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121期【教学设计】

第1121期【教学设计】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06:54 被阅读0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型教学设计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学习目标:

        1.把握重点词句,梳理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课文,欣赏故事精妙。

        3.品味体悟语言,感受人物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得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好句读。

        教师指导:

        1.重点读准下面字音。

        濠粱  鲦鱼

        2.重点把握下面几句的节奏。

        ①请/循其本

        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读: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同桌配合,演绎故事。

      参考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从从容容,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教师指导:

      1.重点理解下面两个词语。

        固:①固然;②本来。

        安:①怎样,如何;②哪里。

      2.补全题目,读出事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鱼之乐”事)

      3.濠梁观鱼:表示纵情山水,逍遥游乐,或借指游乐之所;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三读:读出人物心理

      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同桌二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在人物说话前填上能体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完成下面的朗读训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悠然自得)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咄咄逼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从容自若)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得意洋洋)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温和从容)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教师指导:

      1.第一句,关注句号。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2.第二三句,关注问号。同是问号,但前者反问强烈,咄咄逼人,问中带肯定语气,有一种有意刁难的心理;后者以问对问,针锋相对,但又显得从容不迫。

      3.第四句,关注叹号。惠子以退为进,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全矣”有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之情。

      4.第五句,关注两个句号。庄子悠然冷静,回到问题本源;偷换概念,一击制胜,语气缓和,心理从容,表达自如。

        四读:读出性格情感

      学习活动:①请同学们同桌演读,体会庄子和惠子的不同性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②主题发言——

      我演庄子,我觉得他是一个……

      我演惠子,我觉得他是一个……

      ③全班演读。

      教师指导:

      庄子:从容自在,悠然自得,享受自然之趣。

      惠子:咄咄逼人,步步紧逼,寻求事物之理。

          五读:读出独特感悟

      学习活动:你觉得这次辩论,谁是胜者?如果你是庄子或者惠子,你还有别的说法吗?

        教师指导

        1.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2.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课堂小结

      文章轻松闲适,情趣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121期【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nx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