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学习的境界。

论学习的境界。

作者: YuMoo555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20:05 被阅读0次

一个人知道要学习,那么他的学习也一定是有不同的境界的。圣人们学习的境界一定都是很高,而如果不是儒者为学,他的境界可能就不是很高。境界的高低,一切本质就在于你学习的目的,以及你是否有回归自身的自省与内修。

孔子曾说过他对于高境界的定位。一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好学内心有道的人对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是根本不会加以关注的。这就是君子的“不求”。那么有人就会问:你只有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情况下学习才叫境界高吗?难道孔子着重强调的是这些吗?当然不是,“食无饱,居无安”这只是君子不注重外在的表现,而孔子着重强调的是君子无处不在内修。而当然君子有所不求,定然就有所求。那么君子“求”的又是什么呢?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对的,敏于事就是要去多做,慎于言就是要少说。结合到一起就是敏行讷言,少说多做这才是君子所求,所以一个默默学习从不张扬的人,他心中是一定有方向的,心中也一定是有道的。像我如果都不能吃饱穿暖,就更别提去学习了,这就表明我还不好学,还没有发现学习中真正的乐,我还是特别注重外在的物质,如果要改掉这一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孔子眼中就有一个“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却仍然乐于学习的人。他就是颜回。孔子对他的形容是这样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两次强调了颜回之贤也。孔子说呀:就像颜回在这样的环境中仍不去聚焦这里,而是还在不断地内修追随他心中的道。颜回就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仍然不会影响他对于学习的乐,这正是因为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外在。

孔子曾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所代表的是哪几类人呢,他们之间的区别又在于哪里呢?知之者的学习一定是受外在的利益推动,比如说要志于仕。好之者呢,就是喜欢学问本身,但是内心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道,只不过是学问渊博,却在这个世间无所作为。乐之者,他之所以学习一定是有内在动机的,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心中的道而学习,而且他们也一定包括“好之者”,因为如果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正如颜回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着学习,这一定是很奇怪的。所以学习的境界,是分为两种的:第一种就是因为外在的动机从而去学习,这就是低的境界;第二种就是他心中有一个内在的动机去推动他学习,正如那些“乐之者”,他们的学习境界一定是非常之高的。

孔子是一代圣人,我们已经讲了学习的至高境界是怎样的,那么孔子学习的境界又是如何的高呢?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在学习的时候,真的就是在做“作乐”,学习能使孔子忘记吃饭,并且忘掉自己的所有忧愁,甚至他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孔子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学到现在,他学习的时光都是快乐的,所以才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都已经老了。而孔子在内修之时,还包括了不断地外推。儒者的修己,一定也是包含着外推的,如果不是,那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儒者。孔子正是儒家的开辟领头人,也是将这最重的道与天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周游列国推行大道,这就是他一生的使命,他将自己的所学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道和外推,这样的境界,难道不是至高无上的吗?

一个人的境界之高低一定不在于他的学识之渊浅。而是他是否有一个真正向往的方向。是否真正将自己的知融入了行。有没有在不断自省内修中从而将它“推”出去。而我们的境界,也是会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现在我们有一个这样崇高的孔圣人能让我们来仰慕,那我们何不见贤思齐,不断对照孔圣人的境界,从而反省自己的做为而改之。

相关文章

  • 论学习的境界

    我们说完了具体的学习的目的和策略,那么我们的学习最终应该达到怎样的境界呢?其实,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的学习也会...

  • 论学习的境界

    我们学,都会有学习的境界,像孔子颜回那样的人,我们知道他们的境界是很高的,而有一些小人儒,那么也许他们的境界就不是...

  • 论学习的境界

    不同的人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境界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往往判断一个人是否伟大,也许判断方式并不是这个人知道的知识多不多,...

  • 论学习的境界。

    一个人知道要学习,那么他的学习也一定是有不同的境界的。圣人们学习的境界一定都是很高,而如果不是儒者为学,他的境界可...

  • 《论语》——论学习之境界

    我们已经讨论过,学习的目的,方法。那么,学习又有着怎样的境界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感悟心语(四)

    【冯友兰论人生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四类: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

  • 随笔 | 浅谈境界

    ——论冯友兰之人生四境界 关键词: 境界 道德 摘要: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的“人生的境界”...

  • 设计师的五个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说学习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论人生理想; 第二境...

  • 怎样借力简书来学习?

    01 学习境界论的最好的,是王国维。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面表达了三重意思: ...

  • 论境界——读《哲学导论》第七章

    第七章 论境界 一、为什么:境界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 (一)中国的“境界” 中国传统思想将境界,除古典诗所讲的境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学习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mx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