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QAS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QAS读书笔记

作者: 妮妮小阿狸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12:50 被阅读0次

    Q1、本书讲述了什么?

    A1、首先,你会了解到普通人应该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寻求帮助。

    A2、其次,在人际沟通分析学中,人生有三种“自我状态”。

    有些人总是对任何人很严格,甚至到了挑剔的程度;而有些人却永远“像个孩子一样”,一切的根源都与“自我状态”息息相关。

    A3、最后,我们来一起找到人生坐标,学习如何做一个高情商的人。

    Q2、我们应该如何及时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呢?

    A1、可以借助“情绪温度计”来用量化的表达描述自己的状态。

    A2、情绪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

    中间是5,代表感觉还不算太糟。

    最高为10,表示非常愉悦。

    我们可以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并标注刻度。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Q3、想要让心理咨询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前提:

    A1、第一,作为心理咨询的主体,来访者必须是自发自愿来做心理咨询。

    A2、第二,心理咨询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咨询师和接受者都需要为咨询负担责任。

    Q4、人生的三种“自我状态”

    A1、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包含了我们在儿童时期体会过的所有情感,包括快乐与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即使一个人已经长大成年,但他还是会受到幼年经历的影响,回到“儿童自我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下,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

    儿童自我状态的具体表现有: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时,我们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当他们指责我们时,我们并不会去辩解,而是选择顺从讨好对方。

    A2、“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状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第一种是挑剔型父母,这个很好理解,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瞧瞧你,又把衣服弄脏了,你怎么永远长不大。”

    当一个人在“父母状态”下,他也会开始对他人评头论足,甚至严厉批评对方。

      2、第二种是审判型父母,审判型父母像法官一样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3、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审判型父母状态”,他们审判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这类人永远在责怪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A3、进入“成人状态”。

    分为3个步骤:

    1、第一步是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这也是进入“成人状态”的前提。

    2、第二步是:当我们下定决心改变后,就要付诸于行动。

    3、第三步是:学会原谅你的父母。

    Q5、用人生坐标构建“自证预言”。

    A1、1.我好,你也好;2.我好,你不好;3.我不好,你好;4.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4个答案构成了一个坐标图,即“人生坐标”。

    A2、简单来说,就是你怎么想,你就会怎么做。在行为确认效应中,这种情况被称为“自证预言”。

    A3、只有处在“我好,你也好”这个人生坐标系中的人,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与自己和解。

    Q6、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成为高情商的人吗?

    A1、书中蛤蟆先生用了一个方法可供我们借鉴:他把人生当做一次舞台表演,并且为自己定制专属的“人生剧本”。

    A2、过去,蛤蟆先生常常认为自己的人生是被设定好的,必然会走向某个结局,此时她正处在“我不好,你好”的坐标系中,一直过得很不开心。

    现在他无需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可以即兴发挥,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

    A3、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S、《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是是英国心理学者罗伯特·戴博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QAS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qp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