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之前,我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新媒体文。
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参加了好多写作课,听完课觉得很有收获,提笔自己写,依然无从下手。好不容易开个头,也会各种走题,最终卡顿。
5月份以后,我频频写出爆文,被插座学院、21世纪经济报道、思想聚焦、洞见、谈心社、智联招聘、瞭望智库等平台转载,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
同时,我陆续签约了很多千万级和百万级大平台,富书,中信书院,樊登读书会,有书智库等等。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成长速度这么快?
事实上,我最开始的成长速度是龟速,甚至是倒行。
直到今年5月份。
在那个神奇的月份,我顿悟了写作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驱使我们学会写作,以及跨越瓶颈期,取得持续进步的背后,是思维方式的更新与迭代。
01 重构思维,打破认知壁垒
我最初尝试写新媒体文时,信心十足,以为自己写得了几百页书籍的讲书稿,写起新媒体文来,自然会行云流水。
现实截然相反。
手里拿着编辑给的选题:“一个人开始内心强大的4个迹象”,我迟迟开不了笔。大概有一周多时间,思路处于凝固状态。
5月的一天,当我学习了“重构思维”,并把这种思维模型迁移到写作中后,关于解读文章和新媒体文之间的认知壁垒,就突然彻底打通了。
什么是重构思维?
我们所接触的所有知识,比如各种课程,书籍,本质上都是对相关领域知识的重构,在重构的基础上,产生了作者本人的洞见,也就是新增内容。
根据重构的深度,重构还可以分成三个维度,第一是代码级重构,第二是模块级重构,最高维度是架构级重构。
在使用重构思维模型之前,我的思维始终在一个狭窄通道里,认为解读文章和新媒体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所以,我试图构建另一套写作技巧,去启动和完成一篇新媒体文。
在重构思维里,我发现解读文章和新媒体文,其实都属于模块级重构,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
2、对资料进行分类。
3、剔除没用的资料。
4、新增内容,自己的亲身案例,感悟,观点等相关认知。
5、重组,对全部内容重新排列组合。
比如,我写解读文章,把一本书,或者多本书,全部看完之后,开始构思提纲,剔除一部分内容,新增一部分内容,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其实就是对一本书信息的重组、重构。
打通“任督二脉”之后,接下来,我把重构思维迁移到新媒体文上,开始搜集阅读关于“内心强大”“坚强”等内容的相关资料。
看完之后把资料分类,没用的就放一边。在看资料的过程中,做了笔记,添加了我的感悟和体验。最后,我把所有资料信息,加上我的认知,重新排列组合,写出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
这篇文章被洞见、思想聚焦、插座学院等200多个平台转载,在知乎有1万多个赞。
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事实上,真正构成桥的,是人思考后产生的新思维模型。升级迭代的思维模型,会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取得出乎意料的进步。
02 密集反馈,突破瓶颈
在写出爆款文章“内心强大的迹象”后,有小2月的时间,我处于沉寂期。
一直在写,却总有一种阻塞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电脑里存了好多篇废稿。发表出来的文章,阅读量也平平。
瓶颈期太痛苦。
我思考,哪种方式能帮我突破瓶颈。在反复的思索中,某一天“反馈思维”击中了我。
之前以为,反馈思维的本质,是以他人的反馈为主,那就只能是依靠一个真实的他人。比如写作,编辑的反馈,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能让我对标自己的问题,去修正,从而不断进步。
但是,编辑的反馈有一个问题,频率比较低。我一个月写3篇左右新媒体文,平均一篇文章得到2次反馈,那一个月的反馈是6次左右。
那有没有一种反馈,既能是外部给的反馈,又能增加反馈的密度呢?如果能找到这种反馈方式,我的进步速度就会蹭蹭蹭地飞起来。
我琢磨了一种方法,把公众号里面的优质爆款文章打印出来。每次看一篇文章之前,先看标题,然后自己去构思,如果我拿到这个选题,我会如何去写?我用大概10分钟时间,自己列一份提纲。
然后,我再去看原文。在和原文的对比中,我能很快找到自己文章结构和内容构思方面,和原文作者存在的差异,以及不足。
有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我每天会进行5篇左右的训练,每天有5次左右的反馈。
同时,我把“比对思维”,也融合到了反馈训练中。比对思维是指,在大脑中想象过程,能让自己真的提高实际能力。有一个实验,让大家学习高尔夫球,第一组练习完后没再练习,第二组每天想象十分钟,在大脑里进行虚拟练习,一个月后,第二组成绩发生了实际的提升。
所以,我在反馈练习中,其中有3次是写出来,另外2次在头脑中进行,一般是在入睡之前。
密集的反馈,效果非常震撼。在练习了一周时间后,我有了突破瓶颈的感觉。看到大部分选题,我都知道如何下手,构思速度非常快。
对文章的结构、内容选取,更加得心应手。
之后,我陆续又写出了两篇爆款文章,其中关于“格局”的文章,被插座学院等各个平台头条转载。在这之前,我的文章基本是次条、二条、三条。
03 倍速写作,再一次的飞跃
写文章有一个很可怕的地方,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自己寸步难进。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遇到一个瓶颈期。
无论你怎么写,你发现自己还是原地踏步。
在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当再次感觉自己的瓶颈后,我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再次飞跃。
这一次,我使用了“倍速思维”。
什么是倍速思维?倍速思维,就是你做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提速,再按比例放慢点,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的跃迁。
比如听音频,先用三倍速去听,接下来再用二倍速。这样做,会让你直接毫不费力的听懂二倍速。如果你先从二倍速开始听,那你只能听懂1.5倍速了。
再比如,阅读时,先提速,通常10个小时看完的一本书,提速到6个小时看完。再降速,提高到8小时看完。这个时候,你的阅读速度已经飞跃了,所以信息丢失和囫囵吞枣的现象,会大幅减少。
当我们先快起来以后,在单一的速度维度里,大脑会降低对其他事物的感知。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大脑会重新构建对相关事物的认知结构。然后,当你再慢下来后,你会发现新的认知结构,在放慢速度后,变得非常清晰,是让你游刃有余的“舒适区”。
前段时间,我就在用倍速思维,来打破我的瓶颈。
我会限制自己写一篇文章的时间,最快的时候3小时一篇6000字的文章。平时一般6000字要8个小时。
在倍速写作中,我根本没有时间和余力,去思考我的文章结构,内容之间的逻辑性,用词恰当与否,完全是凭着本能直觉在写。
在练习了四五篇倍速写作后,我整体的写文速度提高了小一倍,6000字的文章大部分时候4-5个小时可以完成。还有一个显著的进步是,放慢速度以后,我发现我的逻辑思维能力,遣词用句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也正是在使用倍速思维后,我写出了被300多个平台转载的文章,这是我目前又一次的成绩刷新。
作者简介:柳一一,富书,中信书院,有书智库等多平台签约作者,重度阅读者,年阅读200本+,愿我们一起破万卷,行万里,能经常听得见耳边“嗖嗖嗖”的声音,那是成长时的风声,简书、微博@柳一一步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