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一段魏智渊老师的话——“早期的理解,往往是潜意识的。潜意识里的理解要用清晰的文字表现出来,需要极高的形式水平,是学生达不到的。在达不到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学习套路,这是违反认知规律的。阅读理解,只能在三四年级开始渗透(以句段的理解为主),在五六年级才可以加以考查。这时候,学生已经经过了自动化阅读期,可以在意识层面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加工,标准化测评,才算成熟。”
其实语文教材的安排也是如此。低年级的课文重点在想象,关于文本的分析少之又少,中年级开始学习字词句段的谋篇布局,高年级则要学习对整篇文章的赏析。低年级重在唤醒孩子的想象力,学会如何表达,做阅读题不但起不到训练的作用,甚至会让孩子惧怕阅读,以为阅读就是这么个怪东西:读了好玩的文章,非得做几道题,还总是做不对。
做阅读题和考试成绩,真的没有必然关联,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对学习的信心,很可能就在一道道总也做不对的阅读题中,被渐渐抹杀。综上,我始终坚持“学语文不能靠刷题”,起码“低年级不要做阅读题”的观点。要想阅读能力强,考试成绩好,华山自古一条道:阅读,阅读,再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