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发展自我提升好文推荐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作者: 帅蝈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9:41 被阅读25次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曾国藩箴言:
    人们看到事物发展的近况,而我能看到远景,就是高明;人们看到事物粗浅的表面,而我看到了本质,就是精明。

    一、人才有大小之分

      曾国藩在选人用人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条非常有用的选人原则,这选人的三大原则分别是:选人切勿眼光过高;首选忠义血性之人;德才兼备,以德为本。

      曾国藩很反对以出身、资历来衡量人任用人。他曾讲过这样的例子:汉代大将军卫青在年轻时曾给人当过奴隶,后来却拜相封侯,娶了高贵的公主为妻。因此,怎么能用平常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人才呢?事实上也是如此,世界上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去搜罗的行动和发现的眼光。人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人在乎,就会被遗弃于社会的下层之中,一旦有人去发现、去任用,就足以为国家所用。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论功行赏的时候,萧何分封到的土地城邑特别多。那些穿着铁甲,执着兵器,出生入死,在沙场上苦战的将士功臣不服气地说:“仗是我们打的,功是我们立的,我们为国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封行赏我们当然要名列第一;而萧何居帷幄之中,只知舞文弄墨,发号施令,动动嘴皮子而已,他既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立过半次战功,而分起土地、论起功劳来,反而比谁都多,这是什么道理?”刘邦就给他们举了个例子。说打猎时,追杀野兽的是狗,在后面发号施令指挥方向的却是人。你们能力就相当于追捕那些野兽的狗,是功狗!至于萧何,居帷幄之中,谋划计策,是发号施令的人,善于指挥,则是功人啊!那些在沙场上苦战的将士功臣们都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人有大才小才之分,物有大器小器之用,功有大功小功之别。懂得了“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建立大功业之人的智慧。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二、唯才是用

      在用人上,任人唯亲是一个大忌。如何处理好亲人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曾国藩的家族人丁兴旺,亲戚甚多。同时,他本人出身科举,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又屡当考差,同年同窗、门生、故旧自然不少。因此,从他创办湘军起家到出任两江总督,先后前来投奔的人有成百上千。不过,他始终坚持唯才是举,非才不用的原则。他还经常提醒曾国荃等人“才能低劣的人,即使是至亲密友,也不宜久留,怕的是贤者不愿意与其共事。”

      在曾国藩“任人唯贤不唯亲”的事迹中,有一件最为典型的事例。据说当年曾国藩要上京赶考了,但却因盘缠拮据,告贷无门而难以启程。幸好他的五舅变卖了家产,帮曾国藩凑足了盘缠,他才得以前去。对于此等大恩,曾国藩一直铭记于心。在京城做官后,每年他都会寄一笔银两回家,接济五舅,以报当年的扶植之恩。五舅去世之后,他的独子江庆才前来投奔曾国藩,曾国藩自然对他非常关照。可惜的是,这位表弟既无才能,又极为懒惰,交给他办的几件差事又搞得一团糟。但偏偏他又总爱以总督表弟自居,曾国藩见这位表弟不堪造就,尽管五舅生前有恩于他,他还是委婉而坚决地把表弟劝回了家。

      古语有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反对任人唯亲,并不是说但凡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都应当疏而远之,如果真是有德有才的人,无论是谁,都应该着力重用。真正的用人大师,往往是以人才的能力高低作为首要的任用标准,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人才的长处。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都是这样,只有充分根据才能的大小,才能使得事情事半功倍。个人得懂得衡量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唯才是用,使自己的能力、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个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坚持任人唯贤原则,才能使贤能者为企业施展才能,忠心不二。无论亲与非亲,一律不用无德无才者,才能使企业避免干扰而兴旺发达。

      曾国藩也正是因为慈禧的唯才是用政策才有机会走上仕途,不然在满族统治下,汉人是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官场核心的。

      当时的满族为了巩固统治,将人数众多的汉族划分为底层民族,政策上汉族人不得为官,就算有几个为官的,也始终受不到重用,最后也是惨淡退出官场,没有任何作为,使得汉族很多良才都寥寥一生。

      而慈禧对清朝实际统治之后,为了她自身利益,提拔一大批汉族人才作为各地巡抚和钦差大臣,其中就有曾国藩、左宗棠。这才使得当时的清王朝有了一线生机。

      曾国藩上任之后,也是“任人唯贤不唯亲”,这才有了曾国藩辉煌的一生。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三、多结交良善的人

      韩愈在《椰子厚墓志铭》中写道:有一种人,平日强装笑颜,讨好别人,山盟海誓,永为挚友,一旦有了小的利害之私,便翻脸不认。非但如此,更有甚者借刀杀人,落井下石。世事纷纭,人心叵测,交朋友一定要细心判断,切不可只凭三句好话就轻易相信别人,更不能将此之道付诸交友活动之中。

      孟子小时候住在凫村,离他住的不远处便是坟场。家里靠母亲纺纱织布维持生计。那个时候没什么好玩的,孟子就常看见人家出殡、埋葬及祭拜的情形,长时间下来,他们小朋友们也学会了模仿别人家出殡、埋葬及祭拜的情形玩起游戏来。孟子的母亲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她看到孩子时常玩这些游戏,对孩子是不利的。于是她就搬家到庙户营村居住。营村

      有屠宰场,孟子又受屠夫宰猪做生意的影响,又学起了屠夫宰猪做生意的样子。孟母见儿子又误入歧途,就又搬到邹城去。邹城靠近学堂,孟子每天能看到别人读书,于是他也就学习别人读书。就这样孟母才安心定居下来和儿子一起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孟母在他上学以后更是特别关注他与人的交往与学习。有一次她问孟子,学习学得如何。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还跟从前一样。孟母听后十分恼火,一下子用剪刀剪断了织布机上织的线,对孟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像我刚才所割断织布机上的线一样,线被剪断了,布也就织不成了。你如不好好学习,日后也成不了气候。”于是,孟子从此听母亲的话拜孔子为师,后来终于成为了儒家的一代宗师。

      人在小的时候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易学其模样,形成什么样的人。交往善人可以学习善人的志向、品行,以立志成功。孟子在母亲的指引下结交孔子这个大善人,立下志向,终于取得成功。所以说我们结交什么样的人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播种美德,坏的朋友促使我们播种邪恶。交品行不端的朋友,无疑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不良的种子。后果不堪设想,交志向远大,行为端庄的人会帮助我们立下正确的志向,对自己的一生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四、量才施用

      曾国藩量才而用,使得曾氏幕府中的幕僚们,有不少在当时就享有了盛誉,而有的在后来也卓有成就。例如,李善兰、华衡芳、徐寿是当时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俞樾成了著名的经学家,郭嵩焘成了中国首任驻外公使,容闳成了洋务运动的骨干人才。

      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曾问诸葛亮对马谡的看法,回答是:“当世英才。”刘备不以为然地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对刘备的告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以日后的事实证明了刘备的看法。

      后来,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命马谡这个“当世英才”把守至重要的街亭。马谡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教条把营寨设在半山上,拒听王平的正确意见,最后被司马懿断水而一举击破。马谡按军令状被斩首。这使得诸葛亮损兵折将,功败垂成,他悔不听刘备言,深叹识人不及刘备。

      平心而论,诸葛亮是识人的,他说自己不识人,是大败之后自信心跌落的表现。仔细辨别一下,他是识人不识才。《三国志·马谡传》评价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并没完全抹杀马谡,只是认为马谡的谈论超过实干,不是不可用,而是不能大用。

      马谡和战国的赵括一样,饱读兵书,善于纸上谈兵,谈得头头是道,谈得令人信服。但实际上军事有很多门类,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人才,有统筹全局的帅才,有领兵打仗的将才,有供应军需的干才,有出谋划策的参谋之才。马谡不是全才,他是个参谋之才,一个了不起的参谋之才。他的特长是熟悉军事之道,能明察秋毫地分析军事形势,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他提出了攻心为上的战略思想。在三擒孟获时,他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拿出“火攻”这一战术方案,事后也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战术方案。

      马谡是个书生,缺乏实地战斗的磨炼,缺乏具体军事经验的积累,他凭着聪明才智直升到诸葛亮的左右,又因多次的正确对策,弄得自己飘飘然,尽管他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但根本不是独当一面的将才,硬充上去独当一面,只会让自己身败名裂。

      街亭失落,马谡有错,错在无自知之明,盲目自信,以为自己是全才,想通过一次实战来证明自己的天才。无自知之明的自信,是一种狂妄,狂妄的马谡自请重任,把自己推到了绝路上。

      街亭失守,诸葛亮这次没有量才施用,高估了马谡的才能,他不知马谡只是纸上谈兵行,真正打起仗来不行,结果造成了战役的失败。才非所用,没用到正确的地方。这是为官者最大的失误,也是最忌讳的。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五、人尽其才

      为了使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曾国藩一直很重视如何去安排好下属们的工作。对于擅长治军的,就安排到营务处,使其历练军务,以为他日将才之备;对于精于计算的,便安置到粮台、转运局、筹饷局等机关,使其学习筹饷、理财、转输等工作;对于善于发明创造的,便安排到制造局,参加造舰制炮的工作。总之,一定要使人人都能尽其用、尽其才。

      在一家国有单位里,某局长坐镇全局,局里一切员工的接收,调度都要由他亲自审批。一次,从外局调来一位王姓科长,这位科长组织能力很强,办事效率也高。报到之日,局长发现这位科长头发较长,衣服穿得也很随便,便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总觉得王科长的工作鉴定与他的行为、衣着不相称。便开口说:“同志啊,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从基层锻炼上来的,你刚来,还不厂解这里的情况,还是先到下边去体验生活吧。啊,你觉得怎么样?”说完,便眯起小眼,不再开口。

      这位王科长偏偏脾气倔强得很,听局长这一席话,是没把他放在眼里,转身是否符合做这项工作的人,而且这个人也必须真正具有相应于实际工作的真才实学。否则,再好的工作,任用不得其人,也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相传,很久以前,弥勒和韦陀并没有在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因为两个人的性情不一样,庙里的情形也差了很多。由于弥勒佛热情快乐,经常笑眯眯的,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是由于弥勒佛什么都不在乎,没有很好地进行账目管理,所以虽然有很多人来,弥勒佛还是入不敷出,庙里的账目经常出现赤字。

      而韦陀却能很好地进行账目管理。但是他成天阴着一张脸,做人太严肃,因此根本就没有人去韦陀的庙里,因此也是入不敷出,非常惨淡。

      后来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将弥勒佛和韦陀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让韦陀负责管理账目,将两个人的优点相结合,最终使得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就是所谓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如果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就不会出现把人才放错了地方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很多使人才变成庸才的情况。

      在唐朝有个叫韩的人,(韩,字太冲,封晋国公)在指挥管辖三吴的时候,所任用的部属都很恰当,各依其人的才干安排职务。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却没有任何专长。韩曾经请此人参加酒宴,只见此人从头到尾端坐无语,不曾与邻座的人交谈一句话。韩就派他随军看守库门。此人每天早晨进入帷帐,端坐到黄昏从此士兵都不敢随便进出仓库了。

      如果都和韩一样,用人都人尽其才,天底下就没有被遗忘的人才了,也就没有被荒废的事务了。

    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识人能力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c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