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于那些一时遭受命运打击的人,正确的陪伴方式将会是雪中送炭、暗室逢灯。
这里指的陪伴方式,适合所有的人。
而这篇文章的缘起则是台湾的郭惠芯老师,这是她在多年陪伴临终者及一些遭受身边人离世或其他重大创伤的人后总结的一些方法,对于他们,陪伴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以免因为陪伴者的不恰当行为让他们再次受伤。
法则一:聆听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含意。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当你面对一个悲伤难过的人,陪伴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闭上嘴,用心听。对方诉说的过程,是他自我整理情绪的过程,所以不要随便打断他。或许等他说完,悲伤也就减少了大半。
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习惯凡事都给方案,希望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可是对于陷入悲伤的人,你所给出的方案很难到达他的内心,因为没有亲自经历这种感受的人,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所以,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默默地听,不时给予眼神的回应或是用“嗯”、“哦”、“是的”这样简单的回应即可。
关于简单回应,给大家讲一个趣事。某次在一个知名教授的公开课上,我呢,很有幸,旁边坐的是上海某电视台知名主播。尽管教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可是却没法走进美女主播的心,于是她拿出手机玩起了游戏。但是,让我匪夷所思的是,尽管她眼盯屏幕,手敲键盘,可是教授每讲完一句重要的话,总能听到旁边的她发出“嗯”、“啊”、“对”的声音,想必这是专业训练后遗症。
法则二:停顿
当人陷入一种情绪里,有时自己会察觉不到,絮絮叨叨、来来回回一直在讲同一件事,犹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陷在其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需要你学会停顿,从而引导他走出原有的情绪,停顿会是一个创造新话题的好办法。
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如果没有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刹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
法则三:当朋友不当英雄
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不等同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去感觉痛苦,并且不试着快速驱散痛苦。我们只是试着提供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
作为他的朋友,我们就应该信任他,相信他能自己把问题解决好。切忌不要对朋友的故事妄加自己的定论,不然只会弄巧成拙。
法则四:给予安慰
安慰是指:给予他们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觉。我们不需要透过“同意或反对”他们的选择或处理困境的方法,来表达关心。不要对他们下判断,不要心想他们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忙。
允许对方哭泣。哭泣是人体尝试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而掉泪则是疗伤的一种过程。所以,请别急着拿面巾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
法则五:感同身受,善用同理心
当我们忙着试图帮助他人时,可能会忘记人们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和感觉。尽管人们无法确知我们的想法,但通常可以察觉到我们是否惊慌、对他们下判断,或是为他们感到难过。
面对面安慰别人,和我们内心真正的状态,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忍受自己内心的煎熬。不论面临的处境如何,善意的现身与安慰,即是给予对方的一项礼物。
善用同理心,即使我们遭遇过类似的经验,也无法百分之百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善用同理心去关怀对方。切记需先耐心听完别人的故事,再考虑有没有必要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分享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益?
比如一个刚刚经历流产的朋友,如果不巧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时你曾经的经历或许会起到一定的疗效。
还有就是可以让有着相类似经历的人组成一个疗愈团体,有时团体的疗效会很起作用,因为他们彼此给更加的互相信任。比如各种癌症康复小组,各种心理治疗工作坊。
法则六:长期守候
改变会带来许多混乱,没有人可以迅速整顿那样的混乱。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自闭症儿童关爱中心的义工活动,报名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否长期坚持,因为这些特殊的孩子,原本就很难和人打交道,好不容易和你建立了感情,你一旦不来,他们就会失落。不断经历这样的失落,对他们的治疗非常不好。知道自己的时间没法保证,去了一次我就申请了主动退出。
法则七:勇敢挺身而出,设身处地主动帮忙
现在的人际关系和几十年前相比,疏远很多,人与人之间更加独立,也更加封闭。有可能你和邻居同住十年,却从来没迈进过对面邻居的大门。
当朋友悲伤难过时,请勇敢挺身而出,去帮助陪伴他们。不论身处任何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是无妨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无妨的。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
当我们问:“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有时候有答案,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帮忙。然而,人们有时会对自己真正的需要开不了口。设身处地去考量人们可能需要的协助,是有效助人的第一步。
法则八:提供实用资源
实用资源就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很需要,而你呢,又正好有这方面的资源,就比如说朋友需要住院手术,而你刚好有认识的朋友在这个医院工作。
还有一种就是你自己无法给他直接的帮助,但可以尽力提供可用资源——别的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来帮忙他们找到答案。可以为对方打几通电话,连结人脉;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或是干脆提供一个躲避的空间,让他们得以平静地寻找自己的答案。
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G,最近在陪伴想要自杀的18岁男孩L。自杀的原因是他在一个意外事故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因为平衡力被破坏,不得不告别他最热爱的篮球。为此,他伤心得要自杀。
几次陪伴效果都不佳,忽然她想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朋友Y,一个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双脚及妻儿的男人.。她决定带这个男孩去见朋友Y,男孩到了Y家,Y坐在轮椅上很热情地给男孩端茶倒水,男孩于是开始诉说他的不幸,Y 不时说“嗯,你是蛮惨的,蛮痛苦的.....”。等这个男孩诉说得差不多了,朋友Y 突然和男孩说“要不咱们换换?”。当Y说出这句话,这个男孩突然就愣住了:和他比,我这点悲伤算个球啊!从此,男孩走出了自己的悲伤。
希望以上的八大法则,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陪伴者,帮助他人走出人生的低谷,重获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