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
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有多大的本事,走得有多远,
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作为孩子,
我们是母亲的“食伤”,
母亲把几乎全部的情感赋能我们,“生助”我们衣食无忧,喜乐、平安;
我们是父亲的“官杀”,
父亲拼劲所能提供物质基础,希望我们活成他的骄傲,更要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学会懂事、听话,无条件的接受爱的信号,才是让母亲放心的起点;
懂得努力、拼搏,无所畏惧面对生活挑战,才是让父亲安心的根本。
父母心安,我们的能量才能更良性的动转。
01
小文忙活一天好累,八点多才准备回家。
今天说好去看父母,二老已经五六天没看到宝贝闺女了。
餐桌上有不知道热了几遍的饭菜,看上去已经没有诱人的“颜色“。
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变魔术式的端上来一大盘饺子,
足足有八寸的大盘子。
“我热了几遍饭菜,看着不新鲜。这不,你爸和我专门包的你爱吃的野菜馅儿饺子。”母亲高兴的像个孩子,向女儿炫耀着做饺子的过程。
小文每次来,母亲都特别开心,做各种吃的满足女儿味蕾,从来都不在意时间的早晚。
曾经,小文为此吵过母亲:“这都几点了,做这么多吃的,能消化的了吗?”
母亲委屈的像个孩子:“你那么辛苦,现在瘦的脸色都不好了,我是希望你能吃胖一点,健康一点。”
“真是没办法,你们这代人总是把苗条说成瘦,一说就是瘦的脸色难看。别人都是花钱减肥,你这非得让我吃胖些,这不给人心里添堵吗?”
尽管小文每次都很有情绪的表达反抗,
但下次依然如故,小文可以不吃,但母亲必须要准备。
母亲说:“万一哪天没准备,你来了,很饿怎么办?”
直到学习五行的“六亲”关系,小文才明白自己和母亲对于彼此的意义,
作为“食伤”如何接受“印”的生助,是自己面对生活时的人生态度的起源。
而自己的态度,也决定了母亲的幸福指数。
现在的小文,看着热腾腾的饺子:“老天,我太幸福了,谢谢老妈。”
然后开始大快朵颐。
边吃边赞不绝口:“老爸老妈调馅儿手艺越来越好了,太好吃了。”
母亲就坐在小文对面,看着她的吃相,满足的保持着笑意盈盈的样子。
被需要的父母,感觉自己才有价值。
“老爸,我这个月的销售额又突破记录,奖金高出去两倍。”
父亲满意的看着小文:“不愧是我闺女,有我当年做生意时的闯劲儿。”
“老爸,您不是特别喜欢开我这辆车吗,过了春节车就给您和老妈开,想去哪里兜风开上就走了。”
父亲的眼里分明有一种光芒,但还是疑惑的问:“你咋办?”
“嘿嘿,您闺女长本事了,要换辆新车开。”
“太好了,新车啥时候提,到时候拉我和你妈回老家转一圈。”老爸兴奋的,好像已经看到闺女的新车了。
父亲,永远都希望孩子能有本事一点,再有本事一点。
小文吃完满满一盘饺子,打个嗝:“老妈,还有不,太好吃了。”
“有也不能吃了,再吃该撑着了。”
小文暗自笑了,这就是自己要的结果,妈妈大“丙火”,得表示你一直需要她,她才会收敛一点光芒。
看着父母开心的样子,小文的疲惫也消失了,心满意足的去公园里快走消食。
02
父母的年龄大了,吃东西不注意,身体开始胖起来。
尤其是母亲,血压血脂都开始飙升。
小文说了太多让他们注意饮食的话,
可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于老人来说,真的很难。
不守在身边,自己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小文有个做养生、减肥的闺蜜,瘦了二十多斤,人也美了。
小文直接带闺蜜去父母家,母亲很好奇的和闺蜜探讨肥胖的问题。
一来二去,很快就被“专业的”闺蜜“洗脑”,准备尝试一下对方推荐的饮食方法。
很多时候,外人的建议比家人的建议更容易被听取。
闺蜜很给力,每天在微信上监督查验母亲的三餐,母亲也很听话。
十来天功夫,好的饮食习惯就让母亲感觉到身体的轻松,
根据闺蜜的饮食建议,母亲还反思了自己晚上给小文吃太多食物的危害,
“以后你再过来吃晚饭,得简单清淡,少吃才健康。”妈妈很认真的告诉小文。
这正是小文期待的,既不用违逆母亲,又不再强迫自己多吃,最主要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好,
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父母,永远是我们甜蜜的“牵绊”,孝顺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但孝顺的方法有千万种,根据父母的性格特点用合适的方法去“顺”才是真正的“孝”。
爱孩子,需要学习方法;
爱另一半,需要掌握技巧;
爱父母,一样不能简单粗暴。
工作、生活、家庭种种负累,我们难免会和逐渐老去的父母发生“冲突”,和父母的“战争”,必须要有“双赢”思维。因为,父母是给予我们人生不断迭代新高的原动力,他们好起来,我们才能更好。
爱父母,同样需要学习,需要为自己注入更好的生命境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