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念佛随笔
做事,还是学习?理和事哪个为本?

做事,还是学习?理和事哪个为本?

作者: 佛蒙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21:34 被阅读149次

有的人喜欢做事,有的人喜欢学习,有的人喜欢看视频,有的人喜欢看文字,有的人喜欢听音频,有的人喜欢住道场,有的人喜欢在家住,有的人喜欢跑来跑去,有的人不喜欢到处跑……

这些都无所谓。但是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确确实实地知道自己安心了。所谓安心才能起行。心没安,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正确严谨的法义支撑,怎么起行都有隐患。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念佛人,无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前提是一定要“安心”。怎么安心?所谓“理明信深”,一定要明确扎根于正依经典、祖师论释,在这个安心的基础上,就行立信,行住坐卧持名不舍。在这些牢固和深稳的基础上,再随缘随力地做些他事。

这才是正确的方向。理在事先,理是眼目,理是根,事是枝末。而绝不能反过来,心还飘忽不定,于本门法义只是蜻蜓点水般了解,就以为“我知道了”,“就这些而已”。然后就随缘杂善去了。这是未深观自己根机之不堪,杂行十三失之第一失就是“杂缘乱动”。

所以保险一点,宁愿慢一点,稳一点,真正老老实实把上人和师父们教导的传承的法义踏踏实实地看清楚明白了、深刻领纳了,甚至达到师父说的“看什么都是南无阿弥陀佛,看到什么都能归到净土宗”这样的程度,再开始慢慢做事。

当然发心做事总是要随喜赞叹的,但是如果理不明,甚至心态也不平和、不平实,虽然做事了,可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壁;甚至在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因为自己所学不深,传达的法义就有可能不甚中正严谨。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隐患。

另外尤其有一点需要严重注意,那就是虽然做事了,可是自己的发心和起心中,在和人来往的过程中,有没有掺杂了追求私名或私利的东西在里面。如果有,那就更要不得了。

怎样“理明信深”?还是要通过学习——真正谦虚地、花时间、专注地把经典和白话开示多看、多学,看了学了记不住多少也没关系,只管多熏。或者有人以为自己“都知道了”“就这些而已嘛!”以为自己不需要学习了,这就有点“自满”了。不太好。

师父的开示《法义学习的重要性》里,说了十二大点,列标题如下:

1.防止懈倦;2.防止自满;3.防止夹杂;4.防止自作聪明;5.防止自创新意;6.防止自我发挥;7.防止好奇;8.防止求新;9.防止求玄求妙、别求深法;10.防止求感应、求灵验、求神通、找感觉;11.防止名利;12.防止造神,防止个人崇拜。

这篇开示中句句都是金光闪闪的法语,句句也都是标准,要对照检查“我做到了几分”。

当然,这里不涉及那些已经“就行立信”,别无他求的老实念佛人。果然是这样的人,然后年纪也大了、气力也不足,当然不必学习,只一向专念下去就足够了。平平常常的普通年纪的人,还是要多看。以上人和师父的开示作为准绳来楷定自己的言行。

这样做才稳妥,千万不能自满和疏于学习。

最后要明确一下,以上所观察、讨论的浅见,是说不能疏于学习,做事之前和之中要有心去依上人和师父的教诲来准备和锻炼心态,最后还是要落实于事相上“解行并进”,把学习和发心做事融为一体,在学习和做事过程中落实机法深信。既有正确的真俗二谛法义的支持,又能身体力行服务大众。

当然事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事态有多种多样、领域和品类亦皆不同,有能力(这个也是可以锻炼的)有缘份就多做,反之也不必强求攀缘,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也。应当优先安心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以此为根,自然生发出适合每个人的能力和专长的可做的“事”。这个方向下,就不是“随缘杂善”,而是“一真皆真”了。

以上所说,个人也并没有做到多少,只是有一点粗浅观察和思考,也并不足以形成任何建议,谨与师兄们交流、共勉、共同进步。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 做事,还是学习?理和事哪个为本?

    有的人喜欢做事,有的人喜欢学习,有的人喜欢看视频,有的人喜欢看文字,有的人喜欢听音频,有的人喜欢住道场,有的人喜欢...

  • 逻辑思维年度演讲

    做事主义 做事的人无所谓是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

  • 让混沌而生掌握混沌

    2019年如果第105天 德鲁克:“管理可以学习,但很难教导。” “理中有事,事中有理,即事言理,理必在事”。 本...

  • 成长第一季——《通往》:什么决定你的命运

    使用分析阅读,理解作者本意 一)目的 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哪个更重要?如果年底面对跳槽机会,跳还是不跳?在处理...

  • 人之本

    做人以德为本, 待人以诚为本, 做事以勤为本。

  • 【性灵哲思】:大中道实相观

    现象界,谈现象界事。浓缩称之,为…事。本体界,谈本体界事。浓缩称之,为…理。 理,超越好坏。正理,为现象界事;歪理...

  • “以人为本”还是以“以事为本”?

    以事为本,方能立足长久。企业管理为什么不该以人为本?什么是本? 1.案例分析 “以人为本”是一个中国化的词汇,从没...

  • 手抄胡孚琛丹道实修真传三家四派丹法解读

    内丹法要“理、事、法”兼顾,事为修持,法为丹诀,理为学理,理即文也,居内丹学之首。学道先学文,修道先修心。入手临炉...

  • 以人为本和以事为本

    昨天看抖音上做面包,我觉得挺简单的,既然蒸包子馒头都做得还行,无非蒸面包就加几个鸡蛋而已,以前没做过,现在正好有时...

  • 以人为本和以事为本

    今天突然想到这个概念。 往往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冲突,当设计方案以人为本时,往往会影响整个事情的处理方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事,还是学习?理和事哪个为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wn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