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想
历史深处的忧虑2/2

历史深处的忧虑2/2

作者: Recycler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22:23 被阅读2次

    历史深处的忧虑2/2

    文:Recycler

    91/301.11230

    第四封信

    【他们也经历了从不宽容,草木皆兵,到更为宽容和放松,以及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再逐步加以调整的过程】实现自由的过程必须要经历如此。

    【呼吁言论自由的一般都是在某一阶段处于少数,不利地位的政党,团体和个人。他们总是相信,尽管自己当时处于劣势,声音微弱,但是真理在手,必须呐喊。尤其当他们的言论受到压制的时候,他们之中也许有一些人真心相信,如果他们有朝一日成为多数,他们会非常自然地推崇言论自由。他们在争取自己权益的时候,在宣扬自己的主义的时候,自由常常就是他们宣称的目标和大旗。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过无数先例,情况经常是相反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言论自由总是在事实上仅仅成为争取胜利的工具和手段,一旦获胜,就常常被有意无意或是无可奈何地弃之如敝履。】就像是一个弱者,在弱的时候,总是会哭穷,得到别人的帮助。一旦由弱变强,就开始压迫其他人,同情心、欺负人是人所拥有的。弱者的天赋就是示弱,怕马屁,等等。

    【言论自由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容中性”原则,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坚决地摈弃在言论自由的大门之外。只要让“真理”二字一不小心从门缝里溜进来,言论自由就完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呼吁和宣扬言论自由的人们是很容易上“真理”的当的。他们或是明确认为,或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觉得言论自由是走向“真理”的一条“阳光大道”,觉得言论自由只是让真理“越辩越明”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一旦走到自己感觉已经“真理到手”的这一步,言论自由被抛弃就成了十分顺理成章的事儿】【终有一日,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无法阻挡一个或数个权威在手的人物,或是一群所谓的“大多数”,出来把自己宣布为“真理”,而扼杀别人的言论自由】自由言论各所语言,没有正确答案,没有错误答案,都在认为自己拥有的是正确的答案。忽然有个人得到一个真理,吃饭管饿。即使那些吐纳的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吃饭就成了真理,再也没有说其他言论的了。真理也是真理,但是暂时的。不能代表永远,不能代表下一秒。也许将来不吃饭通过某种药剂也能管饿。若果有人说一个反真理的事,我们不是应该反对对方的反真理言论,而是要审视真理是否还有效。不管验证是真是假,都需要明白一个问题,真理随时都有可能在变,自己坚持的真理可能随时变假。不坚持认为真理就是真理,才是最真的真理。

    【禁止和批评反驳是两回事。对于各种言论不禁止,并不是说明没有人反对。】自由言论随便说,没人禁止,但是没有说不能反驳。任何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总是会有人支持。每位支持者都可以夸赞自己的观点多完美,没有一点瑕疵。都可以批评对方观点没有一点优点全是问题。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说,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舒心,可以编造任何理由,让自己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观点的最终目的还是需要人去实践,需要大量人去实践。这就牵扯一个问题,观点是否能吸引人。观点只是能欺骗自己的,这样的观点外人不会相信。座位旁观者更希望是建立在中立的位置接受各方面你的观点。各位说客说的好,能够打动心弦,那就相信某个观点。说的不好听,那就与之无缘。每个听众自然希望观点如果付之行动,能带来全面完美的结果,这种观点目前来说还没有看到。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积极还是保守,总是有利有弊。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选择积极或是保守。也甚至有人会左右转换。但这往往失去观念拥护者的信任。是积极还是保守,是个人还是集体,每个人总是会有所取舍的。

    【他们积极使用言论自由,使我们保持沉默的人更加不可原谅。因此,美国同胞们,行使你们的权力。这关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前途,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觉得言论自由无所谓,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争,反正自己平安无事。但是在言论自由的大环境下,任何观点都可以发表。那些信仰言论能影响观众的观点,明显的存在优势。那些信奉安居乐业不苟言语的人,只是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言语。那些刚刚成长的新人,思想还是处在波动期,很容易被天天传播的观点洗脑。在这种言论自由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要发生,哪怕是信奉不说话的人也要发生。让任何恐怖的观点都淹没在言论大潮中。让那些新人接受不同的观点,人的善恶两面进行思辨。就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如果思辨之后还是继续行恶。我们就该检讨一下,是善的观点传播不够,还是个人一直生活的恶的环境下。

    【要防止政府利用爆炸案,剥夺人民的权利】任何事都有正反面的结果。有些人享受正面的结果,不想接受反面的结果。一个是最想要的,一个是最不想要的。这是两难的问题。有些人会为了减少反面结果,因此有意的减少正面的结果。甚至有人为了不得到反面结果,正面结果也不去触碰。这就是不同的人的选择。有些人宁愿不要自由,希望收到管束,就是不能接受负面结果。有些人为了自由,宁愿接受负面结果。这是两个极端,比较容易掌握尺度。最难的就是限制一点自由,少一些负面。这个尺度很难掌控。

    【也同样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平衡,控制过严,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不利于打击犯罪,松一松,公民权利马上失去保障】【在最近美国民意调查的结果中看到,半数以上的美国人依然回答说,他们担心联邦政府侵犯他们的隐私权。犯罪有可能夺去一些人的生命,但是,只有在联邦政府的权力扩张失控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失去整个自由。】自由和管束的平衡一直在调整,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我有点闹不明白,有什么隐私怕见光呢?人都是一样的,小毛病都是一样的,即使比较独特,但是各有各的独特。见怪不怪。就这点小事,有什么值得担心被侵犯呢?难道说知道了,就会用另类的眼光看人,找工作的时候就会拒之门外。知道是一回事,说又是另一回事。

    【迄今为止,在安全与自由面前,美国人还是选择自由,还是选择继续支付代价以保留自由】自由是人的天性,安全也是人的天性,当这两种天性出现矛盾的时候,人们总是有所取舍。选择什么都有充足的理由。我们自然会选择一种舍去一些危险的自由换的最大的安全。也许是时间的问题,时间短,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的信仰,能够坚守信仰和文化成了在混乱人群中活下去的动力。自由大过安全。也许经过几千年的争斗,也许会领悟到一家人活着别什么都重要。什么信仰,什么自由,都不如安全重要,能活下去最重要,如果能给点自由和权利,更会欣喜若狂。试想两种动作,一种动物追求自由,一种动物追求安全。能在历史长河中活下来的都是追求安全的动物。追求自由虽说是天性,但是以安全为前提。可以这么说,安全是生物生命延续的保证。自由则是物种积累经验的过程。生物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的转换,曲折前进。

    第五封信

    【真正的历史进步往往始于妥协,如果互不妥协,可以使历史也随之一起僵持很多年】每个人坚守各自的信仰,若是想融合,就需要妥协,每个人放一点利益,达成平衡。出自真诚的谈判,可能双方放弃第二诉求,抓住第一基本诉求。有些谈判,故意抬高需求,即使降低要求也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我所坚持想要的真是对方坚持不给的,那只能僵持下去,直到时间冲淡了观念。其实哪有什么坚持哪有什么不该坚持。我们坚持的信仰真理,有了能生活,没有也能生活,我一贯的观点,别人能活自己的也能活。因为一些感情执念不能放弃自己的观点。一旦尝试没有了感情没有信仰的生活,就会发现,失去的总是暂时的,虽然回不去了。但是人适应的新的观点。无所谓的坚持看似没他不活,这世界没有什么都是一样的转动。时间会冲淡之前的感情,之前的坚持毫无意义。

    【同时各种社会力量本身也在达到一种制约和平衡的效果。】不同力量相互制约,难免有些小冲突,偶尔大冲突,但是相对来说是互相制衡的,谁也没比谁强大。如果有一个观点,人口众多欺压他人,以致其他观点都消失,按照自由的定义,也不能加以阻拦。如果政府加以阻拦,说明政府是希望存在一种小乱的局面,不希望被一种观点统一。大部分人们信奉一种观点,要么是这个观点确实很好,让人向往,要么是这个族群鼓励生育。为二种办法,才能造成观点一边倒的局面。有关部门需要控制吗?不控制就是一言堂,控制就是不自由。真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需要慎重对待出众的观点和人口政策。

    【当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在全民的监督之下,就不再有阴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可能发生的错误决策将会尽早地被纠正,这样的国家,它的安全才是有保证的】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的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明面的东西,一目了然,但是也不能否认有暗地的东西发生。如果不公开,问题会更多。公开不就是侵犯了隐私呢?有这么一个共识,私人的可以有隐私,公有的还是要公开。

    【新闻界在决定公众辩论所采取的形式时,是否也是“无禁区”的。】新闻是国家的喉舌,说什么很容易被民众信任。造核弹的技术要不要公开?造毒品的技术要不要公开?等等一切技术思想文化可能因为民众的恐慌。需要不需要给与公开的自由。有些观点并不事像核弹一样立马有效果。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才能出现问题。如何界定时效问题?自由的代价,问题太多。

    【我们只有在拥有活下去的自由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享受到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新闻自由等等。】在最初,给你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忽略了一点,一个的自由权利会不会影响其他人。直接的影响是反对的,那么间接的影响或是延时的影响如何判断呢?如果任何问题都归结为可能影响国家,那么所有的事都不能做了。一旦掌握了判断权,也就掌握了一个人的生死,或是影响了司法的公正。那些立法先贤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各种自由的先后顺序,如果是并列的关系,那是说明认为不会出现矛盾,当一个人的话语权和另一个人的生命权出现矛盾时,如何取舍呢?法官则是认为生命权最大。

    【美国人对于所有的立法和案例所涉及到的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问题所持有的认真态度,惊叹他们的持久的顽强和理性的思索。】任何法令的颁发,都要经得起人民的辩论。

    第六封信

    【真正能够对新闻自由构成威胁,真正有可能迫使新闻自由让步的,就是国家利益。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新闻自由和国家利益是互为代价的。】新闻自由是个人利益的体现,国家利益是集体利益的体现。如果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是重合的,那么皆大欢喜。如果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有一丝丝的不同,那就会产生矛盾。个人想要自由,但是集体为了集体中所有人们的安全为顾虑,不准许个人自由。毕竟有的人喜欢自由,但是有的人不喜欢自由而是喜欢集体。也许是大多数人喜欢集体,集体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在多数人的利益上,要求少数人不自由。如果喜欢集体只是少数人的诉求,集体若是还是以这些人的利益为目的,那么大部分就会对集体有意见。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保障,如果一个人若是为了自由任何保障都不需要,甚至还不畏惧死亡。集体就不能打着为人们安全的旗号。一味的坚持集体的利益,而不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只能说集体别有用心。强扭的瓜不甜,把志向不同的人强制的框在一个圈子里,结果只会让集体犯难。集体只是一个概念,可能涉及权利、土地、人口等诸多问题。让一个集体为了每个人的追求而舍去集体的利益,还真不舍得。也许把集体分开,人以群聚,集体和个人才能皆大欢喜。也许只有战争、生死、仇恨和贪婪才能把大部分志向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

    【它将依靠什么标准去做判断?它又靠什么人去做判断?】【你说,听谁的好呢?就象你我经历过的,是小裤脚管和尖头皮鞋该禁,还是喇叭裤和披肩发该禁呢?】有些东西可以明显的看出好坏,可以轻松的区分。但是有些东西是看不出好坏,或是不同人有不同的认知,或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谁也说不清。正如电影分级一说,什么样的算是标准。打几拳留几滴血算是暴力?露哪里算是色情?都无法准确的说出来。只能找十二个人作为评判标准,唯一的准则就是以自己的孩子为假象观众。由此做出判断。没有其他好办法。

    第七封信

    【美国人经常获得一句话是:改主意了。你想想看,在一个信息流量那么大的社会,每天人们都要接触那么多新的老的主张和观点,当然经常有人改主意才是正常的。美国人对于改主意是普遍接受的。接受自己改主意的状态,也容忍别人改主意的情况。但是在美国,你如果了解一下年轻人的普遍的捐款走向,也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思想趋势。在美国的年轻人中间,向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捐款的特别多。】个人的主意是结合多方面你的信息所作出的决定。以前信息传递较慢,或是信息较少,所做的主意很难改变。现在我们不断的接受信息,有真有假,有权威的有大众的。我们结合这些信息然后确定最终答案。这个答案并不是最终的,下一秒接受新信息,下一秒作出新的答案。我们不断的改变主意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是自己不变的追求。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大利益便是最终的答案。从慈善可知思想趋势,关心什么,便知未来重视什么。

    第八封信

    【恐怖主义者不仅有可能在美国自己的土地上培育出来,而且这些人不是带着各种问题的新移民,而只是普通的土生土长的右派激进主义者】坏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还可能内生的。

    【就是在这个成分复杂的世界里,永远会有一部分人滥用自由,整个社会也就不得不为这种滥用自由的情况承担后果。】自由只是工具,实现个人目标的工具,自由可以与任何理由搭配。理由或善或恶,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如果不给自由加设界限。自由变回成为恶的工具。

    【是否出现了某一个危险人物,有意识地利用政府在企图控制人民损害人民的利益呢?】权利不适于由全体人员投票产生,这种情况只是适用于未来,以全体素质胃基础。而现在谈全体,只会被带偏了跑道。此时由少数人控制权利则是最好的结果。自然希望少数人是圣贤,但是会被邪恶的人掌握。冠以各种真善美的名号,行邪恶之事。

    【他们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听一听各种不同的观点,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至于轻易就被人耍了】自己所认知的并不是世界的全像,也不是世界的真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执着,但不能否定所有的正确。

    第九封信

    【不仅他们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不断,平民之间也是土地争端纷起的。】畜牧时代抢夺的是食物,农业时代抢夺的是人口。当资源逐渐被发现,人口在增多。土地就成了争夺的目标。这种争夺将持续到未来。

    【那些新潮和前卫的民权运动者吗,他们的言行和这些他们想要帮助的人格格不入,前者往往只注意到自己助人为乐的一番好意,而根本没有想过,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是多么难以被对方的文化所接受,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会引起对方多大的反感和憎恶。对于后者来说,他们只是跑来毁坏这里传统的道德,信念,以及安宁生活的家伙。】文化是长期形成的,逐渐融入了个人的生活。带来新的文化,势必会改变生活。如果人们追求幸福,而现在的生活已经带来了幸福。后来的文化也许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幸福。但是人们还是愿意坚守之前的幸福。一些聪明人,总认为别人笨,执迷不悟。应该像自己一样立马聪明起来。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每个人都愿意活在舒适区,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美国政府公职人员的个人素质活品质是可能出现问题的】【这种偏差是被约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不可能泛滥成为一场大的灾难】【由于这个制度的运作而能够得到纠正,老百姓最终还是不怕找不到讲理的地方。】权力有种魔力,让人们为之疯狂。只能用铁一般的制度控制权力,让全体人们监督权力。

    【公民权利的保障,不是仅仅依靠权利法案的条文,它还必须依靠健全独立的司法制度,健康的社会机制,良好觉悟的社会和民众团体。】这里把公民权利的保障,归结为四类准则的综合体现,缺一不可。

    第十封信

    【比如说,宣称自己是伸张正义,而暗示辩护律师是为罪犯开脱等等,都是违反了“公平游戏”的原则,是严重犯规的行为】因为道德规范而划分好坏,则有失公平。

    【权利法案的核心就是防止美国政府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核心即为最终目的,一个国家基础是人民,政府只是服务部门,人民有权利选择人民的发展方向。有时候人民的所向与政府的所向是不同的,因为考虑的将来不同,也许五年十年,也许是一天之差。就有不同的答案。也许会后悔,也许会走向灭亡,这是人们自己的选择。只是大部分人的选择,还是一部分人走向相反的方向,还有一部分人无动于衷。林子大了什么鸟就有,如果按照大部分人的意愿作为,会走向很极端。如果按照各自意愿分开作为,不会大好,也不会全部毁灭。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岂不是鼓励警察违反宪法。】如果不按照正规程序,只注重结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执法者会利用权力诬陷人民。对于权力服务部门还是要走程序,程序是公认的公正。以此得到的证据才能被人们所信服。

    【美国人只认宪法,因为宪法是整体人民的自由保障。他们已经习惯于为此支付代价】宪法限制了警察的规范,保护人民群众。再取证的时候,警察可以根据个人感情有选择的采用是否合法取证。合理利用规则,合理袒护罪犯。

    第十一封信

    【这个复杂的案件就是让所有的人面对一个困难的事实,看一看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是不是仍然起作用,从理论所设计出来的司法制度是否起作用。】制度并不是信口开河随便说说而已,而是要经过各种假设,要能应对各种假设的情况,更甚至要能应对两三种或是更多假设复合而成的情况。多思辨,才能获得完美的制度。

    【只是再进一步细究,在多元文化和时代大变迁之中,确有“耻”和“非耻”界限不清的情况】任何界限只要没有定量的描述, 都不容易分辨。

    第十二封

    【但是实际上,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压在这个角色头上,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还有可能使这个职业产生畸变。所以说,直接地寻求和追求社会正义,本来就根本不是一个律师的职责。】律师的职责只是解读法律条文,而不能因为正义与否,感情因素干涉司法公正。更不能有意的劝告。

    【当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必要的时候,都能够通过这样的法律服务充分享有了公民权利,真正的社会正义就已经得到体现了。】正义并不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善恶,而是要维护制度的公正。

    第十三封

    【我先问他们,你觉得辛普森有罪吗?他们中的大多数回答说,他们认为辛普森有罪,然后我再问他们,如果你是陪审员,你会判他罪名成立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答得有点犹豫,有些人则非常坚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回答说:不会!】理性和情感是两回事。情感是靠99%的事实建立起来的情绪。理性则是1%的否定一切。

    【每个历史阶段,由于“人”的不同,理解和实行的情况也就不同。但是,从它整个的实行历史来看,是在不断趋进于它的立法本意,这也是美国社会本身在进步的表现】只要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至于表现形式,都可以理解。如果这句话是真理。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个民族永久存在。既然是永久,就需要没有敌手。要么都是和平的,谁也不欺负谁,要么自己是强大的,可以去招惹别人,也可以不去招惹别人。如果是弱小的民族如何永久呢?有些人认为死磕,让对方认为不好欺负。有些人认为甘愿为奴,留下生存机会。这是两种思路,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前一个是革命党,后一个是投降派,是否能理解其做法呢?

    【一个国家的法律是针对它的整体人民的,只有当它对所有的人是公正的时候,任何一个“个人”才有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拥有安全感。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纵容对一部分大家认为是“坏人”的人草率处理,表面上看起来有可能是维护了“好人”的利益,但是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隐含了对每一个人的公民权利的威胁。在一定的气候下,无视公民权,践踏公民权的“细菌”,就会以人们意料不到的速度突然迅速生长,危及每一个“个人”,“好人”“坏人”通通无法幸免】公正,和好坏没有任何关系。这属于两个分类。就算一个坏人杀人无数,但是在某一次被诬陷判刑,这也不是公正。公正是对某一次的行为的判定,是需要人证物证。是有标准的。而好坏的断定,是需要时间是需要人为的感情判断,不是百分百的事实。很多人都转不过这弯。

    【,就是不以社会安全为借口,非法剥夺一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牺牲任何一个“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家庭幸福,以此作为换取社会利益的代价,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不被美国的宪法精神所承认的。它不承认任何一种社会要求可以高于一个公民对于自由幸福和合法权利的要求】

    【记得我很久以前读到过一个笑话,说是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谈什么是最幸福的时刻。那些来自英,法,美的人谈的幸福时刻,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使我至今不忘的是一个来自斯大林肃反时期的苏联人。他说,当你早晨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说,“伊凡.伊凡诺维奇,你被捕了”,你却能对他说,“对不起,伊凡.伊凡诺维奇住在隔壁”,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刻”。当政府的权利没有任何限制,以至于膨胀到了百姓都要把这样的时刻当作“幸福时刻”的时候,也许街上盗贼是很少的,犯罪率是很低的,社会是“安定的”,法律是绝对不保护坏人的,但是这样的法律也同样是不保护好人的】

    【所有的“法制”都会有“人制”的困惑】任何人为的事情都有人为的感情在内,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你一定记得前面的那些信里,每当我在一个方面回答了你的的问题,介绍了美国人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我就要同时告诉你,他们为此支付了什么样的代价。让你对这些代价有清楚的了解,是我写这些信的真正出发点。我们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时代,都看到过这样的情况,总有一些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向那些对于各种需求饥肠碌碌的民众,描绘不同食谱的美味午餐。于是这些人有了众多的追随者,甚至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时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往往会不幸地冒出来。一种情况是,这是一份虚假的许诺,人们被土豆加牛肉的食谱所吸引,得到的午餐却是树皮加草根,令人大失所望。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这是一份真实的午餐,可是,当人们被引到餐桌前,才发现一个早该想到的简单真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还未享受到,已经先被昂贵的代价所吓倒,不知那个当初引他们走向餐桌的家伙是有意还是还是无意,他竟然从来没有提起过这样的代价。这是不公平的】

    【他们为这块土地选择了这样的原则,就必须为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支付代价。有时候,这个代价是指金钱,有时候,这个代价,甚至是生命】任何决策都有代价,都有可能牺牲生命。也就是选择一种自己认可的死的方式,然后执着于这件事。

    【明确了代价之后,仍然选择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最高目标,这是需要勇气的。而且,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必须是有能力支付代价才能得到的】为了想要的总要付出代价。

    第十四封

    【人们担心,在这种时候,举行这样的活动,是否会煽起更大的种族情绪,甚至有人趁机挑起黑人对其他种族的仇恨,担心这么多黑人聚在一起,举行以"种族"为主题的集会,是否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发生一些类似骚乱的事情,更担心万一发生骚乱,万一再和警察之类的发生冲突,又要引起什么社会动荡】为什么不担心黑人闹独立那?随便找一个州,然后闹独立。毕竟在美国几百年了。我想,也许是没有故土的概念。那么多久才会有故土的概念。如果黑人在纽约带上两千年,而又和白人格格不入,且占有绝大多数,会不会要求独立呢?哪有什么故土,追本溯源,我们都是猴子,只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感情,这便成了故土。所谓的独立,也只是想封闭自己,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与不同思想的人相处。从舒适性上, 这样很舒适,每个人都愿意宅在家里自己过,要是能自给自足,就不愿意出门和人打交道。有些人的文化,认为每个人应该走出家门,融合在一起,互相包容对方的缺点,互相获得对方的优点。整体在进步,整体在矛盾。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如果有人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进步,那又该如何呢?最终,忍受矛盾,或是调节矛盾的,得到了科技

    经济能力。那些闭门的,相对没矛盾,能力和经济稍差一点。如果这样也可以。就怕,那些先发达的人并不知足,而是要进入别人家里,让对方走出去与大家融合,或是进门打劫。看似是文明,都是文明的野蛮人,强行改变对方的文化。如果这是常态,每个人都会借助融合的机会发展自己。最终领先他人,然后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相当于曲线求幸福。

    【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象集会自由这样的基本权利,在平静的年代和社会安定的时期,是容易做到的。可是,在社会产生危机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就显得困难得多。但是,恰恰是这个时候,更应该让人民有集会和把话说出来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表达一种和当时正统的观点不同的意见。】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关键时刻,出现矛盾,到底是那个更重要呢?

    【美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思想,艺术,观念,精神面貌的各各方面,无一不受到这场变革的影响。如果当时美国政府采取强制封杀的政策,将不会阻止这场社会变革,而只会使矛盾激化。所幸的是,在美国宪法精神之下,这一变化基本上以和平的手段完成了。】

    【一个不敢反思反省,不敢正视自己弱点的种族,是不会真正健康强健起来,也不会真正受到尊重的。】

    【现代黑人女诗人玛雅.安吉鲁给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人是不是需要解放自己?人是不是需要解放别人?人能不能够不解放别人只解放自己?人能不能不解放自己只解放别人?】

    第十五封

    【他们特别注重个人意愿,个人生活和个人幸福,因此个人奋斗也就随之而天经地义,因为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整个社会,从法律到人们的习惯,都高度尊重个人的生命,个人的幸福,个人的意愿和个人的意志,都把个人意志的自由和个人的奋斗看作是高于一切的。】

    【我们中国人是把社会的繁荣置于个人牺牲,天下为公的前提下的。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人人自私自利,何来社会公德?若无社会公德,哪有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美国人却是把社会的繁荣置于个人自由和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他们觉得,如果没有个人意志的自由和个人生活的幸福,谁来奋斗?若无大多数人的奋斗,何来社会的繁荣?】

    【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尊重个人生命,个人生活,个人意愿,个人意志,处处强调个人奋斗的社会,它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尊重和宽容,而不是冷酷的争夺。】

    【尊重个人生命,个人生活,个人意愿,个人意志,具体来说,要别人尊重自已,同时自己也首先要绝对尊重别人】

    【尊重个人和社会公德,这种极其深厚,极其悠久,极其普遍的社会意识产生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人都要遵守公平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犯规”是最要不得,最不可原谅的。】

    后记:

    2001年,因为911事件,美国也颁布了反恐法。虽然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家,吸引来世界前来的追寻自由的人们。但是忽略了一点,自由可以伪装,到了这片自由之地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例如以自由之名加入美国,然后以宗教之名破坏美国。论自由,美国准许自己的民众自由,可以损坏国家的利益。但是一旦自由损坏了其他个人的利益,就已经是恐怖事件。为了防止人们破坏其他人的自由,反恐法因此而来。反恐法意在提前预知恐怖事件,减免恐怖事件的危害。首要做的就是监控和批捕。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环境下生活工作,往往会感到不自由。这就是自由博弈的结果。个人自由和国家利益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是相互对立。如果是对立的话,应该不应该为了国家而限制人们的自由呢?或是为了个人自由而破坏国家的基础呢?有些人认为,国家是一个人民的集合体,是一种权力威严的象征。只有人民各自努力,才能把国家打造成强大的品牌。有了这个品牌,就不会被其他国家轻易欺负。有的时候,这个品牌只是一个虚名,依然能得到震慑的效果。这些人认为,只要国家看起来强大,牺牲个别人的利益,就可以保证绝大数人的利益。这是典型的为了多数牺牲少数的决策。今天为了某个目的牺牲一些人,明天为了另一个目的再牺牲一些人。剩下的只是与国家完全一致思维的人。就是算是有年轻人反骨,也会被排除在外。上下齐心,才能屹立不倒。还有一些人,认为有没有国无所谓,个人能力充足,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获得生存和幸福。这些人只管自己,不去管别人,更不会管国家。这两种人将会发展成两种极端,一种单一强大统一思想,个人应该是被同一文化宣导,也算是幸福中。另一种多样薄弱思想各异。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也算是幸福。都很幸福,说不上谁对谁错。如果前者有暴力倾向,那么会很占优势,毕竟有人数优势。如果要消除彼此的弊端。可以融合成一种小国小民的制度。每个人根据思想文化兴趣的不同融合在一起,既有力量,又没矛盾,还能保持世界的多样性。这也许是另一种贪心的幸福,因为想要的太多。

    ~~~~~~太长不看~~~~~~~~~

    简版:忍耐是智慧,复仇是天性。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深处的忧虑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hc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