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1”教学》读书散文
《“1+1”教学》——结 语

《“1+1”教学》——结 语

作者: 小子止一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12:15 被阅读0次

    有史以来,教育之道一直是人类社会探讨的主题。从工业革命爆发近几百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了这一时代教育的主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需求似乎不是我们的全部。很多有识之士不禁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教育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回顾人类文明,四大文明除华夏文明仍有留传外,其余三大文明早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消失无踪。据华夏文明有文字可考记载,三千年前华夏文明周朝时期周武王伐纣统一中原,周公旦平东征、修礼乐、建大学、兴教化。此一时期的教育以礼乐兴教化之道。《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地告诉我们——大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据史料记载,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受尊重的是有“德”之人,被世人尊之为圣人;其次为有“仁”之人,谓之贤人;其次为有“义”之人,谓之能人;其次为有“信”之人,谓之士;其下为庶人,谓之小人。“圣人重德,小人重利。”是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民惠而不知,下德有德民知有之。故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信。”

    百善孝为先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儒家曰:“感父母之恩曰孝,感君主之恩曰忠,感天地之恩曰敬,感兄弟之情曰悌,感夫妻之情曰礼,感朋友之情曰义,感交往之情日信。”中国政府及共产党提出了“以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明确把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首要任务。《“1+1”教学》将“立教以德”作为其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校风:“常怀感恩之心为立德之本!”作为落实“以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形式。辅之以校训:“正己修身尤不及,哪得余暇论人非?推己及人致良知,廊阔大公法天地。”及学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学海鉴古今,一以贯之知与行。”从日常行为举止、治学风格等方面入手切实落实对学生“德”的培养。以教育教学四要素:“知、行、思、情”具体落实到日常学习活动的每个细节。使学生置身于“1+1”微观教育共同体--学校教育,及“1+1”宏观教育共同体--社会教育,的文化氛围中更好地塑造人的“德”“能”。

    《“1+1”教学》以“1+1”教育教学理念构建“1+1”教育共同体。“1+1”教育共同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1”微观教育共同体: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所有学校教育,统一在“1+1”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教育囊括独特的“1+1”教研模式、“1+1”教学设计模式、“1+1”课堂管理模式、“1+1”学生单元组建设模式、“1+1”教师主辅制管理模式、家长培训模式、学科课程与主题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观以及“1+1”教育网络建设模式等。 

    “1+1”宏观教育共同体:“1+1”教育一方面抓好学校教育建设,同时大力开发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共同营造适宜于学生教育、塑造良好社会风俗文化、树立个人终身学习的文化环境。

    《“1+1”教学》的构建、出版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支持。在此,再次感谢父母亲人、同事好友、学生们以及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给予的帮助、支持。也要感谢《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书籍的撰写者及传播者,感谢所有在教育之路上辛勤探索、耕耘的您,在您们的帮助及启迪下《“1+1”教学》得以面世。

    最后,赋诗一首与君共勉!

    人生百年怱怱过,

    踏实蹈虚须慎行。

    疑难困苦甘而饮,

    明心见性知道名。

    止一

    2023年2月17日于昆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教学》——结 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hd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