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心理》——易学智慧(2)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23-09-10 17:03 被阅读0次

《易学与心理》——易学智慧(2)

很多人不相信《易经》只用六十四卦就能统合全球的东西,有那么容易吗?

六十四卦每个卦有六个爻,六乘六十四就三百八十四个爻,所以六十四又变成三百八十四。

每一个爻跟每一个爻都互动,换来换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在《易经》里面随时看得到,一个卦里面有六个爻,随便哪个爻一改变,它又变成另外一个卦了,我们常常讲又变卦了,又变卦了,就表示卦经常在变。

爻有变动的意思,也有仿效的意思,每个爻都可以变阴可以变阳,可是一变阴或者变阳,它就变成不同的卦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十四跟六十四互动,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

宇宙一切都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人的命运也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可能你会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很不好意思,那就是告诉大家,你这个人实在太不长进了,从来没有变就是太不长进了。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见面说“好久不见了,你都没有改变”,那是骂人的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天不见,就变了个样子,而且越来越长进,这个人才是可爱的。

天天都有新气象,叫做日日新又日新,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因此,真正会看一个人的命,是从动态里面去了解。

中国人的学问只要变成静态的来看,就糟糕了。有例行就有例外,可能你就是那个例外的,那你不是很倒霉吗?我想这种观念是《易经》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使我们的脑筋非常灵活,千变万化,一刹那有几百个念头,甚至几千个念头。中国人脑筋动得快,跟《易经》的变化多端有很大关系。

《易经》,你看它东西很少,它可以变很多;你看它很简单,它可以变得很复杂;你看它只有一,它可以变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花样。所以任何东西都可以安放在我们的《易经》里面,一直到永远,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关键。它就是一,非常简单,可是它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能离开这个“一”,叫做万变不离其宗。

八卦告诉我们,天地是定位的,人不要颠倒是非。人活在一起,大家要过群体生活,总要有一个定规,不能只顾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要彼此配合,就必须有共识,八卦就是人类最早的共识。

八卦因为只有符号没有文字,所以被称为无字天书,而给八卦注上文字,使其成为《易经》的,是周文王。

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的狱中完成了《易经》,而《易经》也被称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为感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

商朝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纣王的品性很差,暴虐无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常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反而比较欢迎周西伯,也就是周文王。周西伯很得民心,所以商纣王对他有点害怕,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来关在羑里。周西伯被关的时候有两个想法,一个是自己有这么宝贵的人生经验,是长时间累积的亲身体验,如果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不如利用这段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将来也许对世人有一些贡献。第二个想法就是他知道纣王这个人说杀就杀,不会念及以前的情面,因此他就知道自己是命在旦夕。当商纣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包给周西伯吃的时候,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就是自己儿子的肉所包成的,但是他还是吃了,他不是很残忍,他也不忍心去吃自己儿子的肉,他是为了顾全大局,要保住性命,他没有办法马上就跟纣王对抗,所以就要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才能完成理想。这样他就在牢里开始替《易经》写一些经文。

周西伯把自己累积起来的宝贵人生经验,透过六十四卦保存下来。六十四卦每个卦他都写有卦辞,每卦六爻,每一爻也都写有爻辞来说明,就成为最早的《易经》。因为在伏羲当年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只有简单的符号,可以说是无字天书。所以真正写成《易经》的是周文王,他在牢里头很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完成的。

伏羲氏当年画卦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他就有很大的空白性,让后来的人可以从各方面加以补实、说明。周文王一定是体会到了空白性的乐趣,因为他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发挥,一方面他是受到纣王的压制,很难能够畅所欲言,有一点躲躲藏藏,有一点难言之隐,有一点说不出来的苦衷;另一方面,他也替我们创造了一个空间,叫做留白性,他在字里行间留了很多可以拐弯抹角的空间。

周文王写完《易经》以后,很多人想改它,因为只要能够改动它一个字就能成名了,但是怎么样也改不了。就算里面有很多地方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搞不太清楚,大家也都非常尊重周文王,所以他的经文大部分都传下来。

周文王给每个卦一个卦名,并写卦辞来解释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他都很费心地作出注解,写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

后来,周朝推翻了商朝,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讲出一句话:人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本来是动物的一种,但是既然身为人,就要觉悟,要拉开跟动物的距离。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之间唯一能够帮助天地来改造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这是我们的责任。

周武王讲这句话其实是有很重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周文王把《易经》写下来,主要是为了教化。但是在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这个《易经》的宗旨讲出来。

人为万物之灵,一直传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有这句话,只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周武王在告诉后代的子孙,文王这部古经是为了教化用的,但是在商朝迷信浓厚的时候,周文王才会用卜筮的词句,用卜筮的形式来写爻辞,用吉、凶、悔、吝、无咎这些话,透过占卜来了解其中的道理。他用心良苦,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以神道设教,从而给《易经》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也在讲这件事情。他说要让老百姓能够完全听懂道理,恐怕有点困难。孔子实施教化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叫做祭祀,拜祖宗。孔子再三地讲祭祀很重要,而且历代皇帝没有一个不祭祀,没有一个不拜祖宗的。

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你可以不祭,我们尊重你,你如果要祭,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那个“敬”字。

秦朝以后,汉朝兴盛,汉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易经》分成两部分,一个叫术数,一个叫易理,这基本上就已经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因为《易经》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太极可以分两仪,但是不管两仪怎么变来变去,最后还是回归太极的状态。一个静止,一个动,动了静,静了动,这样才有变化。

民间把《易经》推广得非常流行,以至于今天一听到《易经》,所有人都觉得是算命的,就好像把易理整个撇掉了。实际上读《易经》读到最后是要明白道理的,否则周文王那番苦心,周武王那句“人为万物之灵”,几乎都不见了。今天我们一讲到八卦,马上就有人想到那是笑话,是荒诞不经,没有依据,扯来扯去搞不清楚的东西,这实在是愧对祖先。

《易经》是古人透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获得一些心得和体会,进而提出的假说。其实所有的学说都是从假设开始的,今天叫虚拟,只不过古代的知识实在是不发达,所以神道设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是当时势在必行的东西。我们用简单一句话“抬头三尺有神明”,来使得每一个人有所畏惧,知道不能太放纵自己,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为所欲为。那是为了安全,为了纪律,为了方便,为了有效。

《易经》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思考应对的方法。

人们之所以去求神拜佛,之所以去算命,就是对无常的人生难以把握,希望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命运,希望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保佑自己避免灾祸,《易经》六十四卦常见吉凶之辞,所以被许多人用来占卦算命,以求趋吉避凶。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提醒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也就是说,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所以伦理是从自然来,自然那么有秩序,是谁在管呢?如果伏羲氏当年说是神在管,那我们就产生宗教了,他没有,他说是阴阳的互动,是自然的孕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是两种不同的力交互作用,很自然地产生万物,不断运行。

《易经》超越了所有神学、哲学、科学,它涵盖了那么多东西,是因为它有这三个特性:

1.《易经》具有模糊性

它的模糊性影响了中国人很深。我们讲话经常不喜欢讲得非常清楚,都是点到为止。

大致如此,这四个字很重要,对中国人影响太大,大致如此,其他的你自己去想。

为什么?

因为我们知道一切都在变,如果事先都说得非常清楚,又说不能变,那一定行不通的。这就是制度化没有办法应变的最大的苦恼。

这样我们才知道,小孩要出门了,中国的父母只讲一句话,小心一点,就这一句话,永远不会错的,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得到未来的变化。

《易经》的模糊性,让我们怎么解释都对,但是要言之成理,而且要会通到本源上面来。只要不违背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根本的道理就好了。

2.《易经》有很大的灵活性

周文王所写的卦爻辞,我们这样解释也对,那样解释也对。

所以,《易经》非常灵活,怎么讲怎么对,怎么讲怎么不对;对的里面有一些不对,不对的里面有一些对。道理是活的,《易经》是讲道理的。

我们知道绝对对的部分太少了,圣人有时候也会犯错的,神仙打鼓有时候也会打错的;绝对错的人太少了,终归有一些道理的。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哥哥打弟弟,谁对谁错真的搞不清楚,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能说谁对谁错呢?而且就是因为不清楚,所以我们才要慎断是非。是非要慎断,而不是明断。

关于唯心、唯物,我们中国人是不会去争的,我们会认为两种都有道理。中国人只有一个论,叫唯道论。唯道里面有唯心,也有唯物,只是轻重不同。

3.《易经》具有空白性

一张有空白的画,西方人认为没有画完,要把它补全。我们却认为这个画家尊重看的人,所以一张国画的意境是怎么样,十个人来看,就有十种意境,这才是符合自然的。

《易经》本身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这跟《易经》里面所讲的一切事物变化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出现险阻、艰难,是一样的道理。

艰难险阻,不是很艰难就是很危险,常常受到阻碍,这样好不好?看起来不好,实际上这样才是好的,因为这样人类才能够学习,才能够磨炼,才能够精进自己。

一个人从小到死都很顺,他等于白活了,他来这一趟,就只学会了四个字: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没有,这算什么人生?

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炼,才会更成熟。

丁俊贵

2023年9月11日

相关文章

  • 易说

    世有周易,然后有易学。易学常有,而周易不常有。故虽有易学,祗辱于易学家之手,骈死于阴阳八卦之间,不以易学称...

  • 易经大师——南极子先生招生简章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经》中记录...

  • 老师介绍-彭心融

    一、 个人简介 彭心融,周易研究学者。从小受易学熏陶,并痴迷于此,参悟易学智慧并加以实践近半生。遍览群书,探赜索隐...

  • 我与易学的缘分

    可能有人会问,啥叫易学?我这里说的易学,是指《易经》以及由《易经》衍生而来的各种预测术。 说起与易学的缘分,还要归...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七十九

    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七 文体之难与易 散文易学而难工,骈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

  • 易学基础(2)

    1.地支三会局(力量最大) 寅卯辰~会于东方木 巳午未~会于南方火 申酉戌~会于西方金 亥子丑~会于北方水 2.地...

  • 如何选择数据可视化BI厂商?看看这就知道了

    第一、产品易学易用。这两者是相互的,易学才会易用,易用才会易学。很多公司都说自己的BI产品易学易用,究竟怎样才是它...

  • 易学与太极拳

    易学与太极拳 一、 易学概述易学即周易,初创于五千年前的伏羲时代,完善于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时代,被尊为“群经之首”...

  • 易学学习的本质是“交流”,交流的是易联想与逻辑产生的思路。

    究尽易学 所属专栏: 作为易学生,想要学好易学,到底应该如何做? 易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一个小...

  • 命,运

    今天听了一晚上易学的课程。 易学, 就是研究 《易经》的学问。 实实虚虚,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这是易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学与心理》——易学智慧(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vs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