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者,有畏,更要有勇

作者: 行者言午 | 来源:发表于2023-04-30 00:37 被阅读0次

有一句老话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叫做“无知者无畏”。

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人因为自己无知,不懂得所作所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和危害,所以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畏惧的,没有敬畏之心,那最终的后果一定是胆大妄为,最后活该倒霉。

这话又说回来了,这句话的反面儿的意思就是: 有知者就会有畏。有知者更容易明白行为的后果,从而知进退,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自律。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有知者就有畏,往往说的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比较丰富,做事情就容易把事情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想的很多,因为确实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想多了,过于强调困难,就往往会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勇气和决心。

这可能也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道理吧。

把事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阻力想象得非常详尽,把自己的利益得失算计的太过清楚,做事情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丧失良机。所以中国历史上一般的文人,只能做谋士,不能做枭雄。

历史上有很多谋士军师,那都是聪明过人,才智出众。 分析问题头头是道,看待大势高瞻远瞩,所提的计谋和政策行之有效。

这些博学文人只能做参谋,做辅助,做不了一代雄主。他们是有智慧,有计谋,却凡事都给自己留退路,做事情先把风险考虑在前面,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没有拼死一战的决绝,没有一统天下,称王称霸的决心和担当。

这些例子历史上举出来一举一大堆,刘邦身边有张良,三国时期蜀汉有诸葛亮,曹魏有司马懿,隋末造反的瓦岗寨有徐茂公,《水浒传》里有军师吴用,朱元璋身边常伴刘伯温。当然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文学作品杜撰出来的人物,但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也是个历史的事实。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帝王,一代枭雄则往往都是草莽之士,前有刘邦,项羽,中间有柴荣,赵匡胤,宋江,方腊,后有朱元章,陈友谅。“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人由此看来,可能也只是在负心上擅长一二。

从现世来讲,社会上也经常有笑谈说: 一个班里出来的学霸,985毕业硕士,博士,给以前小学一起同过学,但是后来当了大老板的学渣同学打工,这是不是就是“有知者有畏”一定会遇到的现实困境呢?

有知者,有畏,未来更要有勇

未来读书人,不能够因为自己读的书多,就慢慢丧失了自己做事的勇气和担当。死读书,读死书,把自己局限于一书斋之中。两耳不闻天下事。

而要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学以致用,勇于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这一点要向王阳明学习。

既能读书,又能做事,敢于担责,勇于出头这才是大丈夫本色。这一点上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都可作为读书人做事的榜样。

读书偶有所得,不吐不快。故言之。

无知者,不要因为无知而失去敬畏之心,
有知者,不要因为有知而失去进取之心。

相关文章

  • 无知者无畏。 有畏就有知么?

  • 无知者无畏?不!无知者很脆!

    有句话说的好,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是这么来的,当年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

  • 2018-07-16(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32/90) 不懂就“

    李克富||无知者无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

  • 无知者无畏(摘要)

    意义 无知者无畏: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 出处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

  •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所幸,我心有畏。 有知,是因为有了高标杆”。再也不像以前“潇洒”了。畏手畏脚,战战兢兢,手...

  • 无知者无畏

    无知者无畏出自于《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 有畏

    计划是编剧,变化才是喊卡的导演。我们都在编剧的笔下很无畏很潇洒,甚至是绚丽,可是转眼...

  • 有敬有畏

    1.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2.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

  • 有知有畏

    离婚的朋友来问:“最近又和分手的男朋友再一次联系上了,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他的,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心里很怕...

  • 三十有畏

    如约而至,很快,我就三十了。三十岁对于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相貌平平、身材一般、工作一般的女人来说,是有点恐怖的。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知者,有畏,更要有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e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