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陶渊明同名

作者: 野老说史 | 来源:发表于2022-02-20 15:31 被阅读0次

    侄女退休了,孩子不在身边,闲来无事,便读诗打发时光。这一天她读李商隐的《二月二日》其中有“万里忆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其中元亮井,忽然想起他的叔父我的小名就叫元亮。于是忽然微信我,问,“你的小名是不是和陶渊明有关?”

    我回答“是的”。她说,“可惜我知道的太晚了。”

    我说“你算是家族中知道得早的人了。”

    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也不是为了炫耀。我的的确确和大诗人陶渊明同名。

    父亲给我的小名叫“元亮”。他是读过几年私塾的,熟悉古书,晚年还能背诵《孟子》的很多篇章。他取名大概是希望我像陶渊明那样多才。

    但是他生活在文盲占大多数的乡村,虽然后期经过政府扫盲,身边有了一些文化人,但大多都很少读古书。所以大家并不明白我的小名的出处,更无从知晓其的寓意。大家一直以为我的小名是原谅,就是犯了错误,请求大家包涵,谅解,不必计较,事实上我小时候天性顽劣,到处闯祸,这个名字用在我的身上倒也恰如其分。

    但是我崇拜的启蒙老师老师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曾经严肃地教导我,说和我的名字同一个名字的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大诗人,而且手把手地教我把写错的“原谅”改成“元亮”,告诉我说,以后少犯错,也不要祈求别人原谅。但是他并没有交给我任何一首陶渊明的诗。那时候盛行的是毛主席诗词。

    在以后的签名中,我遵照老师的要求一律写成“元亮”,尽管不断有人讽刺我写错了,但是我爱老师,坚信他是正确的。遗憾的是一个小学老师并没有将陶渊明的事迹和诗句传授给我,尤其是在我记忆力最佳的时期抓住这个机会。事实上在大讲特讲阶级斗争的岁月,陶渊明是不受欢迎的,向学生讲授陶渊明也的确不合时宜。至于他是否有这个水平,我还真的没有思考过。

    我并没有领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有一回我和父亲闲聊,抱怨他给我的名字太差劲,既没有按照兄弟排行,又有一种认错的意味,似乎我这和人就只会犯错。原谅原谅多难听!

    父亲笑了笑说,柔能克刚,认个错不吃亏。死扛才不对。我似懂非懂,但是名字已经传出去,想改回来也难。

    上中学了,重新登记姓名,我去找我最喜欢的那个老师,请他给我换一个大名。老师沉吟一会说,其实啊,你大给你的名字是最好的。你非要改的话就叫广新吧。你大哥叫广宏,“广”字是辈分,“新”字是为了避免和别的同学雷同。

    老师管的学生多,但是在那么多的学生中竟然没有一个和我的名字雷同。令人意外的是,我的邻居却因为我喊得名字里带有他老人家名讳中的一个字,作为报复,他给他的小儿子取名也用了我父亲名讳中的一个字。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又不是本家,相互心照不宣。互不妨碍,名字就这么一直叫到现在。

    我把换名的事情告诉父亲,他笑了一笑,“你长大了,想换就换吧”。

    我明白,这个老师教过我们家兄弟姊妹好几个人,而且对我特别好,爸爸不想剥他的面子。父亲去世后,我的小名仍然在家人使用。但是没有人知道名字的内涵。我也懒得解释,将错就错。至于晚辈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而今这个谜竟然无意中被侄女参透,并且还把《陶渊明诗集》相关页拍照传给我来证实。可惜我们都已经是垂垂老矣。

    仔细想来,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预示。我本人还真的有一些陶渊明的影子。首先,喜欢写诗,喜欢乡野田园生活。其次,都不喜欢做官。我一生有很多次做官的机会,都被我放弃了,我就喜欢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不会看官爷的眉高眼低,不喜欢和他们厮混,我相信他们肯定也不喜欢我。但我们相安无事。最重要的是和陶老先生一样不和流俗,一样有过落魄穷困的人生际遇。

    取名并不是小事情,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陶渊明同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ln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