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高三零班,和1%的同学一起终身学习互联网
精彩内容
A first principle is a basic, foundational, self-evident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that cannot be deducedfrom any other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第一性原理是元认知,就像数学中的公理,物理学中的从头计算。只要前提正确,那么结论一定正确。
ToB产品的第一性原理建立在如下两个基石模型之上:「递弱代偿原理」和「资源稀缺性假设」
「递弱代偿」 原理由王东岳先生提出。站在大尺度,拉长视角观察这个世界,一个物种的存在度随时间递减。为了弥补存在度的缺失,物种需要演化出更复杂的能力,才能生存下来。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总产值成倍增长,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相同的时间,产值的大幅提升,背后的原因是效率的提升。且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存在度的下降,效率的提升需要不断升级。
「资源稀缺性假设」 来自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面对选择问题。企业的资源分配和分工协作更是如此。
比如,如何统筹有限的生产资料进行工作和生产?ERP系统应运而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管理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源?CRM系统随之催生。
即,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完成更多的产出。这一切的背后,依然是追求效率的提升。
因此,以「递弱代偿原理」和「资源稀缺性假设」为基石,可以得出ToB产品的第一性原理:提升效率。
如何提升效率?
那么,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实现效率的提升呢?有三个方法论:用户视角,逆向思维,全盘考虑。
「用户视角」
ToB产品服务于企业级用户,这就要求ToB产品经理,不仅要熟知自己产品的亮点和功能,还要熟悉客户的行业流程和业务场景。不然无法以真实用户的视角评估客户需求,审视产品的功能设计。
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有挑战的。因为不同于ToC产品,ToC的PM可以24小时使用产品,挖掘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自己使用过程的痛点往往可以覆盖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ToB产品则不同,即使用户体验完美无缺,界面跳转自然流畅,若无法满足客户的协作流程,无法呈现客户想要的业务数据,无法帮助客户解决真正的问题,那无异于闭门造车。
「逆向思维」
「用户视角」强调从正面加强效率,「逆向思维」强调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流程?有没有哪一个环节是多余的?
「全盘考虑」
企业客户选择购买你的产品,往往是理性决策的过程。会有很多干系人参与,包括使用方,评估方,购买方等等。
购买前,需要加速拍板人的决策效率,产品功能即竞争优势。企业招投标比拼的硬实力是产品功能,招标文件中列出的功能满足的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里少并不是多,少并不是优,多做功能才有可能拿下客户的订单。
购买后,需要关注用户留存与客户续约。一般情况,客户既然选择了你的产品,说明对你的产品是有信任的。只要不出意外,这层信任感是可以维持的,客户并不愿意冒着风险去使用别的产品。因为要替换别的产品,就要面对重新评估,重新谈判,重新决策,重新使用的过程,这些都是企业的成本。
ToC产品无法依靠有限的几个用户活下来,但是ToB产品却能够依赖几家核心客户活下来。产品设计中需要搜集并识别用户的行为特征与行业特征,将其产品化并落实到迭代计划。因为细节上的效率提升,是需要数据支撑才能做到的。比如,因为用户的某个频繁操作,提示用户是否创建浏览器标签。再如,识别客户的行业特征,为其创建带有行业属性的模板。
行文至此,总结一下:
ToB产品的第一性原理为:提升效率。
基石模型为:递弱代偿原理和资源稀缺性假设。
方法论为:用户视角,逆向思维,全盘考虑。
http://www.woshipm.com/pmd/822905.html
如果你也想每天学点儿互联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三零班”
加入学习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