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有斋育儿宝典一代大作家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尹建莉)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尹建莉)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06:03 被阅读117次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我非常喜欢一位家长讲给我的这件事,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故事。

她的孩子大约三到四岁,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有梳齿,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孩子经常是一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拿糖给他,而且经常在吃完当天限额的两块后,觉得不够,缠磨着妈妈想得到更多。家长坚持原则,一块都不多给,并把糖筒放到高处,不让孩子够着。

  可是有一天,家长发现了问题。糖桐里的糖急速减少,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糖筒前多了一个凳子,糖筒也挪了位,心里就明白了。这个小家伙,尽管聪明,但“做贼”的智商还处在大猩猩的水平上---在搬了凳子爬上柜子偷偷拿糖后,不懂得消灭证据。这个发现让家人大吃一惊。本意是要孩子少吃糖,学会自我控制。可这样看来,孩子不但没少吃糖,还多吃了,自控力不仅没有发展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这位家长没有马上去批评孩子,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认识到自己必须得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了,于是跟孩子谈了一次话。她没有揭穿孩子偷糖这个事,而是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说,你这么爱吃糖,可妈妈每天总是忘记主动拿糖给你吃,宝宝就得天天追着妈妈要糖,这样不好。以后这样吧,宝宝自己管糖筒,想什么时间吃糖,就自己去拿,好不好?孩子一听,当然高兴,说好。

妈妈又对孩子说,糖筒你自己管着,不过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多吃糖的坏处已经给你讲过,所以你还是每天吃两块,好吗?孩子说好。于是妈妈信任地把糖筒交给孩子,孩子既兴奋又吃惊,这可是妈妈以前摸都不敢让他摸的东西啊!

妈妈打开糖筒看看说,糖不太多了,我们一起数一下还有多少块,还能吃几天。和孩子一起数了,还有20块糖。妈妈说,这些糖还够你吃10天,到时候妈妈就买新的回来。然后放心地把糖筒交给孩子。过了几天,妈妈悄悄去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这个案例让你们看到,家长只是改变一下方法,就达到好几种教育效果。第一控制了孩子的吃糖数量,第二发展了孩子的自控力,第三防止了孩子撒谎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表面看来,不过是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背后却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就像一勺糖放进一杯纯净的清水中必然会使水变甜一样----家长前后两种做法,有本质差异,使教育和反教育的区别,那么孩子在这件事上就会前后判若两人。

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堤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家长把管理糖筒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件,却是一项教育大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也许有人会说,糖筒这个例子,家长的办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她的孩子比较乖,懂得配合。如果是我家的孩子,把糖筒给他,让他自己管,一天就能把20块糖吃完---这种情况我相信是有的,同时我也相信,一个小孩子,如果他不信守自己的诺言,如此没有自尊,一定事出有因。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天性都是好的,自尊是与生俱来的。自尊感匮乏的孩子,不是天生缺少自尊心,而是他自尊心已在前面的生活中被严重磨损了,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就是损坏的外因。

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位家长会承认自己不尊重孩子,即使在教育问题上做的非常糟糕的家长,他的理念上也认同尊重孩子,并且认为自己是尊重孩子的。只不过,他们的行为和理念发生了背离。

其理念和行为的背离,源于两方面意识的匮乏:第一缺少“尊重” 的心理基础,即信任;第二是没找到实现“尊重”的路径,不知道能带他走上这条途径的,是一块意想不到的路径:自由。

自由---在教育上,这个词的重要性无可取代;但在生活中,最容易丢失的,也是这个词!卢梭曾为此叹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尤其在当下的中国,由于我们多年来热衷于将纪律,讲严格,所以“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词。尤其是在教育上,人们错把控制当成教育,却不知每一种控制,都是一条或粗或细的绳索,天天往孩子身上缠绕,导致孩子心理功能失调。被捆绑的孩子,他们最终变得心理失序,懦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刻板狭隘,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症状。

有位家长给我写信,说自己以前是个“穿西装的野人”,对孩子管的太严厉,看了我的书后,感到后悔。可她现在有一个着急的问题,不知该怎么办。她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尿急了居然不敢跟老师说,尿了几次裤子。老师和妈妈跟她说了好几次,告诉她尿急了可以自己去卫生间,不必跟老师说,孩子才敢去卫生间。可是,去了卫生间后,居然不懂得自己回来,一定要老师喊才会回来,否则一直在卫生间待着。从录像看,她一天都难得笑几次,没人找她就呆呆地坐着。家长不明白孩子这是怎么了?

这位家长自己在信中其实已经把原因说明白了,她一直对孩子管的太严,严厉教育像一把刀子,肯定会让孩子受伤。家长可以在一夜之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扔下刀子,但孩子身上的伤不会在一夜之间痊愈,它需要时间,而且有可能落下疤痕。

  儿童成长中的每件小事,几乎都可以在自由或不自由的感受中,成为或好或坏的教育事件。持续性的错误教育总是有代价的,没有哪种一再发生的过失会不留下痕迹。

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会不会养成他不听话,不守规则的坏毛病?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事实是,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是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产生了“心理抗体”。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

  有位家长把他给儿子订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发给我,请我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他说儿子正在读初三,不好好学习,每天的时间安排得乱七八糟的。父母曾经为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最后基本泡汤了。、而这次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是他和儿子商量着做的,孩子也要保证说要按计划做事,实际上却是一天都没认真执行。

  孤立地看这位家长发来的及计划表,确实合理。学习,练琴、运动、上网等等,内容丰富,时间精确,松紧有秩。但再完美的计划都需要孩子自己来执行,如果一直以来,孩子“完美计划”都由家长所定,并在家长的督促夏执行计划,那么他就不可能生长出真正的计划能力和执行力,他内心生长最多的是服从和逆反,以及无力感。所以,如果家长只在计划的完美与否上打转转,不给孩子自由决断的机会,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那么完美计划将永远是一纸空文。

自然科学的发现很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承,确立的东西一般不会遭受反驳。但社会科学常识却时时需要回到原点,经由每个时代,每个个体去重新认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外先哲把“自由”奉为王冠上的珠宝,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中,它经常是个陌生词。

  在我女儿圆圆四五岁时,我给她讲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并且用塑料袋,气球和玻璃杯等做实验,让她知道有“空气”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重要东西包围着她,这让她感觉空气非常神奇。有一天她双手做环抱状,舔着肚子问奶奶:“奶奶,你看我抱着什么?”奶奶猜测西瓜、脸盆、篮球等,都不是,最后她告诉奶奶,抱着空气---空气是无形的,不可或缺的,自由也是---就像圆圆的奶奶想不到这个答案一样,有太多的人在思考教育时,从来想不到“自由”。所以很多人在分析一些问题时,动不动就社会,政策,学校,家庭,个体,等等,表面看头头世道,既宏大又全面,却都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事实上,“自由”就在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细节中,这个宏大的命题,需要我们从点滴去实现。

有位家长写信向我咨询,说他的两岁的孩子想玩电视遥控器,家长不给她玩,因为她总把遥控器扔鱼缸里,问我怎么办,难道这也可以给孩子自由吗?

家长虽然只是孤立地陈述孩子的“恶行”,但可以推测这背后一定另有情节。应该是孩子最初想玩遥控器,家长不让玩,耐不住孩子哭闹,才不情愿地给她了;也有可能本来家长是允许孩子玩的,但每想到某一天孩子拿着遥控器时忽然心生“创意”,就把它扔进了鱼缸,引得家长严厉责骂孩子,并且再不许她动遥控器,待孩子又想玩时,家长就限制,然后又最终敌不过孩子的哭闹,又无可奈何地给了。总之,家长和孩子之间,肯定因为玩与不玩遥控器一个拉锯战,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刺激起来了,否则孩子不会对一个遥控器有那样长久而浓厚的兴趣。

我的建议是,先满足孩子,不再在这件事上和孩子纠缠,让她去扔,不但不批评,还和她一起玩这个游戏,一直玩到她腻歪。一个遥控器没多少钱,旧的被水侵坏了,再买个新的,哪怕十个八个的,也没多少钱,全当教育投资。况且孩子根本不可能有兴趣去破坏十个八个,应该是玩坏两三个,她就没兴趣了。

  我女儿圆圆小时候几乎玩遍了所有遇到的东西,她刚懂点事就非常有“创意”:把自己的小尿盆戴到头上,说是帽子;把爸爸的绘图尺当剑,到处乱砍,把盘里油腻腻的鱼尾巴抓起来贴到脸上,说她长胡子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一岁半时,突然把一碗正用手抓着吃的面条端起来扣头上,汤汤水水流了一身,面条从头顶耷拉下来,她兴奋地指着脑门上的面条说“头发!”。。。。。。可想而知她给我带来多少麻烦,当然我们有时也很烦,她的“创意”不知我和她爸爸增加了多少家务活,但我们基本上都能正面看待这些事情,从不跟孩子发脾气。

  对于不能给她玩的刀和打火机等,我也不会简单生硬地拒绝,而是拿着刀去切肉给她看,告诉她刀能把手指割破了,只有等她长大了,才能用刀,还用打火机点燃报纸和布条给她看,告诉她,如果玩火,有可能会把家里的东西点燃,我们的整个房子都会变成盆子里灰烬的那个样子了,她可爱的布娃娃也会变成那样,所以也不能玩火。因为我们平时很少限制她,所以她非常听话,对于不让动的刀,火,电源插座等躲得远远的。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除了刀具,打火机等个别危险物品,其他东西几乎都都可以让孩子去接触。重要的是家长多费些精力,看护好孩子。只是制定规则,简单地限制孩子,表面看很用心,事实上这样虽然最简单,却是教育懒惰行为。谁不知道在一个弱小者面前发号时令最容易?

  有位家长说她的2岁的女儿很不听话,不让动什么偏要动。比如她家阳台上放着一根用来挑动晾晒在高处衣服的”Y“形长杆,”孩子偶然看到这个东西,很感兴趣。家长担心那个分叉的头会扎着孩子,就不让她玩。可孩子总是不听话,为此大哭不已,而且总是想偷偷留到阳台上玩那个杆子。

其实,家长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根杆子伤害孩子的可能性很小,况且孩子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在旁边看护好了,完全可以把这杆子交给孩子,让她玩个痛快。家长应该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但这不应该成为限制孩子自由活动的理由。确实,对于幼小孩子来说,很多东西都有潜在的危险,如筷子,汤勺,铅笔,塑料袋等,保护孩子安全最好的办法,不是限制他接触这些东西,而是需要家长尽到引导和监护责任,告诉孩子如何安全地玩,并在旁边看管好孩子。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玩筷子,我妈妈并不拒绝,但她告诉我不可以把筷子头含在嘴里走路,那样很危险。她把筷子横过来让我咬住中间,说这是“小鸟含柴”,她还逗我高兴,让我每次玩筷子都记得小鸟含柴。我的母亲没学过教育心理学,却有很多这样的办法,她凭借一个母亲的爱心,让她的孩子快乐而安全地成长。

如果认识不到自由的价值,思维就会表现的懒惰,方法就会简单到只是严加控制,一种控制行不通,仅仅是换一种控制方式。看到一位网友留言,他说,考察三年发现,自由是需要花钱的。当地幼儿园,凡讲纪律的每月2000元,凡讲自由的每月4000元—这宛如一个笑话,“自由”竟是要花大价钱买的。一种理念,当人们意识到它的价值,常常是愿意为此买单的。而办学者如果意识到给孩子“自由”是件多么重要的事,那么思维就自然会活跃起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产生无穷无尽的方法。孩子和孩子虽然不一样,但教育的法则却是一样的。卢梭说过,只要把自由的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给孩子自由确实比管束更难,但理解透了,其实就会变得简单。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决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塔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相关文章

  •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尹建莉)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

  • 让孩子完全自由的前提是引导孩子学会思考

    今天读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尹建莉老师一直提倡,给孩子自由,她说:每个人都要走过属于自己...

  •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这几天在看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尹建莉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记得1...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最近这个周读完了尹建莉的这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是尹建莉的第三本书。 ...

  • 自律的规划,源于内心的自由

    尹建莉老师育儿理念中,“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直深深的影响和启迪着我。 一个时刻被管控的人,内心是压制的...

  • 发展一个终身爱好-“阅读”

    昨晚睡不着,读了尹建莉老师的书《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起来真是欲罢不能,建议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准备要小孩的人士都来看...

  • 走自己的路

    20170210闻鸡起笔:寒假里在看尹建莉的书《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满脑子都是爱、、自由、平等、尊重这些词汇。当第...

  • 我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一直记得尹建莉老师的那本《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是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吗? 还是,我所谓的自由里,不纯净,有恐惧,...

  •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 雨夜看着发烧的娃~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爱与自由是我一直想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然而...

  •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线上给学生批改作业,看到峰峰的作业每次都写得模糊不清,这与他之前在学校里上课写的作业大相径庭,我担心孩子这样下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尹建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t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