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一片绿色吐司的诱惑,原来孩子“小气”是这么来的

一片绿色吐司的诱惑,原来孩子“小气”是这么来的

作者: JustMi韵涵育儿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07:00 被阅读4次

    前几天与朋友一起旅游,在某免税店吃免费自助餐,自由行的好处就是自由选择时间,第一个到,包场的感觉真好。

    一片绿色吐司的诱惑,原来孩子“小气”是这么来的

    朋友的女儿吃了一会,跑到我和多多旁边,看中了多多拿的一块绿色的吐司面包:我也要这个。多多:这是我的。女孩:我也要吃的。女孩看了看我们,迅速出手拿吐司,吐司碎了,尽快的能拿几小块就拿几小块,好像就怕我们出手阻止就晚了一样。后来他爸爸阻止了她,带她另外去拿吐司。

    女孩拿着3、4片吐司很满足的在座位上安静的继续吃午饭。这个时候,坐她旁边的小弟弟也要这个吐司。妈妈对女孩说:给弟弟一块。女孩:不要,这是我的。妈妈:赶紧给弟弟一块,你那么多吃不掉的。女孩:我不要~妈妈:好,你不给对不对,那你必须把所有的吐司全部吃掉,不吃掉不许走。记住了吗。后来妈妈作罢,爸爸又上场了:给弟弟一块,你有那么多,你就给弟弟一块。女孩:我不要,这是我的。爸爸:你给弟弟一块,爸爸再给你拿两块。女孩还是不要,爸爸继续这么说,终于,女孩思考了一下:爸爸你给我拿两块,我给弟弟分享一块。爸爸:好的。于是女孩拿了一块最小的分给旁边的弟弟,爸爸:太小了,拿快大的。女孩不肯,还是把小的分享给了弟弟,弟弟乐意接受了。女孩转过来对爸爸说:爸爸,你去给我拿两块面包。爸爸:等于吃完再去给你拿。女孩很失望。

    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平时在游乐场、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客人来家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不同意,父母轻轻一句你要分享,然后强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有的父母甚至自作主张,把孩子的玩具给了其他孩子。

    上面这个故事,女孩的表现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女孩不愿意把自己的面包分享给弟弟,虽然爸妈没有出手,但是用了威胁诱骗的方式,简单粗暴的要求分享直到成功,当然这肯定不是第一次。于是当她对多多盘子里的面包感兴趣的时候,她理所当然的以为,只要她想要,不管他人是否同意,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别人的东西,因为你们大人就是这么干的。

    当爸爸提出分享的条件时,女孩还是挺智慧,她在权衡,她选择了有条件的分享,于是做出了分享,然后马上叫爸爸再去给她拿两片面包。结果爸爸却用道德绑架了孩子——你要把大的分享给弟弟,等你吃完了再去拿,不要浪费。于是女孩感受了到欺骗,我分享了可是我没有拿到我分享的条件,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信任,下一次不管什么条件,女孩都更加不愿意分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孙瑞雪老师说过,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权决定,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5岁左右,儿童必然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成长规律。但在这之前,儿童的物品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也要告诉其他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可以捍卫自己的物权;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随意占有其他人的东西。我们大人简单的一句“要分享”,本意是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但却剥夺了孩子很多练习的机会。

    当一个孩子想要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时,她必须要学会如何询问,当被拒绝时她需要学会尊重,或者自己想办法进行“谈判”,这些是在尊重他人物权前提下表达自己欲望的方法,这些都是需要练习的,而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带过的。

    而拥有玩具的孩子,她也需要练习。她要练习学会自我评估,哪些东西我愿意分享,哪些东西我不愿意?哪些人我愿意分享,哪些人我不愿意分享?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的,这也不是我们一句“要分享”就可以教给孩子的。孩子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经历“分享”的过程才能自己去体会。

    分享是美德,但在教孩子分享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分享的前提,分享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自愿的。当孩子享受到了分享带来的好处时,他们自然就会分享。

    为什么好多孩子平时都很“大方”的,但是当被大人要求分享时,总是特别特别小气,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呢?那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根本不是“分享”,是我们大人的强权,是我们在“抢夺”。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物权受到威胁后,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卫,这不是小气,这是自我防卫的本能。

    多多的社交能力还没成熟到可以自己应付这些。于是每次我都会适当引导,展示给他看该怎么处理。每当有孩子想要玩多多的玩具或者要吃多多的东西时,我不会对多多说,“你能和他分享这个玩具吗?”或者“你让他玩一下这个玩具。”这类的话。我会对多多说,“看上去他对你的玩具很感兴趣呢!”。

    我强调他人的情绪,尝试让多多明白为什么对方想要玩她玩具的原因,这是帮助她建立同理心的方法。当他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时,他也会变得更加愿意分享。

    当多多对我说“不”的时候,我不会强迫他分享。我会对那个孩子或者孩子的妈妈说,“多多还在玩这个玩具,他现在不愿意分享。等他玩好了,我们再问问吧,也许他会愿意。”

    我让多多明白,是否分享的决定权在于他,因为这个玩具是“他的”;我也让对方孩子明白,你需要尊重和等待,因为这个玩具不是“你的”。这样的界限划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当多多特别想要其他人的玩具时,一开始他也会二话不说直接上手抢。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他,多多特别想玩这个玩具,但这是哥哥的玩具,你需要询问哥哥,他愿意给你玩吗?

    我并没有一味去教育他不能抢玩具,而是看到他背后的需求,更加教会他面对自己这样“想玩其他人玩具”的需求,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

    多多现在就真的会询问了,抢玩具的情况几乎没有,一个语言可以表达的孩子自然就不会动手了。当然,有时总会遇到对方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的孩子直接跑掉了,有的孩子不理多多了。

    这也很正常,毕竟每个家庭的育儿理念不同,养育的孩子也不同,这本身就构成了社会的多样性。但每当此时,我一定会告诉多多,多多询问的真好,哥哥也许不想和你分享,真可惜!孩子的行为是需要得到反馈来强化的,如果对方没给到反馈,那我们父母一定需要这样的正面强化。

    多多现在很自私,很小气吗?其实并没有,大部分情况下,他会看着小朋友考虑几秒,就主动把玩具分享给他们了。你看,我根本没有要求他分享,但他自己就愿意分享。

    孩子其实天生就是会分享的,当她喜欢你,当她觉得自己满足了,当她放松时,她自然而然就会有想分享的意愿。

    想教孩子分享,恰恰就该允许孩子不分享。分享不该是一种被强迫的行为,任何被强迫的分享,不是分享,而是用分享作掩饰的抢夺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片绿色吐司的诱惑,原来孩子“小气”是这么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jf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