说明彻底弄懂了这个概念。这才是“量化学习”的关键,如果不知道“概念”这个东西,根本无法做到量化,你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

    2、概念导向
    我们知道了“概念”是知识的最小单位后,未来学习的导向性就非常明确,不管阅读书籍还是跟高手学习,我们都要集中火力“搞定概念”,就像导弹的精准导航系统一样,直达核心。比如《刻意练习》整本书就一个“概念”,再比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整本书就三个概念:"时间管理"、"用人之长"、"有效决策",我们只需要集中一切火力搞定这些概念就行了。

    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概念”来学习?

    1、【死磕概念】阅读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门课时,遇到不懂的概念千万不要退缩,不惜一切代价死磕概念,结硬寨打呆仗,不要吝惜时间。如果遇到困难你就退缩了,那么前面你投入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只有死磕概念,彻底搞懂搞投一个概念,你的认识水平才会提升,如果每次都是似懂非懂的,那么一辈子什么都学不到。

    2、【积累概念】李笑来每年都会累积52个概念,彻底搞懂搞透,比如“认知升级”“操作系统”“复利曲线”等等,这些概念成就了李笑来的一生。只要你累积到足够多的概念,就可以改变你的思维,从而改变你的行为,进而改变你的一生。要累积多少个概念呢?没有具体的标准,你就朝着1000个概念努力吧。如果你一周搞懂1个概念,1年搞懂50个,10年搞懂500个,20年就可以搞懂1000个了。如果你真的搞懂1000个概念,这些概念就会像核武器一样发生聚变。累积的概念越多,我的视野就会越广,我们的盲区就会越少。

    3、【关联概念】“概念”是以网状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的,他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候,你需要刻意的让概念之间产生关联,那么你的未来就是1000的1000次方的变量。举个例子:当全世界都没有“极简”这个概念的时候,乔布斯就利用了“极简”的概念和“产品”融合,制造出了iPhone。

    4、【搞懂方法论】每个概念背后,都有一套支撑它运作的方法论。每个概念都有他自己的使用方法:"销售"有销售的方法论,"习惯"有习惯的方法论,"刻意练习"有刻意练习的方法。我们除了搞清楚“概念”意思之外,还必须要搞清楚应该如何使用他。



    我举几个身边的案例来说明:

    • 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每周讲解1个概念,一年总共52个概念*
    • 吴军的《硅谷来信》一封信就是一个概念*
    • 罗振宇每天输出10分钟的音频,一个音频就讲了一个概念。*
    • 《习惯的力量》《刻意练习》一本书只有一个概念*
    • 牛顿一生都在讲一个概念【万有引力】*
    • 爱因斯坦一生都在讲一个概念【相对论】*

    当我不懂“概念”是什么的时候,以前看完《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看完之后似乎大概朦朦胧胧知道什么意思,但就是用不起来,但我说不上来问题在哪里。现在我知道,我犯了4点错误:1、没有抓到概念。2、没有搞懂概念。3、没有搞懂方法论。4、没有把概念用起来(因为我没有抓到概念,也没有搞懂概念,更没有搞懂方法论,所以我根本用不起来)。

    "概念"最早起源于“关键词”,但是关键词依然无法准确的表达其含义,后来出现思维导图,更加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但依然没有解释关键词是怎么得来的。直到后来《学习之道》的作者提出了“组块”一词,再到后来李笑来提出“概念”一次,才彻底把“知识的容器”解释清楚了。

    那么,“概念”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呢?

    • 第一个场景当然是看书,从书中抓概念。
    • 第二个场景是学习视频时也可以抓概念。
    • 第三个场景是跟朋友谈话交流时,如果遇到很有触动的地方,也可以抓概念,比如上次跟一个搞投资的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2个概念:“财不入急门”以及“留好吃饭钱”。为了解释这5个字,他讲解了大量的案例和说明给我听,这些案例、说明、片段,共同组成了一个“组块”也就是"概念",然后取了个名字叫做"财不入急门"。
    • 第四个场景是看电影的时候,如果遇到触动你的地方,也可以提取一个概念出来。
    • 第五个场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问题并解决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提取一个概念出来,比如李笑来提取了很多个概念,包括“认知升级”"操作系统""知识复利"等等。

    总结:

    “概念”就是通过理解力把碎片信息聚合起来形成一个“组块”,概念是碎片信息的集合,概念是思维的容器,概念是知识的最小单位。如果不懂概念是什么意思,学习时就没有抓手,从而导致抓不到东西。一旦懂得概念之后,我们学习就会变得具有导向性,学习也可以变得非常量化。要想运用好概念,必须遵守以下几点:1、遇到困难时死磕概念不要放弃。2、养成累积概念的习惯从而增加你的认知水平。3、让概念在你的大脑中产生关联和裂变。4、除了搞懂概念之外还必须搞懂概念背后的方法论,只有方法论才能指导你行动。


    学习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概念和组块——知识的最小单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un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