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朱子详论何为絜矩之道(上)

朱子详论何为絜矩之道(上)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26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64:第九章论齐家治国之道,是从孝悌慈爱展开论述的,本章论治国平天下之道,又从孝悌慈爱出发,为什么?

朱夫子答: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人道最主要的部分,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由齐家到治国,由治国到平天下,只是大小的不同,但治理之道都不过如此。

第九章论齐家治国之道,从自己推及他人,讲的是教化之道,本章再次加以重申,可见人心都是一样的,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君子不仅仅要教化他人,还得在如何与民相处上下功夫。

虽然人心都是一样,但是贵贱的地位不同,贤愚的禀赋有差异,如果上面的君子不能真正弄懂并切实践行来加以倡导,则下面的百姓虽然具备此心,却不能被感发而行动起来。

即使倡道孝悌慈爱而百姓响应,但是如果不能了解民意,在与民相处的过程中偏离了正道,则百姓的响应可能不能彻底,或有不能齐心协力之叹。

所以,君子既然懂得人心都是一样的,就要行推己及人之絜矩之道,然后才能正确地与民相处,真正地激发百姓内心的善端。

问题65:夫子为什么把“絜”字训为“度”?

朱夫子答:

当庄子说“絜之百围”、贾谊说“度长絜大”时,“絜”都是“度”的意思。以前诸儒都不能仔细斟酌,硬把它训为“挈”,真是不知所云。

直到先父的友人太史范冲力排众议,将“絜”字训为“度”,这句话才解释得通了。絜,度量;矩,使方正。

(乐德乐按:范家三代范镇、范祖禹、范冲都是北宋著名学者,负责修史,时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从年龄上看,只有范冲与朱松是同时代人。)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便知人家所厌恶的不会和自己不同,因而不敢把自己所厌恶的事情强加给他人,以此标准与人相处,则上下四方、物我之间,各得其所,人与人之间不相互侵越,各走中道。

就像校量土地,使其长短宽窄都平均如一,整齐方正,没有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的情况,这就叫做“絜矩”。

治理国家天下,如果出发点和举措都能坚持这个原则,则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万民都遵循孝悌慈爱而不违背,都能诚意正心,则不会有离心离德之叹,那天下还会不太平吗?

然而,君子此心不是从外面强加进来的。物格知至,才能懂得万民的意志,万民之心其实就是一人之心。做到意诚心正,克服一己之私,一己之心才能成为天下人之心。若存一己之私,则一毫之隔如同千里。即使希望絜矩,也会遇到障碍而不能相通。

就像赵由任郡守的时候,便轻慢郡尉,而任郡尉的时候又陵辱郡守,还有王肃当权的时候喜欢别人说自己好话,推其缘由,都是心存私心的缘故,发展下去,难道就不会做出桀纣盗跖之事?

相关文章

  • 絜矩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jié]矩之道也。所恶于...

  • 絜矩之道

    早上安姐泪眼汪汪的跟我投诉:奶奶又说她不扎辫,像个癫子。安姐头发剪很短,其实不扎辫更好看。老一辈总觉得头发要梳的一...

  • 國學漢字

    【國學漢字】 【词语】絜矩之道 【读音】xié jǔ zhī dào 【释义】絜,度量;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

  • 《大学》絜矩之道【19】

    絜矩之道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价值观,和“恕道”一样重要。 絜矩之道,就是规范,就是示范,就是你要别人怎么做。恕道是“推...

  • 身六如而使三昧

    儒家处己之道为中庸,待人之道为絜矩。中庸即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所愿于我...

  • 2017-09-13

    《大学》的絜矩之道。絜矩,本义是度量和规矩。儒家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是做人、处人。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做定了人...

  • 《大学》(十二)絜矩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

  • 《大学》选摘

    《大学》选摘:1、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

  • 【宽恕系列】之积极的宽恕之道及宽恕内容

    上面说“宽恕”系列,谈消极的“宽恕之道”。 今天谈积极的“宽恕之道”。 积极的宽恕之道又叫絜矩之道,它也是以己之心...

  •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所恶于上”是良知,“毋以使下”即是致知。 这是阳明先生在讲《大学》里的絜矩之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子详论何为絜矩之道(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sm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