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人人都处于定义与被定义的时代。
关于标签
我们身上都有形形色色的标签,代表出身、个性、身份、财富、地位、形象等等。
穷的、富的、刚毅的、软弱的、商人、工人,中产、破产,领导、百姓、美的或是丑的、年轻有为或者一事无成······
家庭赋予我们的,社会赋予我们的,经历赋予我们的,还有自我所赋予的标签,随着时间流转,有的标签紧紧地烙印在了你身上,有的则不停地流转、淘汰、更新、升级。
当然,你并不完全认同自己身上的标签,因为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社会评价,来自外部的标准而非自己内心的渴望,它们与我们既远又近。有的标签你觉得是自己想要拼命摆脱的,有的是你勉为其难接受的,有的是你奋斗之后用来证明自己的······
承认吧,我们嘴上说着不在乎别人评价,心里却在乎得要命。
我们热爱理想也热爱假想,我们想用能够满足我们虚荣心、激发我们自信心的美好标签来代替那些暗示着我们人生糟糕一面的标签,在追逐中迷失,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焦虑,阿兰·德波顿说,这是“身份的焦虑”。
因为我们渴求成功的身份,渴望更多的财富,渴望拥有权势,渴望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也不知道满足为何物。先哲说,最原始的人最满足。
实力配不上梦想,却有一颗野心的时候,未见得全是励志的故事。
关于焦虑
王小波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被太多成功所鼓舞,这个时代可以一夜暴富,可以一张照片走红成名,可以一句话火遍网络,你可以美也可以丑,只要你赚爆眼球,勤恳努力,成功之门都向你敞开。
可你豪情壮志在心,粉妆门面,撸起袖子准备热火朝天大干一场的时候,又不得不和这个最坏的时代进行残酷的厮杀,和所有你前面的精英PK,见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努力,比你更谙世事,更有和这个坏时代较量的本事时,你突然就萎靡不振了,觉得自己像个莽夫,而莽夫的勇气就像是阳光下的泡沫,绚烂但脆弱!
我们从小仰望的偶像,喝下的鸡汤,补充的励志钙奶,滋养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细胞,成为了我们骨子里身份焦虑的基因。
要么自负、要么自卑,就是很难处于刚刚好的状态,很难刚刚好地把自己置于公正公平又理性的评价尺度上,做到能够与自己好好相处,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学会正视自己的短处。于是乎,带着焦虑、不安、自卑、自负与虚荣,我们一直在跌跌撞撞,摇摆前进。
我们可能会美其名曰,一个从未停止这种焦虑的人是具备上进心的人,把焦虑化为了动力,才让你看起来他们的成功毫不费力,试问,这样的精英们,他们的痛苦和压抑可曾少过?
常常听身边的人说,让自己变得厉害,不如让自己变得看起来很厉害,也算得上一份好心态吧!
得到别人的认可,从来没有取悦自己更让人觉得踏实安全。
关于自尊
在一个理想世界中,我们可能更坚强一些。我们会固守自己的底线,不管别人是否在意我们,也不会顾虑别人的臧否。可能有人曲意逢迎我们,但我们并不因此自鸣得意;同样,只要我们对自身有清醒地认识,清除自身价值之所在,他们不公允的看待也不会伤及我们,因为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境遇。
能带来身份焦虑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尊。
自尊真的是把双刃剑,我们从小就会被教育“民族自尊心”,带有一种家国民族情怀,坚定地秉持着国富民强,荣辱与共,随时成为一群愤青站出来维护正义,可波诡云谲的政治,又岂是民族自尊心可以制衡的呢?没有实力的自尊心会得到尊重吗?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如果对自己期待的过高,实际获得的成就少,而又没有自己固守的底线,不清楚自我价值,被世俗的标准所左右的时候,就会陷入焦虑之中,被拉入自卑与自负的漩涡中。
自尊心可以激励人成就一番事业,古今中外,例子比比皆是。
可更多的人,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呵护自己的自尊心的。带着自己的敏感又要强,拿着别人的目光和评价杜撰着自己的柔软又脆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不满,对周围环境的不满,总是把自己弄得很累,把周围人弄得很压抑,而实际上,这一切,不过是自我主观臆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牢固又安全的避风港而已。
自尊心慢慢蜷缩成了只刺猬,不可被靠近,自己也遍体鳞伤,孤独和焦虑也会加剧,原本应该得到的,也都会慢慢失去。
我们对自己特性和品质的认识总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评价中飘忽不定。一会儿觉得自己聪明机巧、幽默风趣、一言九鼎,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蠢笨如牛、了无情趣、一钱不值,在这种摇摆无定的情状下,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完全受制于社会的态度——若得褒扬,我们就感觉良好;反之,则痛不欲生。仿佛我们对他人的情感富有亏欠似的。
宽慰可能是对焦虑最残酷的解药。自尊心不用捧着,不涅槃,哪有浴火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