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镇,南枕气势磅礴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恰好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通往西域的北、中,南三条道路,都以敦煌为起点、为基地,再继续赶赴更加遥远的梦想……
回望身后,故园漫漫,抬眼前方,命运莫测。于是,人们离开敦煌前,就在莫高窟捐钱造一个窟,供养神灵佛祖,祈求得到保佑;穿过西域黄沙平安回来,为感谢佛祖的恩赐,也开凿石窟造佛供养。三危山下、鸣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就有了千盏灯、万尊佛,给丝绸之路捎去了精神寄托、心理安慰及对生命之旅的感动与思考。
我去过敦煌两次,每次都会在莫高窟睡佛前尽可能多时间地驻足凝视:涅槃后的释迦摩尼佛祖卧于七宝床上,面如满月,眼睑微垂,神情安详,典雅端庄,仿佛在做一个悠长而深远的梦……接踵摩肩的人流隐去了,我仿佛听到了声音:世间苦难,永时无休,思之悯然,难以承受,生老病死,只为再生,周而复始,没有尽头!可我想,佛既然已舍弃尘世爱恋,菩提觉悟,为何依然难舍人间苦难众生相,终于涅槃给予苍生永恒的昭示与感动呢?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佛教里的涅槃类似于深度睡眠,当虔诚的信徒通过某种宗教生活,获得阻档来自外部世界的所有感官刺激的能力后,内心世界的感官和情感投入也在逐渐减弱,最终停下,没有身体方面的感觉或情感如饥饿、疼痛、恐惧、孤独等进入,进入一种零认知的心灵状态:没有想法、没有记忆、没有理性活动,是一种没有内容的意识状态。对佛教徒来讲,就是达到了人会生存的终极成就,此时,人会体验到一种语言无法描述的宁静、平和、喜悦的心理状态,与宇宙自身永恒地融合在一起,生命灵魂与终极实在混融为一体,人就不再孤旅漂泊,回到了永生永恒的故乡。
人类社会中的伟大思想,都是由少数历史人物所塑造的,那么,在时光流变的守望中,在千劫万劫的磨难里,人生所有的旅途,是不是就是为了可以在途中遇见那些伟大的思想呢?佛最后时光里那几句话,萦绕心头:“阿难,你必须是自己的灯,是你自己的庇护所,要想解脱自己,只有靠自己!”
丝绸之路,人类寻找解脱宿命的路,也许为物质、也许为精神、也许为爱情、也许出于家国情怀,在历史的时光里,他们义无反顾地穿过敦煌,一步一个脚印,延绵不绝,渐行渐远在无边无际的塔克拉玛干里,历久弥新……
声明:本人简书上文章,均为原创(个别图除外,侵删),注明出处、作者后,可随意在网络上转载,如出版或商业用途,请联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