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个成绩不错的孩子,他在市里排名第一的中学上学,而且是实验班。整节课当我在上课的时候,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焦虑不安。我以为他是上课累了,所以建议他出去打水缓一缓。
等回来的时候,他对我说:“老师,我感觉最近有点迷茫。”
我愣了一下,”为什么呢?“
“我觉得学校每天都在考试,根本没有时间去改错题,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为他们只需要改一到两个题就好了,可是对我来说,一份卷子有七八道题,没等改完。第二次考试又开始了。“
其实我很清楚学校的模式,采用典型的题海战术,高三年前有周考,月考,年后有半月考,甚至有一周两考。这只是常规考试,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两次考试的间隔只有一天时间。作为一个高三的一线教师,我很清楚频繁的考试不但会影响复习的进度,而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知识消化其实并不到位。不过,每年学校的一本率和重点率仍旧是全省的领头羊,高考结束,各种喜报接踵而至,所以“方法”也自然沿用下来了。
我尽管知道这样的方法其实问题比较多,不过也确实无力改动规则。只能在现有的规则下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如何更有效的规划时间。
“你可以把自己一天的作业列个表,然后按照重要程度和第二天的课程做一下安排,尝试分解一下任务,比如今天改一部分,明天再改一部分。不求多,但求精。“
“可是和其他同学相比,我自己的效率实在太慢了。而且连续好几次的不理想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当下迫切需要打一次‘翻身仗’,可是我越想考好却越考不好。而原来和我成绩相当的朋友,现在已经遥遥领先。”
“你可以……”
没等我把话说完,他就接着说:“老师,你是不是想说‘做好自己就行。‘”
我哑然失笑,确实是这样的。
身处在强者当中,就如同处在磁场中,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卷入这些竞争中,尽管你不想,但是排名确是残忍的。
我其实特别能理解他的苦恼,但是一下子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前几年有一个考清华大学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认为她学习很轻松,考清华没有压力。而实际上,她在和我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那种父母、老师、校长期待给她的压迫感,不过好在她最后还是如愿考入了清华。
只是对我来说,无论学生上的是清北,还是普通本科,内心其实很平静。我自己的经历让我更相信尽力而为。所有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自己的愿望就好。
结果很重要,因为他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我更看重过程,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人有多少知识是可以直接用到工作中的呢?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走过的坎儿、训练出来的方法和品质却可以一直陪伴自己,终身受益。
考试其实很无聊,不过通过考试能战胜心魔,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有效率,让自己相信真正付出后还是能看到彩虹,这也是意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打破一个枷锁,可能还有新的枷锁,所以,如何学会带着枷锁跳舞可能才是人生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