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永远在发生。改变是生命中的珍珠,是我的资源。它会给我更大的动力去改变。现在梳理我的改变如下:
1时时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觉察到了,觉得不当就停止。
2对孩子有更多的接纳。认为他在他的当下也尽了全力,他也想让自己更好,他有他的不容易。
3当自己内心不舒服的时候,会有用冥想、催眠、自我想象去滋养自己,疗愈自己。冥想和催眠的语言是“我知道—我陪你—我爱你—感谢你”,换个词就是“共情—陪伴—爱和喜欢—感谢”。避免对自己说“没关系、不要紧”这是否定,也不要和自己“讲道理”。道理里边没有爱,只有应该、规则。
4真正的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感谢孩子今天的现状,至少她还可以控制自己的一部分行为,至少她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感谢她用她的症状来提醒我,让我自己改变。对孩子的生命有敬畏之心。
5孩子不上学以及各种折腾,与我以前的养育不当有关。以前我总是外归因,看到孩子的各种不好,对孩子有各种不满,现在能进行内归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6我在孩子的童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尊重和理解,没有给他足够的心理营养。这与我的职业有关,也与我的个人信念系统有关。我常常把工作放在孩子的前面,我有很多焦虑、着急等负面情绪,潜意识中还隐藏着恐惧,时常看不见孩子的感受。我的心胸、境界也不够高,格局不够大。这当然也与我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有关,也是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这表明我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
7我对孩子的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这表明我由原来的感性、情绪化、控制到理性,由原来的向外求的模式到向内求。
8以前认为孩子出问题是自己命不好,归因于命运。现在认识到孩子走到今天有这些问题,是事情发展的必然。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事情。
9孩子出了问题,很多亲戚朋友都说把她给送走吧,而我站在孩子的角度,觉得这样做会毁了他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我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主见。会分析,有选择。
10我能够反思到养育孩子的过程,背后伴随着我的紧张,恐惧心理。这表明我看问题能够坚持系统观、立体化,能够发现本质,思维能够从点—线—面的改变,也是我格局境界的提升。
11以前觉得孩子早上睡觉、起床困难就很烦,现在能看到他是用睡觉在逃避。原来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现在能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
12我能这么深刻的反思自己,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并且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放下了“我都是对的,孩子是错”的看法。心中涌动的是爱的情感,回归到妈妈的角色上来了。
以前老觉得自己进步不够明显。这个想法是对自己的评判,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打击。它像一块大石头阻碍着自己的进步。当然,它也表明期望自己更大的进步。从成就动机曲线来看,这不利于自己的进步。
每当自己有这种想法,我就会对自己说:
1“不知道我哪进步了,但我知道我进步了。”
2“进步不需要证明,反正进步了。我的一丢丢改变也是进步,它很关键的。”
3“我还在原地没进步,但我追求的那个点更清晰了。也许那个地方还是夹生的,我还没消化透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95485/e1d1272dccd6105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