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篱谷萌宠读书
邵寨小吃三大宝——油糕、麻烫、油饼夹晋糕

邵寨小吃三大宝——油糕、麻烫、油饼夹晋糕

作者: Hua度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15:3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郭德纲和于谦有个相声,名字就叫《败家子儿》,作为逗哏角色扮演“败家子儿”的郭德纲乐呵呵地这么说:“等我有钱了,买俩糖饼,一个吃,另一个用嘴嘬那糖汁儿;等我有钱了,买俩洗衣机,一个转,另一个陪着转;等我有钱了,买俩手电筒,一个开着,另一个也开着,看哪个先灭;等我有钱了,买俩电话,一个楼上,一个楼下,互通电话。这边‘喂,你是谁?’立马撂下,跑到楼下拿起另一个,‘喂,我是郭德纲!’等我有钱了,买十台电视机,挂在一面墙上,全部调到中央一台。”于老师不失时机地发问:“为啥呀?”“因为中央一台有郭德纲!”老郭贱兮兮地回说。

    这里所说的糖饼,应该是老北京城的小吃食,但在我们邵寨塬上,也有类似的小零食、小玩意儿,那就是油糕。

    油糕所用的面绝对不是精粉,而且还添加了其他东西,有人说是豆面,即豆子磨成的粉,诸如豌豆、槐豆、红小豆、绿小豆等,有人说是柿子晒干磨成的粉。总之,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我也没有实际去考察,说不上个一二三来。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我见过做油糕的发酵过的面,只是不知道是起面(活面),还是死面。面色发黄,仔细瞧,还能看到颗粒物,像做陶瓷坯子那样堆积起来,盛放在一个刷了黑漆的木质的矩形盘子里。

    外在的硬件设施有了,接下来就是内部的软件工程了。

    还是郭德纲说得好,“听相声听的是贯儿,听评书听的是赞儿,指挥看的是范儿,跳舞看的是伴儿,手表讲究这带儿,怀表讲究这链儿,包子吃的这馅儿,尿炕讲究那片儿,买王八得看那盖儿......”油糕好不好吃,这个馅儿很是重要。馅儿也是杂面和成的,最主要的是加了黑糖。这个馅儿平时看着只是固体颗粒堆积在一起,用一个小勺子在“馅儿山”上挖一点下来,放在摊开的面团中央,然后将面团包起来进行反复揉搓,使之光滑、圆润、有型,就可以放在滚油中炸了。

    待其炸至外脆里酥,外面的面皮呈现黄褐色、焦褐色,就算成功了,用极长的公筷捞出来,放在油锅上面铁丝制成的双杠式的架子上,用于沥干上面附着的油。油糕放置久了,温度冷却下来,就可以即拿即食。轻轻咬上一口,又酥又甜,但是要小心里面的热糖汁烫到牙齿与舌头。

    还有个糕,学名“糕子”,不是炸的,而是蒸的,只可以用来上供先人,也就是祖宗。邵寨塬上有句骂人的歇后语:“撒面做糕子——你日弄你先人哩”,后面这句也可以这么说:“你日弄鬼哩”。撒面,就是二型面,不是优质粉、特等粉、一等粉。日弄,邵寨方言,糊弄、戏耍、欺骗的意思。

    《左传》里有句话源远流长,“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即兵戈,指代战事;祀,即祭祀,祭拜祖先。古代皇帝自登基之日起,就开始着手修建陵寝。国人自古以来注重身后之事,邵寨塬上也不例外。

    糕子,即在馒头上蒸出花来,那是一种独特的花纹,有点像古代龙袍、官服下摆上面的“江牙海水”纹样,总之,邵寨人一看到这个图案就会立即联想到死亡、哀悼、祭祖。既然是供奉祖先,那么所用的食材一定是最好的了。

    古人的观念中,无论是祖宗,还是神明,都是高高在上的事物,需要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用撒面做糕子,不光侮辱了祖先,也侮辱了你自己,伤天害理,天理难容,那就真的是日弄鬼哩。这时候先人不成先人,祖宗不成祖宗,真成了屈死鬼、冤死鬼,真成了四处游荡、无家可归的鬼魂了。

    邵寨人口中所说的麻烫其实就是“麻花”,这个“烫”字大概取“从油锅里捞出来,很是烫手”之意吧。一提到麻花,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天津大麻花。

    这做麻花可完全是个技术活儿。将做成的麻花丢进油锅里炸熟,再捞起来,这个容易,难的是将面搓成条,面条由于被人施加了相反的力道,在进油锅之前的半空里会自动凝结成绳子那样的花,女孩子梳的辫子那样(有一种就叫麻花辫),所以才叫麻花。

    这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手艺师傅看都不用看锅的位置,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活计,揉面,擀面,搓条,拧条,然后抬手,扔出,麻花在空中迅速成形,然后稳稳当当地落进油锅,整个过程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那时候总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就入了迷,想学又不敢开口,也不好意思向人家说,毕竟人家那是营生,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不是来表演杂耍给人看的。这种愿望后来越来越强烈,就像女生这辈子总想站着撒尿一样,哪怕一生只此一回,体会一次那种酣畅淋漓之感,也是好的,但我终究没有张口。

    邵寨塬上有句老话,“有了肉就不吃豆腐了”,还一句歇后语是“油饼夹晋糕——遭罪哩”。前一句,肉当然比豆腐好吃,很好理解。后一句,则体现了农人的纯真善良、淳朴节约。你想,油饼,和油糕一样是油炸出来的,好东西;晋糕,则更为可贵,那可是大枣、糯米相结合的产物。两者放在一起,供你享用,那岂不是和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一样,皆是民脂民膏,浪费必遭天谴。

    如果将油糕、麻烫比作平房,那油饼夹晋糕就是别墅;如果将油糕、麻烫比作平民,那油饼夹晋糕就是妥妥的贵族。

    油饼,常见之物,邵寨塬上每逢过年家家都有“炸油饼”的习俗;晋糕,看名称,好像是三晋大地之物。看来山西不光老陈醋闻名全国,晋糕这玩意也传到了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

    邵寨塬上的晋糕很像粽子,糯米粽子,加了大枣放了白糖的糯米粽子,只是粽子外面包裹着箬叶,而晋糕蒸好之后则是一个大的圆盘,由手艺匠人用刀切开,切成一块一块的三角形,方便夹在油饼当中。

    一般来说,卖晋糕的旁边一定是卖油饼的。同样,卖油饼的旁边一定是卖晋糕的,两家可以说是“焦不离孟”。

    有个成语叫“秦晋之好”,说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通婚联姻。后来农耕民族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也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历史上叫做“和亲”。说是和亲,其实带着那么一点儿被迫、屈辱之意。

    油饼和晋糕,可以单卖,合起来卖就是油饼夹晋糕,口感和品相上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油饼里麦芽糖的甘甜爽口,油饼本身的酥软筋道,晋糕里大红枣的香甜美味,晋糕本身的糯香可口,油饼的焦黄,晋糕的嫩白,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实体和艺术效果。

    邵寨塬上的老人常说一句话,“两个油糕,一捆麻烫,就把集跟了。”邵寨人把赶集叫做“跟集”。

    我小时候,一支麻烫2角钱,一捆里面有5支,两个油糕5角钱,也就是说,一块五毛钱,你就可以在邵寨塬上赶一次集,就可以光面正大地回家而不被老婆骂,就可以拿这些小吃食堵住家里小崽子们的馋嘴。

    那些年,我的祖父还没有过世,健康得很。我坐在他那辆二八大杠的后座上,左手提着装有油糕的纸袋子,右手抓着麻花正往嘴里戳。

    那些年邵寨塬上的天可真蓝啊,蓝汪汪的;那些年邵寨塬上的云可真白啊,白生生的;那些年,邵寨塬上的草可真绿啊,绿莹莹的;那些年,邵寨塬上的水可真清啊,清凌凌的;那些年,邵寨塬上的人可真好啊,温良、敦厚、勤劳、俭朴。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祖父自行车后座上睡着了,双脚不小心伸进了车轮子里,索性只是蹭掉了鞋子,再就是脚面被辐条磨去了皮。家人都吓得半死,怕我落下残疾。如今小沟坡那条路还在,只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只是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见我那令人尊敬与怀念的祖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邵寨小吃三大宝——油糕、麻烫、油饼夹晋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vt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