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这本是个阖家团聚的时刻,但对一部分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份小小的苦恼。
一位朋友吐槽说,她的妹妹今年25岁,走入职场还没两年,家里人就开始为她的终身大事张罗起来,四处安排人帮他说媒相亲。在他们看来,25岁的女孩已经是大姑娘了,在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娃都能出来打酱油啦。
所以在朋友妹妹还没回家过年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把她的行程安排好了——所谓行程,就是今天去见谁,明天去见谁,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朋友觉得这件事真是好气又好笑,不由得对妹妹抱有十二分的心疼。
后来,朋友把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遭遇,甚至有人半开玩笑说都不敢回家过年了。
虽然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自由恋爱的时代,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又不想将就的,就单了下来。这下好了,家人变成了最操心的人,特别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提问,年轻人真是怕极了“每逢佳节被相亲”。
以下这些话你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
不要觉得烦,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不替自己想,也要替我和你爸想想!
等你结了婚,我和你爸就不管你了!
妈妈像你这么大时,你都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不要你现在结,你谈一个放着也好啊!
人家看上你就不错了,你还挑?
压力更大的是,每个妈妈逼婚的方式各有千秋。之前就听朋友提及,她妈妈给他放了个大招。
她妈妈说,假如你不怕孤单的话,单就单着吧,妈妈还养得起你。妈妈固然很想看你娶亲、有一个自己的家庭,有人替我照料你。我年事大了也陪不了你多少年了,否则妈不逼你,假如因为我催你,你随意嫁人,过得欠好,我会更惆怅。
这话一出,五味成杂,朋友乖乖走向漫漫相亲路。每逢周末,不是在相亲的路上,就是在相亲的咖啡馆里。
说到这,朋友忍不住咆哮起来:“是我不想去恋爱结婚吗?明明是根本找不到啊。”
就算找到了,也会离的。另一个朋友补刀说。
2017年,北京地区离婚率已经高达39%,其中80、90后起诉离婚比率达到51%,最终离婚的比率更是超过了61%。
过去人们都在说“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现在,年轻人从登记结婚到起诉离婚的时间明显缩短,只需要短短三年,便选择了分钗破镜、劳燕飞分。
难道北上广深不相信眼泪,现在连爱情都不信了?
这造成的现象就是,年轻人整体结婚的年龄一再推迟。爸爸妈妈们便在好奇中焦虑,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怎么想的呢?莫不是患上了“婚姻恐惧症”?
于是便有了每逢过年时,你家一个单身小伙子,我家一个单身小姑娘,两家人坐一起,让他们年轻人认识认识,好歹做个朋友嘛——但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朋友啊。
社交方式的增加,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交往的场景。过去偷偷看着心仪姑娘的遗憾,如今一句“加个微信”就可以一解相思愁。更不用说那些兴趣小组、网络社交等方式。
相比之下,相亲这种传统方式,在年轻人看来并不是特别值得期待的社交场景了。
其实,我理解父母对儿女幸福生活的深切期盼,但父母或许也需要更好地去需要了解他们的孩子。
常年孤身在外打拼,加班到深夜也不过换来朋友圈老板的一个点赞……生活在这样的寂寞,年轻人对于温馨家庭的渴望是傲娇而强烈的。
有时候,他们只是想过年时守在父母身边,陪伴几天,忘记都市的压力和烦躁。结果却是换来父母的“行程安排”——这多少有些“我想留在你身边,你却把我往外赶”的苦闷和不悦。
两代人在相亲一事态度上的分歧,孕育出说不清道不明的对峙。
于是,我们对彼此不言明的爱,就变成为一种伤害。
从爱中生出的伤害,终究还要用爱去弥补伤痕。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挽着父母的手、互道一声“新年快乐”时,和这份幸福感起,零星的催促又算得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