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在十月的开头,日渐清冷。日子越来越老了,如同清透的河水中生满绿藻,马上就要漫到这岸上来。生活中的沼泽,常让我们深陷其中,而我们唯一能抓住的藤蔓,除了心中的良知与善,或许还有自己的信仰。
传说印第安人走路时,如果走的太快,就会在路边停一会。当被人问及原由时,他们会说,如果走的太快,灵魂会跟不上来。顾城有言“你们都到生活里去了,生活里人口众多。” 现代的快节奏常让人迷失灵魂。人在泥沼里与灵魂一起浸泡,这片沼泽过于深陷了。有人自愿,有人不小心坠落。不能救起自己的人,只能赞赏沼泽上的泥土,简直太美了,若能撒上些种子甚至能开出花儿来。人们,在自欺欺人这件事上,似乎有着超常的天分并且常会洋洋自得。
中国历时五千年,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演变,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宗教。而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信仰体系,作为一种道德教化,在一段时间内承载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有儒学也是好的,至少那时的我们谈到道德与善时,不会惭愧到捂着嘴笑。
我们想要坦诚的与自己对话,就一定要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而灵魂与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当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宗教,而说这些话。亦是希望人人救起沼泽中自己的灵魂。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
这里的信仰不仅指宗教,因为信仰实在是很个人化的问题。它可以是写作,可以是音乐,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体,只要可以带给我们,光和善。它便有了指引人方向的益处。我曾看过一句话“真正的信仰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 信仰与善似乎密不可分,王小波也曾说过“人不能不爱别人啊”
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到“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我并不祈求人能从自私,嫉妒,冷漠,仇恨中完全解脱。只是希望人能在这其中,明知对错,拥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我们净化自己的灵魂,亦是拾起污水中的一块绿藻。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丰子恺把人的生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我们多数人拥有物质生活,少数人拥有精神生活。而拥有灵魂生活的人简直少之又少。作为信仰多年的基督信徒,对于灵魂生活所给人内心的富足,有着太多想说的话。但这里可暂且不提,若被人误认为是来传播宗教。实在有些偏题。所以我想灵魂生活不仅指宗教,也指信仰与善。人因有了思想,而与低等动物区分开来,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但这样的大赐福,经常与无休止的杀戮与伤害相关联。当然我也知道,世界不可大同,想要靠信仰创造“太平天国”似乎不太可能。若有一种信仰,能治愈我们日渐浮躁的心灵顽疾,那么它便发挥了人坚信它的最大意义。
信仰给予我们的,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形,抽象的东西。比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老子有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是有形具体的东西,在现实中给予我们身体上的满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物质需要必不可少。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于我们是有利的。而“无”——无形的东西,才有大作用。灵魂需要自己的空间,人生需要空白期。而信仰,让人保持心灵上的“无”,让人从现实的沼泽中跳出来,拥有在灵魂中徜徉的广阔天空,坦诚面对自己,反省自己。
用善的信仰约束自己。
很大一部分时候,信仰能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它里面,得到宽恕。有人说信仰,是光,是太阳,是明灯。而我认为,信仰,只是黑暗中一烛火光,你离它远它就渺小,你离它近,它就闪耀。并且那光是暖的。它告诉你,我在这你要往我这走,而不至于在茫茫的黑中寻不到方向。而当你真正找到它时,信仰便成了一面镜子,它揭露了人的面具,让人看清自己,你跪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你所要原谅、所要改变的也不是别人,乃是你自己。而我想传达的“信仰”希望它是建立在善与良知之上。真正好的信仰,是指引你来到自己的灵魂里,用自己的力量清楚污垢,达到救赎。
我很喜欢王海桑的一首诗《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后一部分他写“除此之外,我来到这个世上 / 是要做一些事,想念一些人/让自己的心还有片干净的地方/能容得下一个神龛,和跪得下我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