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拖延这个话题是一个不断不断被要求进步、要求改变、要求成长的朋友提及的话题,各种书籍比如《番茄工作法》、《吃掉那只青蛙》这是最直接的在时间管理里面,当然关于拖延的书也有很多。作者提到的《拖延一点也无妨》这本书中的观点,比较得到赏识和认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借来看。
回到今天的主题,大家都有拖延。每个人就这个话题,都可以一一数出自己的曾经的XX事被拖延了。比如下面提到的情境,有哪些你中招了呢?
-做PPT
-写报告
-经营公众账号
-洗碗
-给爸妈电话
-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这里,简略的列举下,只是为了让大家能从中看到自己过往的影子,着实有点不太温柔。那么当我们回顾了这些被拖延的事情后,我们接下来会问为什么呢?如果作者只是说这是我们成为人类以来的基因决定的,那么这本书,估计让我读下去以及给大家分享的动力就不大了,因为对于你我都是时间上的浪费。
1.拖延的三大原因
所以作为良心的 作者,老罗发挥他40多年的人生阅历优势,替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点是导致我们拖延的原因。
1-目的和手段之间相隔得很远;
2-目的是别人强加的;
3-目的是想象出来的。
关于1-我们可以讨论下赚钱是目的还是手段呢?做时间管理的朋友可能会更有切身的体会,因为当中的9宫格有一个财富,在财富里面,我们通过会写下我的目标是:存款XXXXX万。
关于2-给我洗碗去。
关于3-减肥2斤,拍照显瘦。
在这3个情境中,大家可以去感受下,看到或者曾经听到的内心感受以及接下来的行动意愿,来评判自己的动力是否足够。
2.拖延的三个办法
知道了“为什么”,如果不知道“怎么办”,那么说了也等于白说。正如俗语“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太多的道理和理论让我们点赞,引发我们思考,然后很少能引发我们行动。思考可以是深邃的、发散的,然而行动却是具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得填。
电视剧、电影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死法叫做“你知道的太多”,然后被灭了口。工作生活中,我们何曾不是这样的刺客呢?灭了我们曾有的激情、好奇心,任岁月让我们老去,而这些只是我们很少去觉察罢了。
在怎么办中,老罗和大家分享的依旧是3点,多了估计他也总结不出来,更重要的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记不住,如果多了,那么我们在应用的时候,就会拖延,比如说:我该用那条呢,在这种情境下?然后一想太多了,还是按照老思路来吧,就这样我们。作为要求进步上进的我们,就深深的陷入焦虑。战拖三招:
1-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
2-让种子飞一会儿;
3-把个人任务转换成群体任务。
- 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
创造性的任务当中需要加入我们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因为创造性必定是原本没有的或者源于某个事物然后做变化的。正如通过创造性的任务来完成的,其核定标准必定是很难量化的,比如写一篇好的文章、报告,而我们知道的是,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机械性的劳动,相比来说,我们较好理解,比如福特T型车上流水线的工人工作:这个螺丝拧三下,然后就下一道工序。将机械性的劳动,发扬光大的无非是工业时代的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他那著名的搬运铁块的实验 。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知识工作者的时代,相比工业时代,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创造性的工作,产出的成果很难被精准的量化和考核。所以关于这一点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个人认为作者没有很好的讲透,当然在找个时代,这个很难讲透,这需要我们自己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阅历,进行个性化的机械分解。
- 让种子飞一会儿
让种子飞一会儿,看着很虚,具体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件不想做的事情,不想推动的项目的。那么我们只需做一个动作——去瞟一眼,然后可以抛在脑后。最后期限快到,时间来不及了,那么我们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高的效率,搞定它。
分享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大家在看的这篇文章。在外出的地铁上,我看完了这个章节,前后翻翻,选定了4个片段,然后就把书收起来了,该逛展览逛展览,该约聊约聊。虽然文章还没有写,但是片段已选,今晚要做分享,这颗“种子”已经在悄无声息的长,架构和行文在一遍一遍的构思。
所以,让种子飞一会儿,最低的要求就是对我们要拖延的事情去看一眼,那么一切都在进行着。
-
把个人任务转换成群体任务
把个人任务转换成群体任务。最简单直接的理解就是把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变成多数人的事情,比如各种微小的社群,比如跑步、早起、读书,当中的各种打卡和联盟,让一群人陪自己玩。
一篇论述,既要接地气,又要讲格调,最后免不了要拔高一下。章节最后,作者用了一个词:心理结构。通俗的理解就是:心智模式。
3.总结
改编原文:
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送的礼物,如果你想要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拖延症。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当心智模式成熟后,解决方案就会水到渠成。
关于心智模式,推荐一本书给大家《少有人走的路 I II》,在低头赶路的同时,别忘了抬头看路。
我是木子求 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上文字若让你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行,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