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也奇怪,除了写论文外,我平日里码字从不打草稿。哪怕是工作上硬性上交的“心得”任务,似乎也从未想起过要拟个提纲,想想怎么个谋篇布局能够表达得更好更妥当。
实际上,每次码字都像是在记流水账一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逻辑可言。更为让人苦恼的是,有时候才写了几十个字,就感觉已经把脑袋掏空了,再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
这是为什么呢?想来想去,或许就是因为缺乏读者思维吧。
平日里码字,于我而言,似乎更多的是一种自己情绪的发泄,而不是在陈述观点或者其他更为理性的思考。总而言之,就是不带思考的表达情绪。
只不过虽然只是自我宣泄,但同时却又寄希望于这种个人化的表达能够有读者,有市场。这不免就有些自欺欺人。既然想要写给他人看,想要赢得他人的关注,自然在写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写得让人看得进去。只可惜,一直以来,我只顾及自己写得畅快淋漓,却忘了让读的人读得畅快淋漓。
回想起高中那会儿写作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每次都会先在草稿纸上列个大纲,认真思考怎么写才能写得好,才能打动阅卷老师。纵使没有大标题、小标题,总还是力求在文字的起承转合之间,能够体现出表达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总还是要想要怎么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字斟句酌。只可惜,高考之后,再写就是信马由缰地乱来了,糙得不行。
如此一想,下次提笔之前,先把草稿打起来!谨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