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海莲华
蒲先生是所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现在在一所乡村实验小学教语文。蒲先生名叫柏岁,蒲先生的父亲是个木匠识得几个字,非常喜欢本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于是模仿蒲松龄的名字给蒲先生起了名柏岁,松柏同类,岁龄近义,大概是希望蒲柏岁先生能如蒲松龄一样有才华。蒲柏岁是否不负父望,尚无定论,倒不是棺材盖了没有的问题,而是众口难调,所谓才华究竟是什么本篇作者也无所适从。不过也如蒲松龄成了孩子王,于是光明正大地教孩子写文章。
一天,几个语文老师聚在一起聊了起来。
蒲柏岁先生大谈苏轼才华卓著,并且鄙薄当时的太学体,说到兴头上,开始评说考场满分作文。
蒲老师说:“现在考场作文偶见文言古意,便被肆意炒作,可见当今‘太学体’实在是穷途末路了。”
秦老师说:“是啊,几句文言文就足以颠倒众生。厚古薄今的学生趋之若鹜,白话文也不好好写了。”
蔡老师突然正色道:“蒲老师,你应当好好学写格律诗,让孩子从你那学到古诗的真谛。”
蒲老师还没开口。
江老师冷笑道:“蒲柏岁,你埋头写作,你的文章发表在哪里了?”
蔡老师说:“蒲老师,你的文章我推崇。你现在虽然没有名气,可是比那些牛鬼蛇神好多了。”
江老师又笑道:“蒲柏岁,你就当真觉得自己不是牛鬼蛇神?”
蒲老师笑说:“我不过是狐妖鬼魅,但并未曾想颠倒众生。我也不想说我是尚在浣纱的西施,终有一日能倾国倾城。但是,我爱阅读,爱写作,于‘文章’并非一无所得。”
秦老师说:“江老师你研究生导师著作等身,那一摞书至今还放在图书馆的地下室里珍藏呢!”
江老师说:“我的导师名校出身,你一个小学老师有什么资格指责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导师。”
蒲老师说:“蒲松龄一生功名蹭蹬,但是《聊斋志异》确实是经典,文章与学历没有必然联系啊。”
蔡老师说:“是不是好文章,真是要靠‘慧眼’。江老师啊,发表与否固然重要,然而我们都是语文老师,‘鉴赏能力’是应该好好提高啊。”
江老师问:“什么是‘鉴赏能力’,蔡老师教我呀?”
蒲老师说:“功夫在平时,日积月累啊。”
江老师说:“功夫在平时,都说有劳有得,你得到什么了?”
蒲老师说:“唉,我得沐春风。”
江老师笑道:“沐春风,又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庄周的曳尾泥涂,苏东坡的樯橹灰飞烟灭吗?”
蔡老师说:“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真是得志啊。”
江老师说:“得志?山野村夫,你可知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蒲老师叹息道:“我见陶渊明,王维,苏东坡等,他们的不朽皆不求而得。若真有所求,我想维摩诘所说最契合我意,不过是‘欲使如来名声普闻’。”
江老师也长叹说:“不求而得。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真的吗?”
蔡老师抚掌而笑:“江老师似乎想通了。”
小小说·蒲柏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