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朗读者
2018-02-28对家乡的所见感伤

2018-02-28对家乡的所见感伤

作者: 百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21:07 被阅读8次

    最近不知在哪听到这样一句话: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不像在外的“游子”半夜起来抢车票,经过一番计划、历经一路风尘才回到故乡,相对来讲,我算是幸运的,工作在江西境内,说走就走,红红火火闹家乡。
    我的家乡在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如其名,少数民族乡,有点落后。虽说国家政策有所倾斜,但一时难改农村破旧、文化缺失的状况。这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情绪高涨与萎靡齐发,为什么呢?那得从很多年前说起。
    大约在2006年的样子,我们村出现了最年轻的批的南下打工者,他们就是我的同学,初中没读完的同学,时至今日,我们村里有了第一批“土豪”,就是当初的那批同学,奋斗了10多年衣锦还乡的打工者。从他们的言语交谈中,霸气侧漏,动不动就这个有百万资产,那个有几套房产,有的还有自己的事业…他们的眼神是睥睨天下的,他们是情绪高涨的。与之相对的,就是像我这样拿点工资的,包括初中之后直接上师专现在教小学的教师,上完大专或大学现是某单位的小职员…我们说话是不大气的,尤其是问到工资、婚姻的时候。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叫嚣,家乡的年味就是火不起来,不似当年一呼百应似的热闹,从老一辈无奈与失望的表情中,我们察觉到:亲情反不如初,尽管有钱。
    在我看到,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爷爷奶奶那一辈,正在慢慢的离去,随之亲情也慢慢的冷却,在老一辈眼里,有很做法是有规矩的,很多事是有仪式的,这些有规有矩的事到了年轻一代手里,就变得“随意”了。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现实处境造成的。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在校学习,一年就见一两次面,平均下来一年就一次的样子,我们与上辈相处的时间较之以往少了太多,很多文明没有传承下来,连感情也易生疏。
    比如,拜年,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留宿,现在哪来这个氛围,大家开车,去亲戚家匆匆一面,放下东西,客套几句,饭也不吃,就要离开了。平时的生活啊情感啊什么的,都没有来得及交流,又增一份生疏。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祝贺,馈赠礼物,交流心思,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
    然而,有时又发觉,集会又时常发生,在农村反而成了村里人团聚和交流的一个契机,热闹非凡。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大家在一处空地,烧起柴火,各种出点瓜果,边吃边聊,像过节一般,交流一年的生活情况、见闻和感想,称赞政策谴责腐败,诙谐者还会来点笑话……深夜里交谈欢笑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集会也确实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人前来,尤其是青年男女。适龄结婚的男女,将会是这里的主角,大家一定会半开玩笑半看热闹地撮合撮合……都说,现在的社会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迟了,然而我们家乡结婚好像越来越早了,现在都知道一女难求,郎家都会尽早作打算,尤其是读完初中就踏入社会的人,5、6年的打拼,经济、阅历有了积累。现在农村日子过得较为殷实的,也恰恰是这些有几个成员在外务工的家庭。(仅仅只有一个成员务工,通常不足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说,他们的辛劳和泪水还是得到了适当的回报。
    他们成家就更是早。
    这时,女方家就有底气谈条件了,我们这虽然是个乡镇,但外出打工的人有了城市人的习性,谈婚论嫁也讲房、车,在城市里买房,工作的地方有不在那……有时我也想,他们是怎么想的,甚至有时候,都会怀疑自己:自己又在想什么?作为满载家庭希望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时,又面临结婚、买房等种种压力。 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毕业后又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
    作为农村大学生,回到家乡的时候,童年那些伙伴都衣锦还乡了,而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你还能做什么呢?心里也觉得,知识就是力量,但也会有无力感!
    说了上面这些,自己觉得有点悲观,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回家究竟看什么?其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从外归乡很多事情的思维却不停地在你心里撞,也就有了些许矛盾的感受,所思所想所感,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2-28对家乡的所见感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zi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