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故事
我们谁都有可能沦为传销受害者

我们谁都有可能沦为传销受害者

作者: shinesy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13:43 被阅读0次

01.

“有新闻说 有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被骗进去传销 后来死了”

昨天傍晚,S突然在群里丢了这么句话。

那时我正在宿舍闷仄的四角空间里绞尽脑汁拼凑英语论文,漫不经心地回了句:求新闻原文。

S回,叫李什么 一搜就有。

我没有搜。

后来群里开始讨论辛波斯卡的诗,聊着聊着,就各自洗洗睡了。

02.

今早刚起床,S又往群里砸了篇六神磊磊写的文章 死都不行,还要死成网红才行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阅读)。

我没看,睡眼惺忪地去洗漱。

二十分钟后,手机显示微信新消息,点开,安静的三人群,S依然在自说自话:“之前你是不是有一次去一个居民区找实习?我现在想起来会不会就是传销”

仿佛有盆冷水从头顶浇下来。

我?

恩。

03.

于是我放好刷牙杯,擦干手,捧起手机认真地看完六神磊磊的这篇文章,然后又搜了关于李文星误入传销组织遇害的新闻。

读着读着,就毛骨悚然。

想起两件事。

04.

一是不久前,读过一篇推送文末的评论,说自己本来去北京面试,结果对方让他去天津,后来又让去石家庄,非常迷茫。

大号作者(真不记得是谁了)回了一大段鸡汤,说年轻人努力加油之类。

往下看,又有评论说,XX得小心,不要这样误导读者,这十有八九是骗局,当心被骗。

而今想来,一对应这个案子,不寒而栗。

我终究不知道那个评论的陌生人,后来何去何从,只是这一刻,打了个寒噤,八月的广州,酷暑难耐,我却觉得冷如严冬。

05.

反思自己,虽然【Shine的沙漏】关注量并不多,但感激仍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再看以往发过的胡诌,千篇一律地大唱赞歌。

好像自己从小到大,都习惯了美化世界,或者说,我总是试着去发现、感激和珍惜这个世界哪怕再微不足道的美好,然后用显微镜放大了,勉励我的读者。

似乎是惯性使然,我总是习惯在文字里,告诉大家,你看啊,这个世界很好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啊。

Shine没有撒谎。我遇到的人,真的很好。

但是,这一刻,我忍不住去想,这些美好的外围,又有多少我不曾察觉的丑陋与龌龊?甚至在这些美好的外衣之下,又掩藏着多少我侥幸逃过的不幸与凄惶?

再次不寒而栗。

06.

那天跟敬重的长辈说,这些天,看到新闻爆出的这些丑陋面,突然发现,承认自己一直热爱的这个世界,仍有凛冽的黑暗,真的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是之前的小小Shine错了吗?

长辈回:不,你只是长大了。

07.

我曾说,如果长大意味着不再相信美好,我宁愿永远不要长大。

如今想来,这句多么幼稚和可笑。

社会才不会等你长大,你必须火速成长,学会分辨善恶。保护好自己,是对爱自己的人,最基本的责任和善意。

相信美好的同时,请别忽略这个世界也有丑陋。你爱她,更要全面地了解她,依然是罗曼罗兰的那句:“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如果你热爱生活的原因只是因为,你的世界充满了粉红肥皂泡和芬芳红玫瑰,那这样的“热爱”,根本谈不上“热爱”。

真正的“热爱”,是知道肥皂泡会破,玫瑰花有刺,你依然义无反顾。

08.

第二件事,是S文首提到的,有次我去面试,对方发来的地址就在学校斜对面的小区,而且还是周六上午面试。

S在微信跟我说,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实习不靠谱啊。

我不听,说没事儿,人家是公益机构呢,有些公司确实在小区里面呀,我实地考察考察,有任何不对劲撒腿就跑。

于是我穿了正装,夹着文件夹去了那小区门口。

我举着手机,问保安XX栋在哪。保安从头到脚地打量我一番,犹豫地指了路。

我走过去,在那栋楼下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我抬头看到,那栋楼的窗户、阳台上挂满了晾晒的被子、衣物。

一个公益机构,怎么会设在生活气息如此浓厚的小区楼呢?

我犹豫了大概二三十秒,终于转身回到保安亭,不甘心地问保安:

这栋楼里,有可能设置公司吗?

保安大叔眉头突然舒展:哦,我猜你这身打扮,应该是面试的吧?刚想问你来着,没有啊,这栋楼是人才公寓,没有公司的,小姑娘要注意安全啊,我女儿就你这般大。

心里柔柔地漫过一阵说不出意味的情绪。

你看,我会习惯去想,潜在的恶里,也有显然的善。

道过谢,我头也不回的走出小区往回走,一路跟S发微信说,好险好险。

09.

那时,我已是所谓985高校(实在不想拿这个来说事儿,后面会讲)的大四学生,哪怕真的是虎口脱险,事后也没有在意,压根没往“传销”这一方面去想。

好像常常觉得,嗨,都是新闻事件嘛,难道真的被自己给撞上?

如今一想,心有余悸,真的。

惨剧当前,隔着屏幕安然无恙的你,怎么知道,自己会是那个Lucky Girl/ Boy?

10.

早上看到一些网友质疑李文星重点大学毕业怎么这么单纯,哀叹高校安全教育缺失。

读到这样的话,真的很心痛。

不是当事人,永远无法还原当时的情景,个体并不代表整体,请不要上纲上线,上升到所谓985高校高分低能这样哗众取宠的层面上。

在象牙塔里的我们,确实被学校和社会保护得很好,我们确实需要以更加冷静、客观的眼光,去观望这个世界。

可是,可不可以请身为过来人的你,除去无所不知的的上帝视角,除去事后诸葛的高风亮节,除去冠冕堂皇的道德绑架,耐心一点,温和一点,像古人那样,心平气和地告诉我们: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1.

死者为大,并不想把这篇文变成一个瞬间淹没在信息大潮里的噱头,老读者会发现,Shine从不追热点,只有感而发,我只是想说说自己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的感受。

在恶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理智地分辨。

我真的非常理解那种刚刚走出校园、渴望找份工作,早日实现独立的急迫心情。

但是,年轻的我们,在每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面前,也真的要好好想想,这到底是蜜糖,还是抹了蜜糖的砒霜?

12.

最后一件事。

恍然想起大二时,有次找暑期实习,是带班辅导老师,面试安排在中大东校,给出的薪金特别诱人,每小时300元,届时会举办大型的推广会,安排教师住五星级的酒店,只是地点在湛江。

如此拙劣的骗局,当时的我竟然深信不疑,只因为面试地点安排在学校里面、对方公司章程、发展规划都看似天衣无缝,对方还和我聊了许久关于大型推广当众演讲的细节。

我说没关系啊,这些我都做得到。然后真的参加了面试,然后真的做好了暑假坐火车去湛江的准备。

那时我妈跟我说,你傻不傻?人家300元一小时凭什么找你?

“凭什么”这三个字,像一记闷雷,打碎了我所有关于“赚钱、独立、锻炼”的梦。

是啊,凭什么。一个大二的在校学生,你值得这个工资?

13.

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仍有许多的不太平,真的,这个新闻如果不爆出来,也许我永远不会把之前的两次经历,和有可能的传销联系在一起。也查了下,广州各处都有传销窝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沦为传销受害者。

别把世界想得太好,当然也别把她想得太差。

愿逝者安息。

PS:

有感而发,仓促打完这些文字,回顾之前的经历,愧疚于自己文首的淡漠。

人性大概如此,世事纷芜繁杂,习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于外事,难免置身事外的淡漠,直到有人突然说起,咦,好像和你有点关系哦,这才汗涔涔面露愧色地挤到人群中,急急地问一句: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事啊?

念及此,很羞愧。古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好像真的做不来,这样的胸怀和格局。

越来越发现,对于新闻热点, 尤其是悲剧,我们大多数人,好像都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漠然看客,顶多发出几声呜呼,不痛不痒。

当年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说:“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可是,写到这里,我还是殷切地希望,这篇或许无济于事的拙文,能够深谷传声,哪怕声音再微弱,对听到的人而言,绝不敢说振聋发聩,却也能耳膜一颤。

谢谢你看完这么长的胡言乱语,早上思维混乱,难免词不达意,请多包涵。

谢谢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谁都有可能沦为传销受害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vv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