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边有个小卖部》的阅读讨论课上,我相信弓钊对这部作品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了,离下课还有10分钟,他又一次走上讲台。
“我觉得,这部作品中的名字很有意思,“十三”和“失散”谐音,“程霜”和“成双”谐音,意思是两代人终归失散 一个人心念成双”。(这个内容是弓钊无意中从网上看到的)
他话音刚落,就引起一阵阵的感叹。赵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左志遥呼出他的口头禅:妙啊,妙啊!
是啊,一部作品,“一千个哈姆雷特”,却碰撞出一瞬间心照不宣的体验火花!这或许就是阅读不可言说的意义。
我也相信,经过几节课的讨论分享,文鹏不会再纳闷地问:老师,你让我们读这些有什么用?
文鹏理解阅读的意义或许是在张猛走上讲台的时刻。
张猛分享了刘十三在王莺莺去世后再次回到云边镇小院的部分,他哽咽着读到一半,泪湿眼角,十一长假期间,张猛去看望了自己外婆曾经住过的老房子,萧条、破败、颓废,悲不自胜,以致无法继续阅读,我后悔答应替他读下去,还未读两句,我也已经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物是人非的沧桑,“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痛,生命的无常与幻灭,一瞬间击溃情感的堤坝。
文鹏理解阅读的意义或许是在文超分享刘十三失恋后的崩溃,他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阅读这一部分时感同身受。或许是在晋宇分享球球在福利院懂事得让人心疼的片段时。
或许是在赵喆将讨论引向深入时,他探讨了刘十三、球球、毛家姐弟、孙女的身世,都是父母的缺位,指出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离婚率高,缺乏责任的草率婚姻(我作了一些补充)。他那句“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好的童年可以疗愈一生的伤痛,不好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疗愈”,让大家再次对热爱阅读和思考的赵喆刮目相看。
或许是在志遥分享“世界上又很多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做到的”时候。
“这句话,我挺有体悟的,同样的问题,别人可能用一秒钟都能理解,而我却需要费很大精力才能明白,比如说计算机的有些知识,老师一说,他们很快就会了,而我就是整不明白”,他一边说一边指指坐在他后边的弓钊、凌志等几个人。
“可能是从小没有好好学习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已经来不及了,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努力下去”,他继续坦然地说,语气中掩不住的沮丧。
“志遥,当然要继续努力下去,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各有所长,比如你擅于思考与总结,这就是你的可贵之处,不要拿你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较,这样对自己不公平”
“我们一定要坚持努力,哈佛有句校训是这样说的,当你觉得一切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开始”,我郑重而坚定地说着这些我下意识觉得能够鼓励到志遥的话。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做到的”这句话有一定得道理,因为事情的成功除了“人和”,还需要“天时”和“地利”,这些因素大部分人都是把控不了的,我似乎能感受到像志遥一样的孩子们读到这句话的心情——欣慰、落寞而酸涩。但有些道理是教不了的,需要生活这所无形的“大学”去教。
子博课间找到我,他想分享的内容很长,但又不知道如何总结得简略一些,所以前来“求救”,我得知他要分享的是“球球错任刘十三和程霜是自己爸爸妈妈,骗吃骗喝的滑稽搞笑片段”。
“子博,为何分享这一部分?”
“大家分享的都挺悲伤的,我就想分享一些开心的”,他笑着说。
子博本想单独给我说,但被我一口否决了,当他在课堂上给大家阅读时,我相信这将会是他在阅读课上难忘的体验。
下课后,杰濠走上讲台和我继续交流了作品中不被提到的有关智哥的一部分内容,还有一些其他细节,欣慰而愉快。
阅读的意义何在?似乎很难说的清说的尽,总之是一段又一段可以跨越时空的“欲辨已忘言”的美妙体验,你离它越近,就越能感知生命的存在,离它越远,越像无水之鱼,无根之木。
我清晰地记得,在幼教班陈希洋同学拿着这部作品走上讲台时与我的对话。
“希洋,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我读不懂……”
“读不懂?哪里读不懂?”,我惊讶又疑惑地问(因为这部作品几乎没有生僻字,也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情节也不复杂,怎么会读不懂呢?!)。
“我觉得没有画面感,读不下去,我想看视频,类似电视剧的那种。”
希洋的这一说法让我又是一惊,张嘉佳先生,作家、编剧兼导演,他的这部作品是由一个又一个“小剧本”融合而成,内容的画面感相当强,希洋的读不懂可能是因为作品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方式,初一看,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反正,我是看不下去”,他继续补充道。
“一部作品,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要不孙老师再给你推荐一部吧?”
“老师,其他的我也读不懂,我想听或者看视频。”
“这样吧,希洋,你坚持读完四章咱再说吧?一定要坚持读完四章!”
希洋带着口罩,我看不清他的表情,这个上课从不睡觉、端坐听课的男孩儿让我觉得有点束手无策。
希洋或许已经很久没有走心地阅读过一部作品了,在知识碎片化、快餐化、视频化的网络时代,一个长期被动接受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期和愚钝期,缺乏去完成一段阅读的耐力,还有思考和判断的基本能力,但我依然期待“希洋们”能慢慢走进阅读的美妙世界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