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大家都在追《我的体育老师》,我也凑热闹的跟着宝爸一起追剧。断断续续,也不知道看到第几集。有一个片段对我印象深刻:
马莉和妈妈一起吃街边摊。妈妈穿着高级时装,拎着MIUMIU的奢侈包包,一脸嫌弃的坐在小摊的凳子上,不想吃任何东西。马莉嘲讽妈妈之后,争吵之中红着眼睛说了一句话:“在我的印象中,你做家务的时候永远都皱着眉头。”
田野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在孩子眼中,竟然影响这么大。母亲仅仅皱一皱眉,对孩子来说,幸福就顺着眉头皱起的每一道细纹流失了。一个连给孩子做饭都皱着眉头的妈妈,他对孩子、对家庭,到底是爱还是无奈呢?
至少,她在这个家庭中不快乐,她对照顾孩子、照顾孩子的爸爸这件事情感到不快乐。无法从照顾家庭成员的行为中获取到快乐,幸福在哪里呢?
孩子一边享受着母亲言语上的溺爱、行为上的腻乎,却在内心深处感受到隐隐的背叛,这种背叛就是母亲情绪带来的矛盾。这种矛盾让孩子对母亲的爱若隐若离,那种疏离感造成了不安全,积淀成一种叛逆在青春期爆发。
2
父母对家务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家庭的态度,也是对家庭成员的态度。
田野的态度,更像是马莉解读的那样:无奈。什么叫无奈?还是借用马莉的话:“无奈不是高兴,也不是不高兴,他就好像是别人都觉得你过的很好,可是你自己感觉,怎么就成了这样呢?”
田野的内心想成为了一个女强人,却又无力反抗。或是碍于孩子,或是碍于丈夫。她的雄心勃勃面对的是马克的安于现状,她的事业心碰到的家庭的需要。
就像离婚后马克骑着自行车追她到十字路口,田野疲惫又无奈的说:“求你给我一个晚上,让我一个人静一静。16年了,我的每个晚上都给了家庭,请你给我留一点自尊。”
对孩子和家庭的付出,到最后,成了伤自尊的事情,这句话冷到了南极的冰川里。她一直在应付,在敷衍,只不过,敷衍的很认真。可是孩子的心,永远看的那么清晰,那么透彻。
3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做家务其实是件智慧的事情,别把它想的太简单了》,讲述了小宝在做家务过程中的收获和锻炼,但是仅仅是基于动作上的,忽略了心理。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家务与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感情培养,远比我们想象的影响更深远。做不做家务,爱不爱干家务,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完全取决于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如果他认为这是好玩的,他就会去做;反之,他就会拒绝。
孩子的选择,没有成年人的无奈或是必须,他们的缘由很简单,那就是有趣。
想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件有趣的事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父母传递这样的讯息。孩子会从父母做家务的表情、态度里感受到。
4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没有分身术,做饭的时候,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
小宝小的时候,我做菜,就会给他分一些活,例如让他把芹菜上的叶子全部揪掉,或者是把小青菜分成一根一根的,他会蹲在厨房的地上,认认真真的做半个小时;长大一点,参与的也更多,我做饭的时候,会让他帮忙从消毒柜里取需要的盘子、碗,为了区分盘子,他给深的盘子起名叫“带保护的盘子”。
后来,他会抢着帮我刮土豆皮、红萝卜皮,站在高高的椅子上,在厨房的水槽里洗菜,甚至还动刀帮我切过菜;做猫耳朵的时候,他能两只手同时搓,并且能够一个人完成一家三口的需要量。
他做家务的时候,会给我实况直播他的状况,我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赞叹着他的成果,他听到后非常自豪。
我很享受和他一起做家务的过程,经常邀请他当我的小助手。有时候,他并不想帮我,我也不强迫。他拿着玩具,站在我旁边,我一边做饭,一边给他讲故事,讲书上的故事,也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还有的时候,我做饭,他玩玩具,我给他唱歌。
家务是家庭的日常和琐碎,把这些琐碎过出幸福和快乐,孩子的氛围才是健康的,他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的基础也会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这种快乐和幸福,就像是花盆里基肥,不用太多,却能够持续的供给养分,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