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花了20分钟,读了15页书。花了25分钟做输出分享。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摘录更多的知识。最近我读书的习惯都是一边读一边用笔和纸把重要的句子知识化现出来,然后再用讯飞输入法,把重点的内容录入笔记输出。今天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我也进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这也是以前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画线或者摘录下来。
然而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我们读书方法应该升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阅读加划线或者摘录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这是大脑不擅长的。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和旧经验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接下来读书我可能会看到新的内容,回想下以前的知识,有些什么相关说出来联系起来。
这一原理称之为记忆宫殿法。结合熟悉的场景去记忆。
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要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仅仅摘录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的启发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现在的作者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独往,他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维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第一是绿灯思维。很多人学习,包括我自己认为学不好是归附到自己的基因不好,学习能力不强,但其实不然。我们要相信一个渐进理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步的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但是当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有一种新的观点,冲突你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习惯性防御。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对于这个观点,我也要认真反思,对于别人对我的批评,我不应该马上反驳,而是思考他说出的原因。有哪些是正确的?
建立绿灯思维,可以减少习惯性法律的不利影响。相反,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会消极处理,准备防御,比如说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你根本不知道,这都是红灯思维,第一反应找理由反驳。
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是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们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如果领导能多考虑新观点的优点和用途,那么他就拥有了绿灯思维。
另外,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我和我的观点或者行为绑定在一起。我思考反思。别人批评你,是只是批评你的观点,不要错误的认为他是针对你。
要改变这一观点,就要培养第一层,低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的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或行为,不要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有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