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是一种需费劲获得的竞争力:有趣的事情包括「摩拜」在细节的重新思考、「快手」平等记录、还有「锤子」不机械破局。
------
本文是基于上周奇点大会「鹏友说」环节摩拜单车、快手、锤子手机三个产品创始人的分享而写。区别于我上周分享的两篇侧重产品物理功能的分享,这次我想分享的是三个以思考角度、价值观切入的观点,包括:
1、尽管大多数人已经习惯遵从先例,疲作改变。在这里,鼓励你亲身践行知其所以然,做出需要的改变。
2、快手从其目的来看,可以定义为一个有趣的产品。不带“低端”、也不带商业“野心”标签。
3、第三个观点,请直接跳到文章末端。
1、「工业是有惰性的」,人们习惯了沿用从前保留下来的方式去做,因为改变意味着额外的心思、人力与资金,还要你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此前集中关注小黄车,对摩拜单车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当身边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偏爱小黄车或者个别投资了摩拜的同学在我朋友圈用数据表示不服,我从来没有基于小黄车目前的市场表现有多好、与摩拜相比优势在哪来回应。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小黄车的偏爱更多在于小黄车给我的体验本身:明亮黄对标自然好心情,轻巧简单的设计正好舒服骑行,带冒险气质的创始团队自成榜样。
这一次胡玮炜在大会上的分享,是我第一次集中关注「摩拜单车」这个关键词。
老实说,我仍然主观偏好亮黄色远胜于橙色、简单胜于复杂设计,但在分享中,摩拜单车产品设计流程关注到的细节算是刷新了我对产品本身的理解:这个一开始设计产出单价是小黄车10倍的产品,每一个细节被重新打磨过,或者说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被重新思考其中的合理性,并被加以改进。撇开重模式一般而言并不是初创项目主流打法、overdesign会滞后产品迭代速度:其中「rebuild的勇气和努力,确实不易」。
印象尤为深刻、特别想跟你们分享的一段话:
「工业是有惰性的。当一件产品生产模式延续了十几年,不需要改,也能赚钱。人们是不愿意去做改变的。每次改变都意味着需要重新思考、花费额外的人力与资金,还要去做自己不比从前擅长的事情。」
「但是在新的使用场景下,比如私有单车变成了共享单车,单车会被很多人骑、去很多地方,如果沿用以前的方式生产自行车,很可能需要很多麻烦的维修工作,这其实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应该怎么做才适应新的场景需求的。
比如,我们做了很多测试,轮胎和骑行体验是最相关的。摩拜单车,和传统单车的充气胎不一样,最开始就用了实心胎,这样子车胎就不用充气,也不怕扎、扎了问题也不大。但是实心胎会降低骑行体验,为了在用实心胎的同时不影响骑行体验,摩拜单车回到源头找材料,找来了陶氏化学合作,重新设计了单车胎,加上单车其他环节的材料减重,摩拜单车今年四月份推出的“风轻扬”系列就比上一代产品轻30%(至女性可以轻松托起的重量)。」
且不说摩拜单车项目起源于胡玮炜为改善出行尝试从798落地一批自行车做出一些改变,胡玮炜在分享中提到的上述:重新思考产品每一个环节在适应新场景下,重新思考,并且做出可以改变的努力,是我觉得每个人在跳出生活看生活、做出一些改变时,尤为重要的思考方式。
这同时让我想起大会中米唐科技创始人宋少鹏的分享:「在和以色列人做生意的经历,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做事情之前,我都会问为什么。比如,做音频智能音箱之前,我们重新思考了,为什么这一次是从语音交互切入智能产品?为什么智能音箱先从美国落地、电商拓展?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使用场景区别在哪里?」
知其然是我们接触事物感知后的第一层认识,如果要做出改变,知其所以然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二步。希望摩拜单车每一个细节的重新打磨,米唐创始人对智能音箱产品的思考,能鼓励你亲身践行其中,尽管大多数人已经习惯遵从先例,疲作改变。
2、如果你从产品本身目的来看,快手是一个可以定义为有趣的产品。你压根不会想到主流舆论给快手的标签:无论是负面的低端定义、还是带有商业噱头的“野心”判断
快手事实上从2011年就开始做了,最初是以gif工具形态出现,2012年转型要做短视频社区。转型不易,大部分用户跑了,但是后来又都回来了:短视频分享生活,匹配人们表达、记录、创作的需求,用户自然就回来了。
现在快手的用户注册数已经超过5亿,但在大会上,创始人宿华低调真诚地表示:快手的目的从来不是数据表现得有多好,而是想要把世界的美与不完美都可以记录下来。
我从来不会为谁或者产品在我的朋友圈做任何功利背书,但我会分享我看到我认为真实有趣的内容。比如上述宿华的分享:当你坐在台下,看到创始人非常真诚的分享,你就知道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他们的团队正在务实地用算法、AI技术去让短视频社区更匹配人们记录分享生活的需求。
快手曾在霍启明「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一文之下,引起了「知乎类」群体与「快手类」用户「鄙视链式」的一阵争议。但文章中极端例子,其实并不是快手的全部,也许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因为就像快手一直在强调的,快手目前的受众,其实正是中国正常的互联网生态分布的受众,不仅有二三+n线城市用户,北京每天就有300万人打开快手,接近90%用户是90后。
无论用户是谁,快手都在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做着最核心的事情,即让每个人平等地记录、表达:没有转发功能,避免头部流量聚焦;没有「快手」logo,用户可以分享一个干净界面的视频。
另外,还想分享一个观点: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做事情的,而不是逐资本之流而生。
短视频的风口出现在2015年。当年快手的用户日上传视频突破了260万,用户数突破了1亿。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风口的结果,认为快手乘资本风而上,认为大的产品是基于资本而生。(在这里,我想强调的其实并不是快手产品本身,还包括其他成为独角兽的企业)
但是事实上快手在风口远未出现、甚至未期待过出现时就已经诞生,并在一个低调团队的努力下,影响越来越多互联网原居民、非原居民的记录分享行为。从因果关系来看,其实产品本身能解决问题,才是产品能扩大用户影响力的根本,资本是后来的助力方,不是前提。
为什么我要辨清两者先后顺序呢,因为事实上,人们很容易先入市场结果再看过程去推断什么因素导致了事情最终成败。但这种推断很可能被市场结果牵着走,忘了事情最初目的与真正落地方案的重要性。从前一种思路去说话的人,常常以“商业野心”去解读事情本身,但是关注后者的人,会思考如何务实解决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我并不否认前一种思路在商业世界存在的理由:毕竟可以让人们有茶余饭口的谈资,同时我希望自己、或者年轻的你可以遵循后一种思路去学习并保持务实态度做事。
嗯,快手宿华说,此前拍脑袋定了一个目标,在不同国家快手会用不同的方案落地,希望可以实现每天有十亿人在用快手。祝福。
3、锤子粉,你们粉罗永浩,大抵是因为他的耿直与固执吧。
最后,就来说说你们的锤子🔨吧。
罗永浩是奇点大会最后压轴分享的嘉宾。现场观众(男生哦)大喊,「浩哥,我爱你」的声音,让我略是惊讶。在罗永浩分享完之后,我就明白你们欢喜于这样一位创始人的缘由:他和你们一样真实。
-就是想做一件事,恰好这件事很多实力强将已经在其中,门外汉要进入占一席之地。异想天开?
-认为传统手机界沉闷99%毫无创新地追随iphone设计,还想以相声人的身份做出改变。胆大妄为?
-说话耿直不客套,还没有受过训,就直接上岗当一个不成熟的企业家。是成熟世道的幼稚?
嗯,我也喜欢这样真实不机械的企业家,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幸运被千万粉丝真心推崇,但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机械世界保留最真实表达的自由与赤诚。
在罗永浩主导下的锤子手机,选择用一种:普通人要破局而入,做出改变的选择,应给予大部分不安陈旧局面者勇气吧。
你们粉的锤子在大会上表示下个月会公布接近10亿元的融资额,锤子将有19亿元现金流支持运转。不考虑现实世界诸多阻碍,锤子本身努力「rebuild」手机,+最简洁交互形式设计的目的二者,应值得锤粉好好期待,下一个春季、或者夏季推出的新品吧。
----
关于罗永浩,我脑海里想起的是papi,TFboys。现在被粉丝们捧起来的偶像们,越来越明显区别于从前的中心化、高度在上,现在是去中心化,接近我们生活本身、可以和我们心理上产生真实关联的。嗯,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再去细究。
----
文章已经很长了,就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