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四章的内容。这一章题目是“写‘上学记’”共分六个小节。在第一个小节“求学生活值得写”里,吴松超老师由《上学记》这本书给他的启发,引出教师应该写“上学记”的原因:通过对自己读书往事的回忆、记录,引起自我反思、自我唤醒、获得教育的启示。
吴老师的这段话,也让我明白了,之前自己写的上学经历存在的缺点是什么——只会回忆往事,获得教育的启示几乎没有。那么,上学记究竟怎么写,才能更有价值和意义?
吴老师说:“‘上学记’不是为了怀旧,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首要的是为了表达重视‘学生立场’的观念和意识。”正像吴老师所说,尽管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在更新。但人性、人格情感等关涉心灵和精神成长的问题是永恒的。作为教师,我们面对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既然写就要写与学生相关的内容。要关注人的成长、完善的问题。教师写“上学记”的另一个表达诉求是“透视教师。”通过回忆自己上学时的遇到的事,遇到的对学生成长有影响老师身上获得学习经验,提升的方向与力量,或者是惊醒。明确了自己想表达什么后,吴老师建议老师们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找支撑”——筛选并确定素材(核心内容),如故事与解读、现象与分析等,支撑起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写上学记做到这一步还不够,还要考虑文章的结构问题。“上学记”主题为叙事,有时还出现多条叙事链,运用设置悬念、伏笔以、及倒叙,插叙等,增强可读性。吴老师提出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确定主题,组织核心内容,考虑结构。
吴老师在第二节运用于永正老师的例子,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学生立场”的重要性。这应该也是一篇“上学记”的范文。这篇范文中,吴老师的主题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中应该有爱的学问,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立场体验,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行动。它的框架结构是运用三个例子和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来支撑他的观点。
在第三节“老师的手里不能只有一把铁锤”里,吴老师用一个学生曾遭受教师殴打报复老师的案例,以及自己亲身经历,两件事中透漏出的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做错了什么事,教师一定要给他们讲话的机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然后再向学生能够接受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并用相关的条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吴老师用的题目是引用一句名言,这也很新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