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穀登场。”
-选自孔平仲的《禾熟》
注:“穀”读“gu”
@良田
这首不太为人所知的诗,恰是最能勾起我儿时回忆的句子。
许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久了,让我更加眷恋儿时生活的地方。故乡不似崇山峻岭,又不似波光粼粼,更不似骄阳似火,只有朴实无华的良田千顷。还有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绝对让你终身难忘。(当然这个风土人情必须加引号)一段老家的谚语来描述最为准确:寡平原,淡赵庄,寡及不淡张家庄。额,普通话当然是读不出其中的韵味。(备注:平原为村名)
@家我属于“不恋家”系列,准确来讲属于“厌家”系列,我想有不少笔友跟我一样。当然,小时候的我并不觉得,以为我就是那个独一无二被上帝“眷顾”的孩子,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家庭。别误会,我爸不是苏大强,我妈也不是赵美兰,我更不是樊胜美。
说起来,90年代那会国家正在实行计划生育,我们家属于严重超载,我上面有一个姐姐,有一个哥哥,不言而喻我属于超生。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我爸说的:生你的时候,罚了我们5000块钱呢!那会的我,心里暗暗发誓,等我挣了钱马上就还给你,用得着老说嘛。
时过境迁才明白那个时候的5000,真的很值钱,我爸也不是要我还钱的意思。想想那会的自己还是很叛逆,但有时候又想想那样的家庭环境我居然没有迷失自己走向犯罪更是庆幸。
不得不说,从小我就超出年龄限制的思考问题。爸妈吵架,哦不,是打架(见血的那种),虽然看起来是我妈单方面受虐,但是双方都有问题。那会的我只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劝架,那就是他们吵架声越大我的电视机声音就会越大,关门声也会越大。也许是因为我最小,也许是因为我像我爸多一点,我爸对我的话还算给点面子,至少能安静1分钟,这是预期,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20秒的时候我妈就会重燃火花,再次激化矛盾,于是我的“劝架”总是以失败告终。
在此之后,我彻底放弃劝架,改为劝离婚,我的认知里,这样过着不如离婚各自安好。这个时候我妈就会给我一个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最让人讨厌的理由:要不是因为你,你还小,早就离了。当然我也会回她:谢谢,真的不用为了我,我怎么都能活,赶紧离吧。最后的结局就是她气个半死。
厌家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我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我对这个家彻底的失望,那就是青春期叛逆期,初中的我可以算是半个男孩,打架斗殴逃课都干过,最让我恶心的事是我妈离家出走。OK,离家出走可以理解,那就走远一点别再回头,什么叫天下掉个雷。那就是失踪两个月的人忽然联系你了还是通过你的同学,身份嘛是他家的保姆。当时的心情真是想抽死自己,这已经够可以了吧,更过分的还在后面,我爸来学校找我让我请假去找我妈...说实话,当时的我一肚子脏话就想飙,管我屁事啊!
在这里以过来人的身份对有孩子的父母说一句:如果两个人天天吵架打架,真的不如离婚,让孩子生活在暴力家庭(已经到了天天吵架的时候)中其实还不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这中间真是是非曲直说不清楚,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我两年,那会的我就绝对以后一定离家远远的。信了老人的话,吃饭拿筷子离得远就嫁的远,我就拿到最顶端。初二开始就住宿,两周可能回家一次,我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远。高中一年后,直接到了北京,一年回去一次,一年最多2-3个电话,直到定居。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每回去看到老头越来越矮,老太太越来越瘦,不觉间我已经释然了,我原谅他们了,或许是我成长了。
去年冬天老太太查出了宫颈癌,算是中晚期只能放化疗了,那一刻我想我错了,带着她转辗两地检查。做放化疗那段时间,老爷子血压也高了,那会就想,如果我没远嫁,照顾他们会更方便一些。第一次我很愧疚,想起了小时候,看电视晚了在沙发上睡着爸爸把我抱在炕上,把我冰凉的脚丫捂在他的大手中,想起了发烧时候,老太太用酒精给我一遍遍擦身子降温,一口口饭喂我。
我想,父母在不远游……不应远游~
25岁的我,在这一刻终于懂得了“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
网友评论