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之家
365 / 从2018年高考浅谈作文教学的“思辨”浪潮

365 / 从2018年高考浅谈作文教学的“思辨”浪潮

作者: 陈禹兴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3:00 被阅读70次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叶落知天下秋。

          每年高考作文发布之后,微博上都会迅速引起热议,但就今年高考前广大师生的愿望而言,很多人希望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会符合2017年所呈现的趋势。所以大家在训练的时候,基本都是向任务驱动型作文看齐的。但是政治教会了我们一点:事物不是静止的,从来都是是运动变化的,当变量达到临界点的时候,将会出现突变。

    全国二卷分析性写作

    高考作文主要出现过这样几次变化,自从高考恢复以来,分别出现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再到近年来热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那么为何高考作文会反复的出现变化呢?主要还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与研究单位害怕固定的作文体裁与文章格式会导致僵化的教育思维,作文套作、无病呻吟的现象就会日益严重。

    按照规律,已经盛行了近三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可能到了改革的临界点,那么,在今年的全国二卷就出现了分析性写作。

    分析性写作提出的必然性是在于语文专业愿景的时代呼唤,更是在于先进教育理念的全球化主流追求。

    实际上今年考题的变化在2018年中国考试杂志已经出现了蛛丝马迹,在高考前几期的内容多次提到了关于高考改革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而语文学科也主要体现在了拓展试题的选材范围,于是呈现了本次考题的材料——二战。

    本次的作文材料是大学课程统计学当中的经典案例,东北大学团委也在第一时间发了课件截图来证明这一点。

    “沃德”统计学经典案例

    那么分析性写作到底是什么呢?

    实际上分析性写作依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升级版,行文方面它更加考察学生的行文的结构、逻辑、语法、词汇量。在语言表达上对学生的思辨性、语言的合理性、反思性、建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篇好的分析性写作必然有着学生个体清晰明确的主观价值判断,它既要求学生明确的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更要承担裁决一个争论并加以分析的任务。

    那么在今年全国二卷的高考作文的就是要求考生对于二战时期战机防护重点的争议,展开层层深入的且符合逻辑的剖析来证明沃德推断的合理性。

    分析性写作在判断标准中一般被分为四类:
    一类作文在论证程度上论证反驳有力;文章行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表达精炼流畅。
    二类的作文辩驳反驳较为有力,结构尚完整、调理清楚;语言表达通顺,有少量的语病。
    而三类与四类作文普遍在论证上偏离题意缺少说服力、内容空洞、文章结构不完整,语言不连贯,有较多语病。

    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高考作文的变化还是,国家加大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这要求这作为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多浏览多关注时事评论文章,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对于社会现实社会现象有所思考以及自我的价值判断,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价值判断的包容性,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避免出现本质思维。
    2.大力开展或观摩辩论赛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论证思维以及罗辑思维。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交流问题,在一方面表达观点的同时,学会从反方面来辩驳自己,培养思维活性。
    北京大学辩论赛的辩题是很好的分析性写作的训练材料

    其实我们在熟知了任务驱动性作文之后再对分析向作文进行训练,只要多增加思辨思维,便可以左右逢源妙笔生花。


    在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球成绩报告中显示: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长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在中国学生参与国际竞争时明显处于下风,难以脱颖而出。

    少年智则国智,我相信在这样的命题趋势下,中国学生思辨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思维将有所改观,进而推动中国的高等教育进一步向研究性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5 / 从2018年高考浅谈作文教学的“思辨”浪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cg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