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十三日,我有幸听张铭老师的课。他是个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三岁就开始学拉小提琴,后来曾获全国冠军。他的儿子,曾获得亚洲冠军。他创造了吉尼斯记录,在北极寒冷的温度下,他在水里呆了6分钟以上。他是全国第一个在杭州办音乐图书馆的人,由于是自费的,他每年为此拿出100多万元运营。
他虽然67 岁了,但是他穿着黑色大衣,围着围巾,看上去很儒雅,有神采。讲话的声音中气很足。他告诉我们,一直在宣传和普及音乐知识,包括古典音乐,交响乐等。他希望音乐改变人的灵魂,使其更有操守。
当我们听到很多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还有《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会觉得这些歌是那样地铿锵有力,荡气回肠,这就是音乐的力量。确实,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思想武器,是另一种形式的刀和枪。
当然音乐也有它温柔舒缓情绪的一面。他曾回忆,在汶川地震的第四天,他赶到现场,见到的都是惨不忍睹的场面。很多妻子抱着已经死亡的丈夫不肯放手,而那些战士抬尸体抬得精神都要崩溃了。这时,张老师放了一段音乐,竟然使痛苦的妻子安静缓和了,最后配合战士们把尸体抬走。他感悟到,音乐能直抵人的心灵,哪怕在废墟上,也能重新找到勇气和活下去的力量。
他是个孝子。当他父亲去世,把父亲从楼上抬下来,几乎抬不动了,他默默地咬牙坚持。父亲走后,他更珍惜和亲人们在一起的时光。他的老母亲很节俭。平时就喜欢查一查放在茶几上的水果。看到烂的水果,舍不得扔。把烂的地方削干净,继续吃。无论他怎么劝阻都没用。有一天,他在家里放一个外国小朋友唱的关于妈妈的歌。他快听哭了。他的妈妈很惊讶,他跟妈妈说:"这个小朋友没有妈妈了。你也少吃烂苹果了。否则我也象这个小朋友一样没妈妈了。"他妈妈反复听那首歌,很感动也很触动,最后向他表示:"我不再吃烂水果了,我要好好活下去。"真没想到,如此顽固的老人家,因为音乐而改变了惯性思维和生活方式。
张铭老师家族观念很强,他认为把家搞好了,国家就会兴旺。他看到有些家庭虽然不富裕,却拿出很多钱培养孩子学音乐,他会鼓励和看好他们,认为他们的家庭以后有希望。
张老师热心公益。他给西藏的小朋友捐棉被,捐衣服。他说在捐物的过程中,也常碰到好心人。比如有次他拿出1万元购棉被,后来大家都来捐款。那个棉被老板,竟是他的学生。他把价值300元的被子以60元的价格卖给老师。棉被运到西藏要2万左右运费,也是他的另个学生张罗的。
有一次他买了自己边上童装厂老板许多衣服,没想到老板几乎以半价形式卖给他,知道他是捐衣服。在公益的路途中,张老师并不寂寞,很多人被他的善心善举感染了。
张老师曾经收养一个藏族女孩,住在他家整整五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后来女孩有个美好的前途。他也曾帮助一个藏族歌手,和他儿子,住在他家一段时间。还有外国的音乐家也曾住他家,学习交流。他总觉得有能力帮人的时候应该多帮助人。他笃信有时好报是因为有好的人品。他还喜欢创新和冒险。因为在北极,他偶然抓拍到一张北极动物的照片,让他赚了26万元,多么地不可思议。
张铭除了中午休息时间,一天内给我们讲了六个小时左右,不能不佩服他的充沛精力。我记得让我连续1小时朗读,喉咙就又哑又痛了。他说他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讲座能有100万人次。为此,他不辞辛苦,到各个城市宣讲,已经讲了七十多万人次。他的心灵藏着一团火,这么拚,就是为了撒播音乐的种子,提高大众的音乐素养。他公布了他的手机号码,愿意和我们进行音乐交流。让我崇敬的是,他已看淡生死。在音乐这条路上往前走,哪怕牺牲在讲台上,那也是人生最好的归宿。记得以前有个举重运动员,曾说出这样的口号:"死也要死在杠铃上。"那话让我思索很久。而张老师的话,也让我感受到他炽热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我以我血溅轩猿”吗?一个奔七的人了,本来可以含贻弄孙,安享晚年生活了。他却奔走在各大城市,不知疲倦地推广音乐教育。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肩负使命,有舍我其谁,只争朝夕的精神吗?我为张铭老师的襟怀和境界点赞,他无小我,已成大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