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信任他人,这是从小被灌输最多的做人观。但总有一天你会疑惑,信任他人没有问题,因为在交付信任之后,我们仍留给本能的自我保护层,但相信自己,就具体多,也复杂多了,因为付出和得到的实体是同一个,而且没有任何缓冲层和防备感。你信任自己多少,你就会得到或失去多少。因为自信,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于是人们真地以为一叶可以看见秋天,一斑可以窥见豹子,而忘记了它们其实只是一个形容词。
上个世纪造就了许多神话,神话的造就者也留下许多有关自信的奇事。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另一位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20年代坚信不疑:“哪一们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而福煦大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
这些人并不是信口开河,恰恰相反,他们所说的恰恰是他们最熟悉的,都拥有着上述看法的权威。问题就出在这儿,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这一点最滑稽的佐证是19世纪最后一年的一件事,时任美国专利局的委员下令拆除他的办公室,理由是:“天底下发明得出来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完了,再不会有人申请专利,要办公室何用?”
有趣的是,与上述人的判断南辕北辙的未来,却牢牢地忘住了他们,使他们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刊的夹缝里,以笑料的方式获得永生。
所以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的哥哥,那位很早就开始写作,后来又完全被人们遗忘的作家这样教导他的名人弟弟:“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
若问你相信自己有多深,且看时代更迭有多真。网上有首无名氏写的诗作《29分钟的爱情》,于亦庄亦谐间和自嘲自恋中很合时人脾胃:2022年11月3日下午3:20/我爱上咖啡馆窗边那个空黑衣服的男人/他修长的手指/他唇边的香烟/在空气里制造着暧昧气息/他好像在等谁/又好像谁都不等/这是3:31/我整个的身心为他痴迷/18分钟后/我等待的男友推门而入/我起身说“嗨”/在我身后/是这场结束了的/长达29分钟的爱情。
绝不绝?她相信这是爱情,所以才有了这篇诗作,她相信女人的感觉,所以才有了打动我的地方。我相信她的相信,除了相信,我还佩服她相信后天马行空的思维。这是21世纪的自信方式之一,不可小觑。自信心带有深厚的时代烙印,你不信都不行。
自信过满固是不足,但全然无自信心更加不可取。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尤其是一个表面自尊自信,实则骨子里透着极度自危感的人,比起对自己的伤害来,对他人的伤害可能更大。比如总爱猜疑另一半红杏出墙的人,比如心理防卫过当的人,让这个人际关系温度不高的年代更加降温。那些霉菌在光阴的拂动中茁壮成长,成长为阴森森的目光。每接触一次这种目光,都让人无望一层。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具体的生存环境,比地球各个角落里进行的总统选举和飞船上天要重要得多。
所幸的是,经历种种之后,我仍然愿意相信自己,尤其是相信自己对别人的交托。这原本就像日出日落一样正常,我指的是在远古始祖年代。当然,那个年代还没有相信一词。
自然也没有不相信一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