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走一遭,难免不遇狗。一边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一边还要防止被狗咬,不做提前预防怎么能行?
3月16日,东莞寮步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宠物狗咬伤小女孩的事故。
据悉,下午18时左右,被咬伤女孩跟同伴正在小区玩耍,恰逢同栋楼的一位姐姐(不满18岁)来遛自家的大型宠物狗(有宠物牵引绳,没有宠物犬口罩)。小女孩出于好奇,主动上前抚摸了宠物狗。当时,狗的女主人并未制止小女孩的行为,小女孩第一次、第二次抚摸狗的时候,宠物狗也显得比较乖顺,没有异常。可是,当小女孩第三次伸出手后,宠物狗突然间开始狂躁,咬住了小女孩的长发,紧接着把小女孩和试图制止它的女主人都压倒在地……经过挣扯,小女孩从宠物狗身下逃脱,整个过程只不过30几秒的功夫,但已经造成小女孩脸部、颈部、手臂多处受伤。
事故目前仍在调停处理的过程中,但不管处理结果如何,小女孩心理的阴影和身体的伤疤恐怕一时间很难消除。
这一事故,给了我们众多家长一个警示:该如何引导孩子保护自己不被狗咬。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造成被咬事件的原因。
一、风险意识不足
如果孩子以前没遇到过狗,或者父母的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给孩子普及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孩子对狗一无所知,自然安全意识薄弱,风险就高。
二、好奇心
孩子们天然对新鲜事物和动物有着足很大的好奇心,往往好奇心驱使想要去靠近狗,摸摸狗。上述案例就是好奇心引发的事故。
三、侥幸心理
孩子缺少生活体验,即使当父母一再强调狗太凶狠要远离狗,仍然会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摸一下就好。
四、逞能
孩子们之间往往会有比较,也会有一争高下的心理,相互逞能。曾经就有一桩事件,几个孩子因为“我不怕狗、你怕狗,就是胆小鬼”这样的语言,引起孩子逞能去摸狗而被咬伤的事件。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家长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预防孩子被狗咬。
一、普及禽兽安全教育知识
平日里多跟孩子交流禽兽安全保护的措施,多看一些相关绘本知识;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观看《动物世界》等电视,了解不同动物的善良与凶狠,让孩子远离宠物狗及其他禽兽类动物。
二、多带孩子去野生动物园感受真实的动物
对动物了解得许多,越能把握接触动物的分寸。
三、教孩子学会观察
有安全意识的狗主人,遛狗的时候通常都会绑好牵绳、给狗带上犬口罩。情绪不稳定的狗,还会出现摇头摆尾、目光瞪大等行为。教孩子学会观察,及时分辨狗及其他动物的状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好奇心和爱心。
四、正确认识个人能力,不争一时之气
引导孩子体验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在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同伴之间挑衅、气话的影响,不逞一时之气。
五、增强风险意识
若想给孩子展示光明,前提还需让孩子了解黑暗。只有分清楚光明和黑暗的边界,才有可能跨越黑暗,迎接光明。从实事出发,不存侥幸心理,增强风险意识,保护个人安全。
六、积极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孩子的诉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不应对孩子的需求采取打压的方式,否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排斥,成人后也难以跟同伴达成合作。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尽管各个小区对宠物的管理日臻完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孩子远离宠物危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