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新生命的诞生,初为父母时的幸福和满足,生活都将为这个孩子的到来而改变。
抑或因为心中无尽的爱,随之而来的喜悦里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无奈和慌乱。
育儿之路是修行,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在父母手心里慢慢延伸。
育儿路上,我们挥洒着汗水与泪水,跌跌撞撞地砥砺前行。
对孩子我们有无数美好的愿望和期待,最终只为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期精选10篇文章:有生活达人石头聊家庭教育的《 30-千方百计留住孩子的童心 》、简书签约作者梅拾璎 的《“孩子,要跟比自己优秀的人玩儿” 》、喜欢钻研学习的静定如常的《胆小的孩子,很大程度是父母造成的》、擅长亲子教育的倾叶轩 的《 “丧偶式育儿”,妈妈们的噩梦 》、榴莲姐和小榴莲 的《请珍惜孩子给父母一生只一次的“驯化”机会 》、心理优秀作者Jk不二子的《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心理咨询师窈小窈 的《没有成就感的孩子,才最爱无理取闹》、关注育儿成长的莞尔笑笑 的《童言无忌,爸妈请“听话”》、静定如常的《儿子,妈妈支持你打回去》、日更达人漂亮的花 的《用以终为始思维来养育孩子 》。
本期优秀文章选编:
作者:石头聊家庭教育
精选摘录:当孩子对水感兴趣的时候,也许正是让他认识水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很喜欢汽车的时候,也许正是学习汽车结构的好机会。
当孩子爱上小动物的时候,也许正是探索动物世界的好时候。
当孩子喜欢大自然的时候,也许正是认识身边植物的好时机。
这些都是可以被利用起来的最佳时间点,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留意过孩子的这些变化并且加以引导,让好奇心永葆青春。
毫无疑问,永葆青春的好奇心是一个人持续成长的最大动力。
推荐语:一个孩子再聪明,没有好奇心的驱使,也无法取得成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聪明却成绩总是很差的原因,因为聪明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学好是另一回事儿,中间差着好多个好奇心。作者强调了好奇心的重要性,说明了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好奇心,只是家长没有发现,然而这些都是可以被利用起来的最佳时间点,希望父母们留意孩子的这些变化并且加以引导,让好奇心永葆青春。——副编简涵一
作者:梅拾璎
精选摘录:让孩子跟所有的人都能玩,向优秀者学习,真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哪怕一个傻子,只要他不具伤害性,我希望我的钱小能能跟他玩在一起,乐在一处。
我们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看低一个人,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局限。上帝何曾说过天比地高贵,山比海高贵!
当我们进入森林或旷野,成人可能会凝望高耸入云的大树,而孩子则可能追寻草丛里躲着的蘑菇和小松鼠。人人觉得橡树高茂挺拔,可谁曾鄙视过脚下的野草。
我倒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你将来走得太快,妈妈倒是希望你能停一停,在路边的石头上歇一会儿,等等你那些走得慢一点儿的小伙伴。
推荐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选择怎样的玩伴?是比自己优秀和高贵的吗?本文用生动而深刻的语言对爸爸妈妈们较为关注的这个问题进行了阐释,格局宏大,思想深邃,读来发人深思。——副编徽韵蒹葭
作者:静定如常
精选摘录:孩子天生是感知情绪的高手,妈妈总是处在高焦虑、高担心的状态,孩子必然能感受到,孩子要承担起妈妈的这份焦虑,从而缩手缩脚,自然而然真的变成了母亲口中那个“胆小”、懦弱”的孩子。
胆小的孩子,究其原因,都和父母的过度焦虑和担心有关。
比如,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跟别人一起走路时,常常不愿意记住来时的路,因为潜意识告诉我们,有人在记路。而如果是自己走一段陌生的路,多半会记得来时的路,因为只得靠自己。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一样。当妈妈的,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孩子心里知道有人会帮我做,那我不做也罢。久而久之,他的独立能力会比同龄孩子弱很多。
推荐语:胆小的孩子,很多是父母的焦虑、恐惧、包办代替制造出来的。父母学着减少焦虑,沉着应对,允许试错,把独立自主权还给孩子,孩子会在体验和探索中逐渐找回那份原本属于他的自信。编者的话: 相信孩子,父母最大限度地放手,孩子才可以健康成长!——副编夜来添香
作者:倾叶轩
精选摘录 : 更多的人不理解妈妈的重要性,是因为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更注重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孩子的教育基本都依赖学校。其实,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在孩子幼年时期,家庭教育更重要,只有学校和家庭配合,才能教育出更有未来的孩子。
需要区别的是,带孩子并不只是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都要不断的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塑造孩子的优秀性格,提升孩子创造和爱的能力,从而教育出自立自强、责任担当、健康快乐的孩子。
推荐语: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丧偶式育儿”,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妈妈们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疲惫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者以概念解释和段子入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提出了三个问题,揭露当下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揭示新时代妈妈们的种种困难,不禁引人深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副编翊优
作者:榴莲姐和小榴莲
精选摘录:从襁褓里的婴儿开始,哺乳、洗澡、换尿不湿,到孩子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父母一路陪伴,倾注了全部父爱母爱。而孩子也同样将自己全部的信任和依赖给了爸爸妈妈。
这个过程无比珍贵,只有一次。我们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不要等到孩子长大离开,才幡然醒悟、后悔莫及。
学着放下功利心,尝试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也许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有趣;多给孩子机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哪怕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尽量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长大后,如果父母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成为孩子无耐的负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将是父母最大的失败。
推荐语:《小王子》里狐狸说过一段话:“驯化是创造关系。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这是篇关于《小王子》的影评。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影片中的精彩内容,更用娓美的语言向我们道出了育儿的真谛。——副编心缘育儿
(六)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作者:Jk不二子
精选摘录: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我不是说不要懂事,只是过于懂事的人往往压抑,牺牲自己的内在渴望和需要,悦人不悦己。委曲求全的懂事是带有负能量的,它会变成一个黑洞,把你吸进去,消耗你的生命能量。
很多过于“懂事”的成年人都知道自己这样活得好累,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的确,当懂事成为了一种习惯,要改变并不容易。但是,既然懂事是习得的,那么我们就也可以习得另一种更好的方式。
推荐语:本文从调查出发,提出自己相反的观点,懂事的孩子都是被迫长大。接着用几个例子来论述自己的看法,懂事的孩子缺少爱,长大后会不断付出来索取爱。最后谈到过于“懂事”的成年人该如何改变,从而提出自己的建议。行文有理有据,让人深思。——副编嫣_然
作者:窈小窈
精选摘录:常言,爱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有的时候,孩子哭,不一定是要糖,或许是精神上空虚了。据朋友所言,她婆婆很娇宠孩子。吃饭一直喂饭,儿子边玩边吃,出门走不了几步就抱着,2岁了还不大爱下地自己走。平时不太愿意让儿子去小朋友多的地玩,说容易被欺负。街坊邻居跟儿子打招呼,寒暄问他几岁了,爸妈干嘛去了...这些问题婆婆一并代劳回答了。
一个小孩,不用自己吃饭,不用自己走路,不用和小朋友交集,不用开口回答社交问题...听着都觉得孩子活的很没劲。
阿德勒说,每个人生来都需要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婴儿学抓握,幼儿学步行,儿童学自理...这些寻找,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了。再小的孩子,都需要存在的意义。倘若他们在日常中得不到满足,只好用别的方式了。对孩子来说,会激怒大人,引起父母注意,和父母对抗并让他们最终屈服,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不然,让孩子学会一件事的成就感,远高于父母的赞扬。
推荐语:父母分两种,一种是希望孩子自食其力,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一种是希望孩子乐享其成,好让自己出手帮助,让自己获得养育的成就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后者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前者。我一直以为,真正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不是他可以不做什么,而是他能够做什么。一直习惯于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宝爸宝妈们,你们真的理解孩子的心吗?——副编雅璃简寻
(八)童言无忌,爸妈请“听话”
作者:莞尔笑笑
精选摘录:童言无忌,大人别急于说出你的大道理,不要武断地对待孩子,适当引导即可。给童言足够的成长空间,孩子的成长速度常会让你惊叹。
最怕的是,大人动不动上纲上线,道理连篇。如若大人在表现自己的权威、要求孩子服从,那么“听话”的孩子难以优秀。
育儿即育己。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当孩子“不听话”时,多想想大人“听话”了吗?
只有大人放下内心的焦躁,蹲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那才是爱的陪伴。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虽无法时时刻刻陪伴,但至少做到陪伴时全心全意,包括“听话”。
推荐语:本文角度新颖,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在尊重孩子情绪表达的同时理解孩子的童言童语。作者引入自身孩子故事作为事例,贴近生活内涵,拉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语言生动有趣,将孩子与父母的心理活动洞察清晰。值得思考的是,市面上的幼儿教育课程、书籍大多是让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怎么做,殊不知孩子也是单独的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其按照惯性思维教育孩子,不如蹲下听听孩子怎么说。——副主编苏一直
(九)儿子,妈妈支持你打回去
作者:静定如常
精选摘录:教男孩子避免校园暴力的较好方式是,强身健体,身体强壮了,自然没人敢欺负他;有几个铁杆朋友,别老只是一个人玩;学习成绩不要太差,有可能被同学看不起。
还有,父母平时在家一定要减少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孩子最在乎的是父母的评价。
越打击,孩子在外边越自卑,遇事越没有主见,觉得自己或许真的不行,连父母都说我不行。
也别忘了,父母和谐的亲密关系是孩子强大内在的有力支撑。心理学研究表明,被人欺负的孩子很多出自于不和谐的家庭。
父母给孩子一个爱的港湾,孩子更有力量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
孩子,妈妈不是要你去打别人。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人伤害是一种姿态。
推荐语:看到这篇文章,突然知道了该怎么教孩子遇到了暴力问题该怎样解决。一篇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故事推荐给大家。孩子,妈妈不是要你去打别人。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人伤害是一种姿态。希望你在成长路上,做一个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但有温度的人。——群助理薇耘
(十)用以终为始思维来养育孩子
作者:漂亮的花
精选摘录:做父母的经常会排拒因果律所带来的后果,因为他们过度认同孩子的痛苦。但你宁可让孩子现在吃点苦头,不要让他以后吃苦头。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你要确定这些不负责任的后果,仅仅是失去一些“权利”而已,而不是失去职业或婚姻。
史蒂芬•柯维:“你脑海里要先从结果开始”—以始为终。以始为终指根据最终想要达成的结果来指导当下的行动。以始为终是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所具备的特点,也是好父母的特色。
作为父母,什么是以终为始?就是父母要“预先看见”想要培养出什么样子的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会使孩子未来人生美好顺利的品格。
推荐语:一个有意思的题目。作者从自身例子入手,通过两个其它例证的对比,提出观点,从未来倒推现在的行为,引导读者思考,显而易见的得出结论。没有空洞的说教,让道理显而易见,深入人心,加之配图直观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其实,我们面对当前的选择,如果能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来做判断,教育还有多少困难?孩子的未来又有何堪忧?知易行难,共同努力。——群助理雕琢人生
PS:本期月刊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阅读,感谢简书各位作者大大的支持,感谢婚姻育儿专题各位小伙伴的努力。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建议,我们会不断改进,越做越好。
下期月刊的主题是“分与合”,优秀作品将会收入月刊精选专题,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关注】:婚姻育儿专题
关于下期月刊主题以及更多活动请关注:婚姻育儿精选专题
订阅请关注文集:婚姻育儿专题月刊
网友评论
育儿不易,孩子瞬间长大,为人父母药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宝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