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既是国家的大事,更是每个家庭的大事。
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到现代信息社会,几十年间的变迁翻天覆地,在这大变迁的滚滚洪流中,每个人都在打算和安排着自己的未来。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也都跨入了六十岁的门槛,养老的问题赫然地摆在了他们面前,有的父母还健在,为父母养老也成了沉甸甸的责任。
中国社会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时段,居家养老也是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养儿防老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传承,“三十亩地一头牛,老人娃娃热炕头”,这种传承了多少年的理想生活成了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老人就是一个家族中的凝聚者,将儿女们用血缘牢牢地拴在一起,牢不可破,从某种角度讲,正是有老人这种聚合力,才使得这个社会再乱也不会散,老人的幸福与否也成了检验一个家庭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工业和信息化,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突飞猛进,人类也走出了囚禁自己的土地和家园,穿棱在城市之间,奔波在故乡之外,老人们再也没有了孩儿们围着的天伦之乐,有的被孤独地留在家中,有的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在养小中给自己养老,只要还能动弹就为子女们创造着价值,安度晚年就是一种奢望,实在不得动弹了,儿女出钱,雇个保姆,那就是在维系着生活,延长着生命,而生命的尊严和乐趣几乎荡然无存。
在这个崇尚个人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时代,老人们也在寻找着自我,寻找着自已的幸福。儿女们也在帮助着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安排着晚年的幸福生活,国家和社会也支持鼓励着为老人营造幸福晚年,近几年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养老院,象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各地兴起,老人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乐园。
从去年始,我也一直忧郁着母亲的养老问题,她几乎和每个儿女都生活过,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也越来越表现出了孤独的苦恼,郁郁寡欢,我们想到过养老院,但都没有接受这种好像各方面都不体面的养老方式,看着一天天愁眉不展的老人,我终于和妹妹开车拉着老人走进了距县城不远的一家养老院。干净的院落,安静的环境,温暖的住处,宽敞的活动室,整洁的食堂……
据接待人员介绍,这里总共有五十多位老人,多是附近村镇的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有的是儿女忙没时间照顾,有的是老人不愿意独守忍受孤独,她介绍说,他们的养老院有专业护理人员,每人照顾四到五名老人,饭菜也天天变,还有麻将、电影放映室,政府也时常组织慰问,演节目给老人看,收费也不高……听着她的介绍,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我心里充满了温暖。
恰逢一家兄妹二人给养老院来送锦旗,在和这家人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母亲因行动不便,儿女也腾不出时间专门照顾才将老人送来的,来这儿的七八个月时间了,养老院对老人照顾的很好,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家人都非常感激。
我母亲也认识几个在这里养老的同乡,高兴地聊个没完,离开养老院时她来时的愁云尽散,不停地夸赞好。
我也放下了一颗忧郁了好长时间的心,能为老人找到了一个安度快乐晚年的地方心里由衷地高兴。
社会在进步,中国人也早已走出了那苦难的岁月,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不光有年轻的一代,更有越来越开化的老人们,你可以随便走到中国的大小城市,那怕是再小的广场,你随处可见喜笑颜开的老人们载歌载舞,养老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夕阳无限好,黄昏更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